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624节
李水微笑着说道:“你这么着急吗?”
赵佗苦笑了一声,说道:“上次在谪仙楼,李斯的两个最宠爱的美人,变成了端茶送水的仆役。当日李斯看起来面色和善,可是目露凶光啊。而且几次朝末将看过来,末将觉得全身发冷,仿佛要被人吞掉似的。”
“因此,末将真的是怕了。到了朝议之期,即便我不弹劾李斯,李斯也要弹劾我啊。”
李水微笑着说道:“你不怕在朝议之前,李斯就写奏折弹劾你吗?”
赵佗说道:“那应当不会。冯刃疾帮末将分析了。李斯要的,是众目睽睽,堂堂正正,让末将身败名裂,他多半不会提前动手的。”
李水点了点头:“罢了,这件事你与冯刃疾商量着来就好了。唉,本仙单纯,听不得你们朝堂上这些尔虞我诈。”
赵佗应了一声,心情复杂的走了。
结果他刚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伏尧公子兴冲冲的进来了。
伏尧一边走,一边兴奋的说道:“师父,消息放出去之后,果然大有效果啊。如今那些儒生,纷纷预定北游记,他们的家人门人,也送来了定金。”
李水笑眯眯的说道:“为师觉得,你应该趁热打铁,写第二本了。”
伏尧微微一愣:“是吗?不过这第二本,写什么好呢?”
李水提示他:“为师教了你这么多本领,你就没想要回报一下吗?为师这商君别院如此神奇,你就没想着要歌颂一下吗?”
伏尧哦了一声:“好像,也挺有道理啊。”
赵佗在旁边一脸谄媚的说道:“伏尧公子,听闻你的北游记,前几页都是权贵与豪强的赞颂之词。末将看完了北游记之后,也是拍案叫绝啊。因此毛遂自荐,能不能也给公子写上一页推荐语?”
伏尧疑惑的看着赵佗:“可以是可以,不过你是……”
赵佗心里有点羞耻,他忽然觉得自己唐突了:也对啊,自己是个连虎啸龙吟都听不到的小人物,哪里配给北游记写推荐语呢?
赵佗向伏尧行了一礼:“末将,说笑而已。公子不要往心里去。末将告辞了。”
赵佗很悲伤的离开了。
…………
赵佗抹着眼泪走了,项羽打着酒嗝进来了。两个人擦肩而过,满怀心事,谁也没有把对方认出来。
这时候已经过了午夜了,项羽走得步履踉跄,忽然胸中一阵翻腾,靠着墙吐了出来。
“酒,真的不能多喝啊,太难受了。”项羽暗暗的想。
他醉醺醺的回到自己的房间。结果一开门,从面跳出来几个惊慌失措的人。
项羽吓了一跳,喝问:“是谁?”
那几个人战战兢兢地说道:“将军恕罪,是我们。”
声音很耳熟。
项羽仔细看了看,发现是项氏子弟。
他纳闷的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项氏子弟说道:“我们本以为羽将军今日在外面饮酒,不会回来了。而我们又好奇那虎啸龙吟之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因此想要偷偷的听一番。”
项羽淡淡的哦了一声,问道:“那声音可好听。”
一句话,让项氏子弟心中苦涩不已。
他们谁都没有听到。
不过,项献的反应很快。他知道自己不能说实话。项羽本来就讨厌自己,如果发现自己是个平庸之辈,那就更加无法跟随项羽了。
于是他精神抖擞,说道:“声音真是美妙至极,听的人神魂颠倒,不能自拔。不过,在下听到的,肯定不如羽将军听到的动人。毕竟小人总是追随在将军身后的,岂敢与将军比肩?”
项羽一听这话,恨不得转身把项献劈成两段:我都没听到,这个项献听到了?天理何在啊。
结果项献的话,提醒了其他的项氏子弟。
他们纷纷开始撒谎,反正自己听没听到,别人也没办法验证。于是他们都开始似是而非的描述龙吟虎啸之声。
反正说来说去,都是一些妙不可言,好听至极之类的词。
项羽摆了摆手,说道:“夜深了,去睡觉吧。”
众人都走了,项羽的房间变得冷冷清清的。
他忽然很惆怅。
自己听不到虎啸龙吟之声,就够令人难过了。没想到其他人都能听到。
旁人可以听到也就算了,一直跟随自己的这些项氏子弟居然也能听到。
他们……他们可是我的家臣啊。
他们是英雄豪杰?我却不是?
天呐,天理何在?
项羽欲哭无泪,在屋子里面摸索了一会,找出来了一坛酒,又一杯一杯的给自己灌起来了。
第553章 淳于越同流合污了
这几日,咸阳城中,讨论最多的就是伏尧公子的北游记了。
本来北游记发售之后,大伙都买到之后,热度正在逐渐地降低。
谁知道第二版的时候,上面又刊登了一封淳于越的道歉信。
这样一来,不少人都觉得很稀罕。
淳于博士,居然向商君别院道歉了?
有些人就为了看这封道歉信,干脆又买了一本。于是,北游记的销量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商君别院的学生们,也一边破口大骂,一边买来了北游记,加紧研习。
学生们买了北游记,其他有志于科考的士人也不敢不买,所以,北游记的销量居高不下,一点回落的迹象都没有。
这样火爆的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论语、左转等书,甚至比未央的三国演义还要广为流传。
毕竟……普通百姓识字的不多。伏尧的漫画书,正好让他们可以看得懂。又因为这书用纸比较便宜,成本低廉,销售价格很低,也是普通百姓承担得起的。
所以,这书彻底的火了。
李水和伏尧这几天很开心的数钱。而淳于越部门不出,在家中唉声叹气。
虽然他按照淳于甲的建议,尽量大方的写了一封道歉信,可是这东西……毕竟很丢人啊。
因此,淳于越一直称病,不见任何客人。
他整天都在读书,想要在古圣先贤的文字中找到心灵寄托。读的最多的,还是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后来淳于越又开始读: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谁是小人?当然就是槐谷子了。
槐谷子没有来的时候,大秦朝堂一片祥和,就算偶尔有较量,那也是在台面下边的。公众场合见了面,都是要一团和气,客客气气的。
那时候淳于越真是如鱼得水啊。
可是自从槐谷子到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家伙动不动就要诬陷别人造反,动不动就要当众打人的耳光。
唉,华夏礼仪之乡,竟然被他搞得无比野蛮。
现在好了,又大行商贾之道。又逼着自己写道歉信。
淳于越忽然觉得,这个槐谷子简直是万恶之源啊。
淳于越深吸了一口气,觉得不能再任由槐谷子这样胡闹下去了,可是究竟如何阻止他,却又想不出来。
唉,老夫为了天下苍生,也真是殚精竭虑了。
淳于越暗暗的想。
这时候,淳于甲进来了,他对淳于越说道:“主人,小人忽然有个想法。”
“快讲。”淳于越立刻说道。
这个淳于甲,跟随自己多年,而且头脑聪明。上次写道歉信,就是他的主意,让淳于越把道歉信写的大方一些,自嘲一些。如此一来,避免了许多尴尬。
因此,淳于越是很信任淳于甲的。
淳于甲说道:“小人知道主人在忧虑什么,无非是担心谪仙胡作非为,扰乱天下罢了。”
淳于越点头说道:“不错,老夫正是忧虑这一点。”
淳于甲说道:“然而,谪仙大行商贾之道,确实让百姓看到实惠。现在又通过印刷北游记,让不少百姓都称颂不已。因此,支持谪仙的人,不在少数,想要打压他的气焰,很难啊。”
淳于越眉头紧皱:“是啊,你可有什么办法?”
淳于甲说道:“小人的祖辈,曾经务农。有一年,预留了一块好地,预备着种庄稼。”
“在种庄稼之前,那好地当中长满了杂草,我们废了老大的力气,将杂草清理干净了。可是不出数日,杂草又长出来了,简直是无休无止,我们都担心的要命。”
“后来庄稼种下去,杂草却再也不成气候了。原来庄稼将土地中的肥力和水分都带走了,那些杂草,自然就生长不起来了。”
“主人,小人觉得,这天下间的风气,也是如此。”
“谪仙的商贾之道,就好像是田间的杂草。我们费很大的力气,将谪仙的气焰打压下去,但是他转眼之间,又死灰复燃。”
“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给天下人,灌输别的风气。比如推广主人的儒家道理。等百姓纷纷接受了儒学,变成了谦谦君子。谪仙再想用尔虞我诈的商贾之道,蛊惑人心,那么天下人也不会认可了。”
上一篇: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