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第294节

  “呵呵,您啊,就安心住着,那些百姓我都安排了新的住房,赔了钱,分了土地。”说道这里,沈复兴脸上笑容更灿烂:“说不定你现在找他们要换回来,人家还不答应呢!”

  拆迁征收么!

  这活,他熟!

  “这哎,太过了,太过了。”茅院长还是感觉有些奢侈:“我这边指导完学生的工作就要回去的,那边事务也很繁忙,就不用这样了吧?”

  但沈复兴依旧笑容灿烂:“那您可得抓紧,这座桥梁要变成永固的,完成之后,不光有5000大洋的建设奖金,我还会给您的工程学院提供2万大洋的经费赞助,虽然不多,还请您多多费心。”

  说到经费,茅院长就不好说太过了,现在教育部经费紧张,这笔钱可以大幅度改善教师的待遇。

  “我向你保证,两个月内,必然保质保量完工,至少能用90年!”

  沈复兴大喜:“那可就太好了,这样,这座桥就以您的名字命名吧,也好让学生们多上上心。”

  “诶?不”

  沈复兴不等他说完,直接拉着他的手:“就这么定了,我还有事,这里就劳烦您了。”

  说完,沈复兴径直离开,留下茅院长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表情意味深长。

  穿过石桥,再向前就进入了彻底的军管区域。

  这里的进出除了原有的通行证之外,必须携带税警团特制的木质身份牌,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

  可就这样,在这个月已经抓捕了超过15名试图混进来的间谍或是特工。

  其中军统5人,日谍3人,汉奸4人,晋绥军2人,特殊人士1名。

  没什么复杂的工艺,因为木质身份牌里有磁铁只有轮流负责检查的那6名慈城老乡才知道这个秘密。

  左侧是教授与学生单独居住的区域,有专门的食堂、警卫人员。

  教授按照公关项目,单独分到一个院里,每人一间。

  学生们是两人间,这时候虽然穷了一些,但房子还是够的。

  这些教授与学生的居住区临近防空洞,方便随时躲避日寇的空袭,整个区域内驻守一个防空连。

  整个税警总团的防空力量全部集中在此,比沈复兴个人的防护都要更加严密。

  穿过民居改造的军营,沈复兴带着李希烈一行人走向防空洞。

  沿途的道路全部被修整过一遍,所有的树木全部被移除,任何可能的躲藏地点都被消灭。

  防空洞上方被一堵围墙直接拦住,各处都是巡逻的士兵,为了防止有人从山上的袭来,整座山体与坡道都被设置为【禁止通行】,并在可能的地方埋设了地雷。

  李希烈越看越是胆战心惊,他有些怀疑沈复兴带自己来这里的目的。

  还没走入防空洞,门口右侧有一处大院,里面传来剧烈的争吵声,负责警卫的沈家栋上来,声音一点不敢放大:“华教授他们又吵起来了。”

  沈复兴微微点头,快步走进这处大院,声音更加清晰了。

  “精密齿轮加工问题难道不需要考虑吗?光靠手工打磨,你知道一辆卡车要多少个零件?”

  几人齐齐停步,这吼声若不听内容,怕是下一秒就要打起来的感觉。

  “怎么不能,抗战爆发前,大隆机器厂就可以生产,他们不是有几台机器运到重庆了吗?问他们买不行?”

  “你说得轻巧,那滚珠轴承需ISOP5级精度怎么解决,用滑动轴承吗?这是造卡车,不是造自行车!”

  “机械式喷油泵问题倒是可以解决,低功率的化油器或许可以试试。”

  “缸体的问题的话,我去过晋城,那里的炼钢厂产量还不如清廷时期,但勉强可以使用,生铁高温脱硫后的标准,钢铁厂有这个技术,应该勉强可以。”

  “没错,焦作那边铝矿虽然少了点,但也够,铝土矿提炼铝材铸造活塞,这个问题能解决80%,但具体还要再试验过。”

  “有什么用!这样的手搓产品,没有质量,不具备可适性,造一台坏两台不说,轮胎与发动机技术还是大问题。”

  说到这里,里面的争论终于安静下来,沈复兴似乎听到了叹息的声音。

  那是一种无力感。

  “咳咳!”

  沈复兴还是推门而入,烟雾缭绕的会议室内墙上、桌上摆满了图纸,一圈身穿长褂或是中山装的教授在那里长吁短叹。

  桌上每个人身前,摆着的都是沈复兴自己都不太舍得的“三五”香烟。

  众人看到正主出现,只是扭过头,却没有起身,似乎是因为没能完成攻关而羞愧。

  在这里,有最好的伙食,最高的津贴,军官都舍不得抽的烟,专门的阿姨与卫兵负责他们起居。

  电报机更是随意支配,什么都不要钱。

  甚至他们只要自己想到的,任何可以满足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为了一份文件,前日沈复兴直接委托空军直接从昆明为他们送到这里,极尽奢侈。

  李希烈在一群人中看到了满是黑眼圈的老王,后者叹了口气起身:“坦克与卡车的可行性极低,需要大量新的机器采购,但关键技术,恐怕困难。”

  老王起身走向沈复兴,递出一份文件:“150毫米榴弹炮试射成功了,膛线精度问题也已经解决,精确射程应该在13.2公里,接下来就是生产环节了。”

  说着,老王扭头看向华教授,这方面他是专家。

  华教授苦笑摇头起身:“惭愧,真是惭愧,这卡车与坦克都有现成品,从数学角度来讲,没有任何技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设备与材料问题。”

  “没关系,这本身就是一次尝试,如今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风雨飘摇,我已经安排人前去接洽,看看是不是能够直接引进生产线。”沈复兴一开口就是王炸。

  王教授(航空研究所团队)、余教授(金属研究所团队)、工程机械院团队纷纷起身。

  “技术能一并买吗?还有图纸?”

  “能不能购买一些冶炼技术,这钢铁产量也是问题。”

  看着众人激动的目光,沈复兴笑着点头:“砸锅卖铁,能买都买!”

  众人的眼神突然闪烁出光芒,制约他们的从来都不是纸上的数字与公式,而是贫弱的工业基础。

  华教授也面露喜色:“如今,整个兵工厂采用了【线性规划模型优化设备排产】,整个生产线按工序关联性都进行了重新布局,大幅度减少的运输与重构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我们还建立了【统计学质量控制模型】,增加质量控制体系,废品率可以降低至9%。”

  “3639台设备的机械运转率可以从之前的45%提升到82%,还存在一些模型优化的空间。”

  “我算过了,只要工人数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只是原材料的产能,或许会成为新的制约。”

  余教授也跟着开口:“没错,经过老华的运筹学算法,晋城与焦作的煤铁应该成立新的联合钢铁工业。”

  “只要运用动态供应链管理系统,原材料的运用率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可以缓解产能不足的情况。”

  “目前产能按照极限,每年仅仅生铁产量700吨,钢不足100吨.”

  听到这里,沈复兴就是一阵叹息,这100吨钢铁..已经占到了目前控制区的1/9的产量,很高很高了!

  悲哀啊,全国一年仅有900吨钢产能,生铁也仅仅只有4万吨。

  但余教授话没说完,他吐出一口烟继续说道:“我跟几位教授商量了一下,土办法加工业统合,焦作与晋城的铁匠可不少,高炉是炉,低炉也是炉,只要发动人民群众,通过【分散冶炼+集中精加工】的模式,还是有办法提升产量的。”

  “预计一年内,钢铁产量可以翻2-3倍,达到300吨-400吨,如果通过进口与增加冶炼设备,预计可以提升到600吨左右。”

  沈复兴心情顿时如同过山车般大起大落:“那这样能保证产量吗?”

  “只能保证年生产步枪5000支、子弹500万发、炮弹3万发、150毫米榴弹炮5门与10门山炮.”华教授早有计算,轻声说明。

  顿时,众人陷入一片沉默。

  沈复兴仰头叹息:“如果放弃发动机与坦克、卡车技术,从捷克斯洛伐克直接引进冶炼设备呢?”

  做出这个决定,他也是非常无奈,国家贫弱的程度,超出想象。

  翻了3倍的产能,已经是一个奇迹,不是这些教授不想,而是基础太差了。

  老王与李希烈立马反对:“别忘了祁县外税警4团是怎么击败日寇的.”

  沈复兴拉过椅子,颓然坐下:“只有坦克,也无济于事.”

  华教授与余教授对视一眼:“如果能引入几套钢铁冶炼线,包括高炉、转炉/平炉与轧钢机,月产量可以突破1000吨,但我们算过那只需要10吨黄金.”

  “1000吨钢铁产能?”沈复兴咬了咬牙,扭头看向老王与李希烈。

  自己的家底都在两人手中,当时从金陵搜刮,不,收上来的税里面可是有不少。

  李希烈看向老王这个大内总管,后者心中一盘算:“可以,如果按照您说的,这个国家有覆灭的风险,那只能走私下渠道,耗尽所有黄金储备,应该问题不大,还能引进一些其他设备,只是到时候搬迁很麻烦。”

  搬迁?

  众人一阵疑惑,不过这是老王与沈复兴之间的秘密,关于三宣六慰的秘密。

  沈复兴看着老王的眼睛,犹豫再三:“买,花多少钱都要买,为了这个国家,钱算什么!”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什么叫一穷二白起家。

  也明白,这些科学家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多大努力。

  仅仅只是几百吨的钢铁产量,就差点将他压垮,而日寇这一年的钢铁产量,是580万吨,万吨!!

  听到最后的话,一众教授纷纷起身表态支持沈复兴。

  他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点亮这个国家前进的道路。

  【研发统筹生产团队】

  负责人:华教授;

  机械系负责人:刘教授;

  物理系负责人:吴教授;

首节 上一节 294/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