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第165节
董卓听闻也点了点头。
“文优说的不错,当初我得了这个并州刺史,也是向宫中使了钱。”
“这次子翼就不用操心了,我自当为子翼谋划。”
“这笔钱,我也出了。”董卓豪迈的大手一挥。
我的好老丈人啊!
段羽心中无比感激。
为什么穿越非得是曹操的儿子,非得是这个人的儿子,那个人的亲戚。
这董卓的女婿简直不要太爽好嘛。
董卓豪强起家,左手握着的是天下精锐凉州兵,右手握着的是百年豪强之家的巨富。
一手铺平政治道路,一手用钱通天,还有丰厚的家底等着继承。
上哪去找这么好的开局?
可以想象他老丈人董卓这大手一挥要出多少钱。
一个明码标价的太守最起码两千万钱起步,这还没有算爵位。
要是算上爵位,怕是要五千万钱。
这想必还是只是一部分打点宦官的。
还有上任之前要纳钱给刘宏呢。
“岳父大人.....”段羽端着酒樽站起身来。
董卓大手一挥:“用不着如此,我的就都是宜儿的,你能有这么大的出息,我高兴还来不及。”
“钱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我自有办法。”
“你才刚刚为官,哪里能有这么多钱。”
“这次又是难得机会,就算多出些钱,也定要为你谋划一个好的位置。”
“你小子有没有什么心中所想?”董卓看着段羽问道。
说到位置。
段羽略微犹豫。
随后转向了坐在一旁的李儒。
他想听听李儒的意见。
“文优先生以为,此番当谋得何处为妙?”
第120章 归来【3】
李儒轻捋胡须,仔细思量。
随后开口分析。
“中原之地,特别是富庶之地,皆有世家大族把持。”
“且豪强林立士族遍地,看似地处丰美,实际上都是虎穴狼居。”
“若为官至此,定会受到士族处处掣肘。”
“且段公子起势乃是踩踏太原王氏,虽不会引得明处反对,但依旧会被士族暗中针对和警惕。”
“如果要真的是任职中原,我倒是认为并非良选。”
董卓目光沉吟微微点头语气生冷的说道:“那些个士族嘴上说的仁义道德,但实际上确实看不起吾等边郡出身,处处排斥。”
这几年董卓从凉州出来之后,可以说是处处碰壁。
即便在这并州刺史一职上,也多是有士族压制。
这一点上董卓吃得苦,走的路,都是前车之鉴。
段羽也深感李儒说的没错。
如果这要是把他扔到豫州,兖州,或者是徐州冀州这样的地方,肯定会被当地的士族盯死。
他现在在晋阳之所以没有士族在敢站出来,是因为太原的士族都怕了。
王柔的前车之鉴就在面前摆着呢。
但中原之地可不同于这并州。
那些士族把持的中原之地不要太厉害。
他现在身处边郡手里有兵。
但若是扔到中原,在晋阳这一套可就不管用了。
而且.....
乱世马上开端,他现在需要培植军队,培养部曲,得到一个可以完全为他所用的地盘。
而不是给那些士族当守门犬。
所以中原不是什么好去处。
话说到这里,其实段羽心中已经有了理想之地。
边地。
而且是北方的边地。
而不是南方。
但幽州不行。
幽州虽然也是边地,但幽州紧邻冀州,而且幽州将门将种太多,他一个外乡人要是去了,恐怕不会有所作为。
其实说好一点,并州其实也可以。
毕竟并州他已经熟悉了。
而且在此地还有威名。
但并州的士族是他需要提防的。
短时间之内这些并州士族不会跳出来,但是时间长了难免有变。
但前提是董卓还在担任并州刺史。
可如今他老丈人董卓已经调任河内为太守了。
新任的张懿士族出身,自然在某些事情上会偏袒士族一些。
所以.....
“凉州!”
“凉州。”
段羽和李儒几乎是同时开口。
李儒眼神一亮,看向段羽:“段公子也觉得凉州最好?”
段羽点头看着董卓说道:“岳丈大人家在凉州,且素有威名。”
“若我能任职凉州,且凭借岳丈大人威名,能快速展开局面,不至于受到掣肘。”
“且凉州少士敬勇。”
‘少士’说的是凉州的士族少,且是拳头大才说了算的地方。
还有一点好处。
天高皇帝远!
虽然凉州乱,乱到朝中有人建议放弃凉州。
但他怕乱吗?
当然不怕。
他若能在凉州那片混乱之地建立秩序,那凉州日就是他日后的根据地。
且凉州仅靠并州。
他人在凉州,威名辐射并州。
若将来天下大变,出凉,平并,以凉并两州为根基,占据关中八百里沃土可坐观天下纷争,锁函谷关,从并州发往幽州,转而取冀州南下。
一时之间,段羽已经想好了后续应该怎样进行。
这就是拥有先知先觉的一定好处了。
要说凭借着穿越者的先知先觉怎样大杀四方那是扯淡。
但利用先知先觉的大局观,提早谋划,还是可行的。
段羽和李儒同时说出两州,在看董卓似乎也十分满意。
“善!”
上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