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342节
吴玉倒在地上,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笑意。
他其实心里很清楚,自己是活不下去了。他早就知道,项梁准备再充分,也敌不过威名赫赫的始皇帝。
所以从项梁逼他投降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了。不仅活不下去,等项梁兵败之后,还会抄家灭族。
所以他整日在饮酒,颓废之余,也会思考吴氏还有没有一线生机。现在,这一线生机被他找到了。
经过今夜的这一番布置,自己虽然死了,但是至少能够让吴刚活下来。甚至可能博得皇帝的同情,不会影响吴刚的前途,让他有重振吴氏的机会。
吴玉,在唯唯诺诺了一生之后,终于在死之前灿烂了一次。
杀了吴玉之后,项梁立刻吼道:“迎敌,准备迎敌。”
那项氏子弟哭着说道:“将军,如今城中兵荒马乱,军士四处逃窜,哪有兵马迎敌啊。”
项梁有些茫然的向周围看了看,他忽然有一种感觉,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了。
造反?自己倒是举起义旗来了。可这才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月都不到,居然被区区三千人,追的东逃西窜,全盛时期,也不过占据了两座城而已。至于现在,恐怕要落草为寇了。
造反?简直是在造笑话。
项梁有些精神恍惚,他似乎看到了百年之后的史书,那些刻薄的史官会给自己写上一句:不自量力,为天下笑。
这时候,他忽然感觉到项氏子弟正在摇晃自己的肩膀。
项梁回过神来,听到项氏子弟大声说:“将军,我们可以将刀剑分给城中百姓,命他们随军杀敌。近日将军一直在训练他们行军作战,现在真是时候了。”
项梁看了看周围,看了看那些想要逃走,又不敢走的百姓。真要把刀剑给了这些人,他们会随军杀敌,还是会临阵倒戈?
如果在今日之前,他们或许还可以用一用,但是百姓们听了吴玉的那番话之后,恐怕对项梁已经极端的不信任了。
项梁叹了口气,对项氏子弟说道:“我已经做了周厉王,就不要再做商纣王了。我们走吧。”
项氏子弟有些茫然的问道:“到何处去?”
项梁骑上马:“逃命。”
随后,他纵马狂奔。
项梁知道李信是从南门来的,因此纵马狂奔,直向北门而去。
这一路上,不断有士卒偷偷溜走。开始的时候是一两个,后来简直是成群结队的逃走。
谁都知道,李信的主要目标是项梁,跟着他简直是找死,还不如选别的路独自逃命。
等项梁出城的时候,跟在他身后的,只剩下了十余人。
他们出城不久,身后就传来了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李信已经追上来了。
项梁心中有些绝望,仰天长叹:“看来天要亡楚啊。”
身后的项氏子弟忽然说道:“将军,你带五个人步行离开。”
项梁愣了一下,似乎没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已经有五个人,把项梁从马上扶了下来。拉着他躲到了路边的草丛之中。
剩下的五个人骑在马上,又各自牵着五匹空马,向前狂奔而去。
此时天色已晚,远远赶来的李信军根本没有注意到藏起来的项梁,全跟着那十匹马追过去了。
项梁看着已经跑远了的五个人,泪流满面:“忠臣义士啊。老夫此心,痛如刀绞。”
他身边的项氏子弟安慰道:“他们每人带着两匹马。不断换乘,短时间内,李信军追不上他们。趁着这时候,将军要重整旗鼓啊。”
项梁叹了口气:“如今身边只剩下你们五人,还如何重整旗鼓?”
身边的那些项氏子弟也有些茫然,他们只好扶着项梁,踉跄着朝偏远地方逃去。
这一路上,项梁都在思索,自己还有什么可用之人。
对了,他还有项羽,项羽身边还有二三十个护卫,还有三十来个墨者。如果再收服一些盗贼,总能凑起来数百人。
这些年来,项梁一直在结交楚地豪强,如果向他们借兵,他们应当不会拒绝。
对了,还有王氏。只要撑到王氏赶过来,那就一切好办了。
想到这里,项梁对身边的子弟说道:“尔等可知道宋家庄在何处?我要到宋留府上拜访一番。”
有个项氏子弟说道:“在下知道。明日天黑之前,咱们便可以走到了。”
项梁点了点头,长舒了一口气:“我与宋留关系不错。向他借些人,借些粮,应当不难。”
第356章 宋留很无奈
李信率军入城。分出去了五百人去追击项梁,剩下的人,都在城中维持秩序。
没办法,大火尚未熄灭,城中乱作一团,有些人趁机抢掠财物。整个吴郡城,人人自危,如同人间地狱一般。
李水和李信商议了一番,把剩下的人马分成三百个小队。又把吴郡城划分成三百块。每队负责一块。
如此一来,职责明确,每一个小队负责的,往往只是三五户,十几个人而已。但凡有人在自己的区域为非作歹,可以迅速的将他们抓起来。
城中的秩序,迅速的安定下来了。
李水和李信的雷霆手段,让吴郡城中的百姓燃起了一丝希望。原本他们以为,朝廷军得胜,会纵兵劫掠的。其实这也是一直以来战争的潜规则。
无论是贼是兵,只要攻入城池,都要拿老百姓开刀。
可是现如今朝廷的做法,让他们又惊又喜。很快,他们开始把朝廷军称为义军。
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城中已经彻底安定下来了,李信有些感慨的对李水说道:“我只是严禁士卒伤害百姓而已,这些百姓就感激涕零。难道秋毫无犯,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李水嗯了一声:“并不是你我多么善良,完全是同行的衬托啊。”
两人正在感慨,旁边的巨夫一脸谄媚的走过来,对李水说道:“大人,下官已经帮着李信大将军写好了。若两位大人没有异议的话,下官就去张榜公布了。”
李信纳闷的看着他们两个:“帮我写好什么了?”
巨夫干咳了一声,没有说话。
李水扫了几眼那张纸,满意的点了点头,递给了李信。
李信略微看了看,顿时脸色涨红。这像是一张告示,是用李信的口吻来写的,内容是他如何如何佩服谪仙,谪仙如何如何料事如神,没有谪仙,根本无法轻易拿下吴郡城。从此以后他李信对谪仙五体投地,俯首帖耳,尊称他为战神等等。
李信伸手就要把这张纸撕了,但是转念一想,按照李水的性格,这种事怕是逃不过。如果自己严词拒绝的话,这家伙没准添油加醋,自作主张的就公布出去了。
于是李信慢慢的摇了摇头,对巨夫说:“你这告示,写的不像,本将军从来不这样说话。”
巨夫忽然笑了:“下官已经想到了,因此又准备了一份。”
李信纳闷的接过那张纸,随意看了两眼,顿时无语了:这张纸上的内容,和上一张差别不大,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上面没有任何生僻字,也没有引经据典。
巨夫笑眯眯的问:“将军以为如何?”
李信有些没好气的说道:“随你的大小便吧。”
李水见巨夫一脸错愕,笑嘻嘻的说道:“此乃最近咸阳城的口头语,不少人在学着说,都是从本仙这里学来的。”
巨夫哦了一声,他也看出来李信有些恼火,因此不敢再问了。不过猜也能猜到,李信这是让他自行处理此事。
于是他一脸尴尬的笑着,转身走了。
李信和李水在城中转了一圈,最后停留在了郡守府跟前。
郡守府,现在只剩下一堆残垣断壁了。在废墟面前,摆放着三十多具尸体。
吴刚跪在吴玉面前,泣不成声。
按道理说,吴刚曾经投降项梁,算是反贼。
但是他毕竟献城有功,吴玉之死,又颇为凄惨,因此李水和李信也没有为难他。
有小卒走到李信身边,低声说道:“自入城起,他便哀哭不绝,已然哭了几个时辰了。”
李信皱了皱眉头。
忽然,吴刚大叫一声,口中吐出鲜血来。整个人晃了两晃,倒在地上。
有小卒连忙走过去,把他从地上扶了起来。
李信皱了皱眉头,回头说道:“军医。”
有医者走过来,检查了吴刚一番,然后向李信说道:“吴公子乃是伤心过度,只要精心调养,不再大喜大悲,便无性命之忧。”
李水叹了口气:“这可难了。刚刚家破人亡,怎么可能不大悲?”
李信盯着吴刚看了一会,忽然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脸。
吴刚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
李信大声喝道:“你举家被杀,你可知道?”
李水有点懵了:李信搞什么鬼?嫌他死得不够快吗?
旁边的军医也欲言又止,但是想了想,还是没敢出声。
吴刚迷茫的眼睛中,露出来了浓浓的恨意:“我自然知道。”
李信冷笑了一声:“我看你不知道。灭族仇人,已经逃之夭夭,你却在这里哀哭不绝。你是不敢报仇呢?还是觉得自己报不了仇呢?”
吴刚一听这话,顿时怒气上涌,似乎随时要吐血。
李信却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大声问道:“我给你五百人,你可否带来项梁头颅?”
吴刚眼睛一亮,声嘶力竭的喊道:“无论项梁逃到何处,在下必定斩下他的脑袋。”
李信点了点头:“好,我就给你五百人,给你一个机会,证明自己不是懦夫。”
上一篇: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