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秦朝当神棍

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384节

  王翦点了点头:“罢了,你去吧。”

  王恒应了一声,匆匆走了。

  …………

  王氏大营附近山头上,有一个人正在用望远镜看着这边。他就是李信的侄子,李记。

  李记一边看,一边啧啧连声:“这王恒又出来了,带的还是最信任的随从,恐怕又要有所动作了。来人啊,跟上去。”

  李记身边一个叫李丙的仆役,答应了一声,跟了上去。

  李记来到楚地已经十余日了,他到了之后,并没有立刻进入王翦的大营,而是躲在附近的荒山上,一直在悄悄的观察王翦。

  现在李记掌握了不少东西。比如王翦和项梁接头的地方,王翦偷偷给项梁私自运送粮草的地方。

  这些证据,随便一条拿出来,都足以定王翦的死罪了。

  不过最近王翦和项梁厮杀的很热闹,像是真刀真枪的打起来了,和往日那种故意演戏并不相同。

  李记起初的时候也挺纳闷,最后只能认为,是这两个人闹掰了。

  现在证据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唯独没有发现宋留的踪迹。这有两个可能,要么宋留被杀了,要么宋留被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躲在荒山上用望远镜看是看不到的,因此李记打算进入军营,悄悄的探查一番。

  来楚地之前,嬴政给了李记一份名单。上面的将领都是嬴政亲自任命的,可以信得过,到了楚地之后,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但是李记对此有点不放心。这地方山高皇帝远,谁知道他们在王翦的淫威之下,有没有起别的心思?若他们投靠了王翦,那自己就是自投罗网了。

  不过临走的时候,李信也给了李记一份名单。在出征的将领中,也有一些人是李信自己的人。

  不过李信也不是故意要拉拢将领,而是这些人要么受过李信的恩惠,要么曾经跟着他征战四方,因此对李信极为崇拜。

  李记比对了一下两份名单,发现其中都有一个叫刘威的人。这个人,应该靠得住。

  于是李记偷了一身衣服,假扮成秦兵,进入了刘威的营中。

  白天的时候,李记还能浑水摸鱼,但是当士卒们开始吃饭的时候,李记就藏不住了。因为士卒们以伍为单位埋锅造饭,很容易就会发现,李记不属于任何伍。

  每当这时候,李记总是躲起来,偷偷吃自己带的干粮。不得不说,这几天过得真是凄惨。

  每天李记总是用各种借口,明察暗访,寻找宋留的下落,但是始终一无所获。

  后来他干脆一个营帐一个营帐的寻找。从宋娥那里,他知道宋留的长相。更何况,宋留一个老头,若真的在秦兵中间,应当会很显眼的。

  可惜,李记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找到。不过这样找来找去,他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

  在刘威的军营之中,有一处不起眼的营帐。这营帐很小,甚至有些破旧。每次李记想要靠近的时候,都被人给呵斥走了。

  然后他才发现,在营帐附近,总有一队兵马,约莫一百多人,四处徘徊。这一百人看起来是在闲逛,其实是在暗中看着这座营帐。

  这样一处破破烂烂的营帐,至于用一队人专门警戒吗?而且用的是掩人耳目的方式。

  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里面有重要的宝贝,要么里面有重要的人。

  李记觉得后一种可能比较大。他甚至隐隐猜到了,宋留就很有可能呆在里面。不过……如何与宋留取得联系,倒是一个难题,李记有点犹豫,要不要直接找到刘威,亮明身份。

  …………

  王翦正坐在营帐之中,研究楚地的局势。之前王恒的那番话,像是一个魔咒一样,在他脑海中不住地徘徊。

  做楚王?那总比在朝廷中做个将军好啊。可是……这楚王能做安稳吗?大秦的虎狼之师,能放过自己吗?

  王翦正在纠结,忽然王恒急匆匆地进来了,对王翦说道:“项梁派人送来了一样东西。”

  王翦问道:“是什么东西?”

  王恒拿过来了一个木盒子,盒子打开,里面放着一张弓。

  这弓并不是什么宝弓,只是普通的弓罢了。它已经被用的半旧,多有磨损,甚至上面落了很多灰尘,脏兮兮的,像是多年没有动过了。

  王翦呵呵一笑:“飞鸟尽,良弓藏?项梁这是在劝我啊。他现在明白自己是飞鸟了?之前居然敢袭杀我的亲军,真是愚蠢。”

  王恒低声说:“孙儿已经与他的人接触过了。项梁说,是我王氏的亲信,先杀了他的五千人马,他以为我王氏要过河拆桥了,这才报复。”

  王翦皱了皱眉头:“胡言乱语,哪有此事?”

  王恒说道:“孙儿也是这么说的。大概是项梁认错了人,将其他将军的人马,认成了我王氏亲信。”

  王翦点了点头,对王恒说道:“那项梁这么说?”

  王恒微笑着说道:“项梁只剩下了三百余人,个个带伤,当真是疲惫不堪了。他请求依照往昔惯例,我王氏依然暗中资助他,而他也愿意做好这飞鸟,让我王氏这张弓有用武之地。”

  王翦想了想,说道:“可以,自然是可以。不过老夫对项梁的能力,是越来越怀疑了啊。”

  王恒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因此,孙儿建议。与项梁的合作,不妨继续下去。除此之外,怀王哪那边,也应当做些准备。若项梁当真不行了,我们还有一个怀王可以利用。”

  王翦点了点头:“好,便照此做吧。”

  王恒却没有走,而是有些犹豫的说道:“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很奇怪。”

  王翦问道:“是什么事?”

  王恒低声说:“近日,我一直在军中安插我们的人。其他的地方,都比较顺利,唯独在刘威那里,遇到了一些阻力。”

  “刘威有一个亲信,名叫刘风。此人原本是一个乞丐,后来跟了刘威,也就姓刘了。此人是一个百夫长,他那一队人,极为顽固。我想白白塞给他几个士卒,他都不要。”

  王翦说道:“这有什么奇怪?”

  王恒说道:“怪就怪在,一连几日,刘风的那一百多人,一直在一个地方徘徊,从来不曾离开过。”

  王翦咦了一声:“那里有什么?”

  王恒说道:“什么都没有。因此孙儿才觉得极为可疑。后来我找人认真打探了一番,却没探查出什么消息来。可见他们不是没有消息,而是防范的极为严密,外人根本无从知晓。”

  王翦的表情也凝重起来了。

  王恒接着说道:“后来我曾经亲自去试探刘风。结果发现,他表面上虽然对我恭敬,但是眼神之中,有一丝鄙夷,有一丝痛恨,有一丝畏惧。”

  王翦疑惑的看着王恒。

  王恒小声说:“我看到那眼神的时候,总觉得他似乎看穿了我的身份。知道我正在与项梁合作。”

  王翦大吃了一惊:“你这话可有依据?”

  王恒低声说:“本来是没有的。但是今日我查出来了一些东西。刘风,是在二十日之前,开始在那附近徘徊的,从那以后,刘威再也没有派给他别的差事。”

  “而二十日之前,刘风曾经带着他的小队从外面回来。传言说,他们抓了几个反贼。但是谁也没有见过这几个反贼的模样。”

  王翦说道:“你的意思是,他在看守反贼?”

  王恒点了点头:“是。”

  王翦又说:“这反贼知道我们的底细?”

  王恒又说:“是。”

  王翦在营帐之中来回踱步:“知道我们与项梁合作的。唯有项梁项羽二人而已。项梁如今在楚地,项羽却失踪了,即便是项梁都不知道他身处何方。难道……项羽被刘风抓了?”

第389章 打闷棍

  一想到项羽,王翦和王恒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了。

  王恒小声说:“这项羽,我曾经见过一面,看起来气宇轩昂,似乎比项梁要可靠一些。然而……那毕竟是个少年,如何经得住严刑拷打?若那人真是项羽,想必现在已经招供了。”

  王翦点了点头。

  他现在倒冷静下来了。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就是有这个素质,任你事情坏到如何地步,他不着急,因为他知道,着急没有用,只有冷静下来解决办法,才是最靠谱的。

  思索了一会之后,王翦低声说:“若那人真是项羽,想必刘威已经得到确切消息了。他知道了,军中与他交好的一些将军恐怕也知道了。”

  王恒忧虑的点了点头。

  王翦呵呵一笑:“不过,知道了又能如何?项羽是反贼,而我是朝廷的将军。一个反贼污蔑将军,谁敢相信?”

  王恒说道:“然而,若刘威将项羽带回咸阳城。陛下彻查此事,我们的事情,恐怕早晚要暴露啊。”

  王翦说道:“那就别让项羽去咸阳。”

  王恒微微一愣:“祖父的意思是……杀了项羽?”

  王翦点了点头:“只要杀了项羽,那就是死无对证。刘威无凭无据,敢告我?他若告不倒我,诬告反坐,我能让他灭族。我王翦在朝中虽然大不如从前了。但是军功与爵位还在。一个小小的刘威,我还不放在眼里。我相信这刘威,也不至于愚蠢到与我做对。”

  王恒眼睛一亮,但是很快又为难的说:“那座营帐附近,刘威派了一队人马看守,约莫有百人之众。我们的人要进去杀了项羽,恐怕难如登天啊。”

  王翦站起身来,在营帐之中来回踱步,过了一会,他淡淡的说道:“悄无声息的刺杀,恐怕是不行了。刘威不是蠢人,他将项羽带回来的那一刻,恐怕就在防备着刺杀。”

  “既然不能悄无声息的杀了他,那就大张旗鼓的杀了他。派去几千人,冲到那营帐跟前。如果那所谓的百人队敢阻拦的话,就将他们一并杀了。”

  王恒吓了一跳:“我们这么做,岂不是不打自招了?”

  王翦笑了:“谁说是我们要杀了?我们让项梁来杀。”

  王恒立刻明白了,他嘿嘿的笑了:“孙儿懂了,挑选一些人,打着反贼的旗号去攻打那座营帐。表面上看是在救人,只不过兵荒马乱,箭矢横飞,项羽运气不好,中了一箭,因此命丧黄泉了。”

  王翦说道:“不错,正是这个计划。”

  他微微想了一会,脑子里面立刻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关押项羽的营帐,在我军大营之中。平白无故出现一队反贼来杀人,容易引起怀疑。”

  “你立刻去见项梁,命他在我军大营周围劫掠粮草。到那时候,我会将军中主力派出去。随后……你选择五千人。这五千人要绝对忠于我王氏。然后让他们假扮反贼,从外面杀进来,给项羽来上一箭。”

  “等杀了项羽之后,这五千人还要原路返回,换了军装之后,再趁乱回来。”

  王恒点头说道:“孙儿明白。”

  王翦点了点头:“去吧,和项梁联络一番,今夜三更,立刻动手。”

  王恒立刻急匆匆地走了。

首节 上一节 384/1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