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93节
这么一个册子,能把韵律的事都给说完?
带着这样的疑惑,他翻开了这本洪武正韵进行观看。
一看之下,便不由愣了一下。
因为这里面,和他所想完全不同。
甚至于可以说,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开篇便是:单韵母
a[阿]o[喔]e[鹅]i[衣]u[乌]ü[迂]
复韵母
ai[哀]ei[诶]ui[危]ao[奥]ou[欧]iu[悠]ie[耶]üe[约]er[儿]
……
什么东西?
这些鬼画符,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宋濂懵住了。
又往后面看,越看越觉得离谱。
因为这些鬼画符后面,都有汉字进行标注。
他倒是能读出,这些东西的读音。
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可是,这种用异域番邦文字,进行为汉字进行注音的办法,可不怎么行啊!
这不是倒反天罡了吗?
和他所熟悉的,用汉字为汉字注音的办法,可差的太远了。
震惊之余,也有些相信皇帝的话了。
这不是宋讷弄的,就是皇帝自己弄的。
因为这些鬼画符,根本就不是宋讷所掌握的。
而宋讷,也绝对不会用这等鬼画符,为汉字注音。
“陛下,这……只怕只怕有些不妥吧”
朱元璋道:“有何不妥?”
“这……哪能用此等异域番邦文字,来为我华夏汉字来注音?”
朱元璋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好用就是硬道理。
什么异族番邦不异族番邦的?
我拿来用便是我的。
宋先生不觉得用这种办法,为汉字注音,要简便上许多了?
只要把这么点儿拼音字母给记住了,那么便可以为所有汉字进行注音。
并且还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像以往的注音法,往往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
越注音越复杂。
圣人提倡有教无类,学问做出来,就是为了教给众人的。
自然是越容易传播越好。
有了这拼音字母的注音方式,岂不是今后能大大的加快学问的传播?
这岂不符合圣人之道?”
朱元璋此时,打起了圣人的牌。
对付宋濂这种很正统的儒家之人,在这种事情上,想要将其给说服,可没那么容易。
把圣人,以及为圣人传播学问的政治正确搬出来,应该是比较好用的。
“陛下,这……这自然是好的。
只是……这蛮夷的文字,还是有些不太好,无端乱了我华夏文字。”
“咱觉得,没什么不好的。
学问嘛,讲究一个兼容并蓄。
宋先生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胸怀放宽广一点。
再说,这兼容并蓄又非是咱开的头。
那些先贤们,不早就这样做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都是你吸收我的思想,我吸收你的?
后面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又岂能没有吸收黄老法家之学?
至于儒释道三家,不一样到后来弄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现在,咱同样吸取一些精华,助我华夏文化腾飞,又有何不可?”
“只是,陛下……”宋濂还欲继续争辩。
“宋先生!”
朱元璋面色显得有些严肃,打断了宋濂的话。
“咱看宋先生说了这么多,其实最为根本的,并不是什么异族番邦文字,乱华夏文字正统。
是嫌弃咱弄的这洪武正韵,只以中原雅音为主吧?”
第127章 天下共主
武英殿内,随着朱元璋这一句话的说出,气氛陡然之间,变得严肃起来。
屋顶上,停留着的几只乌鸦,呱呱乱叫,拍打着翅膀扑棱棱地飞远了。
似乎承受不住殿内严肃气氛的冲击
面对朱元璋的突然作色,宋濂神色微微一变,站起身来,对朱元璋躬身行礼。
“陛下,臣说此言,确实是觉得蛮夷的文字,不适合为我汉字注音。
当然,臣也同样觉得,陛下所修订的洪武正韵,全部都用中原雅音,也确实是不太妥当。
这两者并非是同一个原因,也不能混作一谈。”
宋濂看起来很是坦荡,迎着朱元璋的目光,说出了他心中所想。
“陛下坚持想要用北方口音,臣是能够理解的。
只是……陛下,也要看当今的真实情况。
臣还是那个意思,如今论起财富,论起百姓之多寡,论起天下官员的出身,论起都城之所在。
制定洪武正韵时,都应当以京师附近的口音为主,中原雅音为辅。
不能强行把中原雅音,提拔到官话的位置上。
看着宋濂一副把心里话和盘托出,就事论事的样子。
朱元璋的神色,却没有半分的缓和。
“宋先生既然与咱说了这些掏心窝子的话,那咱也把咱的考量,说与宋先生听。
不做什么遮掩。”
宋濂拱手行礼,表示洗耳恭听。
“我大明,是不是以江淮秦岭为线,这条线往南的地方才是我大明?
此线以北并不是我大明,不是我华夏?”
朱元璋看着宋濂认真询问
“自然不是。”
宋濂摇头:“秦岭淮河一线往北众多地方,中原腹地,秦川之地,以及幽云十六州等地方,都是我大明,皆为我华夏。
是当年宋朝孱弱,丢掉了。
但这些向来都是我华夏之地。”
纵然是宋濂,也绝对不敢将北面中原等众多地方,给革除于华夏之外。
“好,宋先生说的好!
那咱再问你,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众多百姓,是不是我华夏之民?”
“北方等诸多地方,虽被异族族统治多年,众多百姓沾染了腥膻之气。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