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秦朝当神棍

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467节

  李水挠了挠头,心想:我还有这个作用呢?

  他带着徐福进入了商君别院,在路上的时候,徐福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见闻讲了一遍。

  李水听完徐福的经历之后,很感慨的说道:“原来你被大风吹到了南越,怪不得用了这么多时日才回到咸阳。”

  徐福说道:“误入南越倒也罢了。回来的时候,还误入蜀地。蜀道难行啊,在下这鞋子都走破了三双。”

  李水一脸同情的看着他。

  这时候已经到了饭点,李水命人摆了宴席,为徐福庆功。至于徐福带回来的二百水手,也被安排在了院子里面,和匠户一块吃喝。

  酒宴间,李水问徐福:“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徐福说道:“在下这次回到大秦,是为了报信。希望朝廷再派出去人马。在倭国开采银矿,委派官吏,设立郡县。”

  李水点了点头:“此事,朝廷已经在讨论了。不仅倭国,南越也要设立郡县。”

  徐福又说:“至于在下,在故乡休整一番之后,还想继续出海。此番虽然发现了倭国,但是没有确立绝对安全的水道。”

  “隔着大海,没有安全的水道,大秦难以对倭国进行统治。因此,我想要多来往几次,确定了水道再说。”

  李水满意的点了点头:“无怪乎陛下称你为大秦勇士,你确实是大秦的忠贞勇士啊。”

  说话间,李水拿出来了一面金光闪闪的奖牌:“来来来,本仙替你挂到脖子上。”

  徐福站起身来,看到奖牌上面刻着的,正是大秦勇士四个字。

  徐福感动的热泪盈眶:“想不到谪仙竟然为我准备了奖牌。”

  挂好了奖牌之后,李水又说道:“这奖牌,是可以打开的,你打开看看?”

  徐福摸索了一阵,忽然发现奖牌可以一分为二。

  分开之后,里面有一个十分精巧的细针。正在转动不休,而周遭写着四个字:东南西北。

  李水说道:“此物,名曰指北针。针尖静止下来的时候,永远指向北方。如此一来,无论晴晦,你在大海之上,都不会迷失方向了。”

  徐福激动的热泪盈眶:“谪仙对在下,真是恩同再造啊。有了这件神物,在茫茫大海之上,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李水看着一脸感激的徐福,心里面有点不好意思:上次……忘了把这东西给他了。幸好他还是平安回来了。

第450章 我还没出手,你们就倒下了

  吃饱喝足之后,李水对徐福说道:“近日朝中有人说,你辟地千里,功劳极大,应当封侯。”

  徐福连连摇头:“使不得,断然使不得。”

  李水微微一笑,问道:“说来听听。”

  徐福说道:“在下虽然征服了倭国与南越。可这两个地方,面积狭小,不及北地十分之一。李信大将军率军灭匈奴,辟地万余里,那才是真正的大功劳。”

  “倭国与南越,多为野人部落,想要征服,并不太难。在下只是适逢其会,到了那里,恰好征服了他们罢了。若换做旁人,依然可以做成这件事。”

  “因此,所谓封侯之议,在下甚至认为是捧杀,万万不敢接受。”

  李水点了点头:“你心中有谱就好。你放心,我已经向陛下提了建议,规范出海的种种事宜,不日之后,自然有你的好处。”

  徐福又是一番感谢。

  李水笑了笑,对他说:“除此之外,你再选择五六个人。要求容貌英俊,身材魁梧,机灵能干。本仙要以他们为榜样,鼓励天下人出海。”

  徐福答应了。

  …………

  三日后,有消息从宫中透露出来。

  据说陛下根据李水的建议,正在拟定诏令,诏令的内容很少,但是极为重要,每一条都石破天惊:

  其一,凡大秦子民发现的海外土地,皆归大秦所有。

  其二,土地上所产金银、粮食、财物。三年之内,大秦与发现者平分。三年之后,归朝廷所有,照常收取赋税。

  其三,此诏只适用于海外土地,与大秦接壤的北地、西域、南越等不在其内。

  这消息透露出来之后,首先传遍了咸阳,然后向关中扩散,附近的百姓顿时沸腾了。

  三年之内,所获财物与发现者平分?

  这也就是说,像徐福这些人,在倭国开采的银矿,可以搬走半座?这是多少钱?这等于是辛苦三年,赚来了几辈子的收入啊。

  有不少穷苦人蠢蠢欲动,恨不得立刻驾船出海。

  但是出海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茫茫大海之上,你知道哪里有海岛?你知道哪座岛上有金银?你知道哪座岛上物产丰富?即便你知道,大海上无风三尺浪,那小小的木船,根本划不过去。

  所以,想要出海,必须有大船,有大量的水手,船上要满载淡水和食物。所以,出海是一种十分耗费钱财的行为。不仅耗费钱财,而且风险极高,万一翻了船,大量的投资就全都打水漂了。

  不过,黔首们虽然没有本钱,但是有一把子力气。只要有富人组织出海,他们就可以应征去做水手。

  想要出海的富人,自然是有的。这些富人家财万贯,犯不着亲自犯险,但是可以出钱雇人探索。

  据说徐福出海之前,曾经与谪仙约定好了。商君别院作为投资人,要占所得的七成。而船上的首领、将领,共占一成,船上的普通水手,共占一成。剩下的一成,抚恤死者、救助伤者。

  这个分配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所以出资人不担心拿不到钱,船长和将领也很开心。至于普通水手,只要出力就行,拿走银山的一两成,也足以享受半辈子了。更何况,死了以后也有抚恤,不用担心家中失了顶梁柱之后,亲人如何过活。

  所以,最近咸阳城中,有不少人正在讨论出海的事。

  李水则忙着包装选出来的五个水手,打算把他们打扮成大秦勇士。给出海探索来一波公益代言。

  李水正干的兴致勃勃的时候,宫中的小宦官来了。见了李水之后,就干笑了一声:“谪仙大人,陛下有请。”

  李水一看这小宦官的表情,心里就有点不爽。他问小宦官:“又有人把我告了?”

  小宦官躬身说道:“是。”

  李水快气疯了:“这些人怎么回事?难道看我槐谷子太好欺负了?今天告我一次,明天又告我一次,难道要逼我动真格的,才能安静几天?”

  小宦官站在那里,满脸苦笑,也不说话。

  李水叹了口气,跟着小宦官进宫。

  这一次,满朝文武看到李水之后,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李水感觉自己好像是什么祸国殃民的奸臣,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

  旁边的李信一脸笑意,一副看热闹的样子。李水估计,如果这里不是议政殿,李信可能要带上一个酒壶,坐下来看戏了。

  等李水到了之后,李信悄悄的对他说:“槐兄放心,这里的大臣看起来虽然多,其实只有八成是来告状的。”

  李水苦着脸说:“那也不少啊。等等……八成来告状?那剩下的两成呢?都是来看热闹的?”

  李信说:“那倒也不是。有的是来支持你的,有的是来打探消息的。”

  李水咦了一声:“这倒是反常啊,居然有人支持我?”

  坐在上首的嬴政眉头紧皱,一副很烦恼的样子。

  他抬起头来看了看李水,淡淡的说道:“槐谷子,这里有不少人,对你鼓励百姓出海的提议,很是反对。你来给他们解个惑吧。”

  李水应了一声,然后看着群臣,笑眯眯的说道:“我大秦经常以辩论的方式决定国策,这很好啊。辩论来辩论去,一项国策的利弊都清清楚楚,实行起来,纰漏便会少一些。”

  朝臣们都没有说话,有不少人都在想:你入朝之前,朝议何等简单?根本用不着如今日这般绞尽脑汁的与人辩论。这股风气,是彻彻底底被你带坏了,怎么,你还沾沾自喜,怡然自得吗?

  李水看着群臣:“诸位不是反对出海吗?不如站出来,说一下理由。”

  最先站出来的人,是淳于越。

  李水叹了口气:这个弱鸡,每次都被自己驳得体无完肤,居然每次都敢站出来,真是屡败屡战啊。换个旁人,丢了几次人之后早就老实了,偏偏这家伙,好像不知道什么叫羞耻一样。看来这厚颜无耻的称号,应该送给他才对啊。

  李水心里这么想着,脸上就不由自主的表露出来了。

  淳于越看见李水的表情怪怪的,猜到了是在骂自己,心中顿时大为不快,但是他很快又释然了:槐谷子骂人,向来是当众辱骂。如今肯把话憋回去,在心中咒骂,这也算是一个进步了吧。不枉我多日来谆谆教诲,这个厚颜无耻之徒,终于懂得了那么一点点礼法。

  李水和淳于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但是他们看着对方,都在内心深处,靠着想象力进行了一番交锋。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在自己的想象中获胜了。于是这两个人同时露出来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淳于越最先回过神来,他深吸了一口气,向嬴政行了一礼,然后大声说道:“陛下。天下刚刚一统,百姓乐见太平。今日鼓励出海,是树兵也,恐怕百十年后,又有一场大战。”

  李水纳闷的问道:“何以见得?”

  淳于越胸有成竹的说道:“海外诸岛,动辄数百里,近千里。如此遥远,且无陆路可通,天长日久,其郡守县令必生异心。若自立为王,与朝廷为敌。是剿还是不剿?”

  “一旦剿灭反贼,则兵连祸结,死伤无数。若不剿灭反贼,则大秦威严何在?朝廷颜面何存?一旦反贼做大,攻入中原,如何禁止?”

  李水哦了一声:“那么以博士的意思,是放弃海外?”

  淳于越点了点头:“不错。探寻海外诸岛,虽有些许微利,然而弊大于利,为天下苍生计,断不可为。”

  李水正要说话,又有另一个朝臣站出来,大声说道:“淳于博士此言差矣。若说海外诸岛太过遥远,则故楚之地,故齐之地,是不是同样遥远?”

  “若说海路难行,则巴蜀之地,多崇山峻岭,山路是不是难行?南越之地,多烟瘴密林,是不是难行?莫非这些地方,都要放弃不成?”

  “放弃了故楚、故齐之地。燕赵亦颇远,是不是也要放弃?以此类推,最后我大秦是不是只要守住关中之地便可以了?若嫌关中也太广大,是不是只守咸阳一城?”

  李信在旁边听得笑出声来了。

  不少人都一脸无语的看着李信:这家伙有病吧?自己姐丈被人驳斥的体无完肤,他还笑得这么开心?

  李水则纳闷的看着反驳淳于越的人:“还……还真的有人支持我啊。不过,这人为何如此面熟?”

  李信在旁边低声说道:“你不识得他了吗?他便是黄磐啊。”

  李水恍然大悟:“原来是黄磐。怪哉,昨日他还与李斯一伙,对我轮番攻击,今日怎么又开始支持我了?”

  李信说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了。”

  其实黄磐支持李水,没有别的原因,他是走投无路而已。

首节 上一节 467/1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