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第268节
整个作战室与门口的李希烈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他快步冲入作战室,我的祖宗,您这是要做什么?
可随着沈复兴转身那锐利的目光,李希烈竟然停在原地不敢上前。
“就这么发,一字不改!”
参谋紧张地舔了舔嘴唇,但还是被沈复兴的气势感染,旋即站定:“是!问问三人还有没有卵子!”
诶?!
沈复兴瞬间瞪大了眼睛,僵硬地扭头看去,那名参谋立马改正:“一字不改.在太原门口蹭了半天.”
听他这么说,沈复兴立马摆手,让他赶紧去发报。
“命令!”
“直属炮兵部队即刻发兵,所有火炮进抵太原,给老子一路轰过去!”
“是!”
“命令!”
“算了,也不是命令,电告孙立人,让他用5吨的T27拉着10吨的T26走,还有5日,必须准时抵达进攻地点!”
“给李家钰发电报,我沈复兴亲自给他去总裁处请功!”
所有友军部署与眼前的地图对照上,沈复兴的微操这才完全结束。
明天开始,他就要直接干预一线!
妈的,不就是微操吗?
与其让自己在指挥部担惊受怕,不如直接微操,怎么舒服怎么来!
而接到命令的所有团长,心中只升起了几个字:沈复兴生气了!
特别是邱清泉,看着这电报,人整个都不好了:
“麻皮,不是准备让我诱敌吗?什么叫蹭蹭硬不起来?”
吹鼻子瞪眼的邱清泉让身边的人都害怕,他一把摘下自己的钢盔:“明天开始,给老子猛攻,谁也别拦着我,谁拦我我敲他沙罐!”
戴安澜接到电报只是叹了口气:“还是资历不够啊,要是杨守义在,怕是沈总团长不会轻易下命令指挥了吧?”
可他没有想到,老杨接到电报的第一时间就很疑惑:
“咱团长不是雏儿吗?他怎么知道蹭蹭这回事儿的?妈的,肯定是李希烈这个混蛋给团长教坏了!”
只有白远樵同时收到了两封电报,一封是沈复兴发来的。
“这沈小子,终于有了些将军的样子,对咱们这些武人,不能太客气。”
旋即,他又看向第二封电报,面色沉重。
自那一日他放心将厦门古堡交给周化庆,已经过了4天,可手上的电报却让他无法继续稳坐钓鱼台了。
“白大爷,升平(周化庆)不是懦夫,3营也不是懦夫,下辈子,肯定跟您好好练肌肉!”
白远樵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他似乎看到了当年北伐时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的老伙计。
当年也是一个个如同周化庆那小子一般年纪,20出头30出头的军官。
今天还在一起喝酒谈论着民国之后日子会不会好一些?
打完仗回家是不是能多种几亩地?
谁家的大胖小子要认个干爹?
第二天,没了,都没了。
枪炮无眼,一炮下来,不管你什么军衔,都得完蛋。
他老白运气好,身上这几处伤口没要了他的命,可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运气。
“妈的,什么狗屁下辈子!”
白远樵光着膀子一掌劈下,偌大的木桌轰然散架。
他一手抄起椅子上的军服,大跨步向外走去,灵石县的军营中,响起了豪迈的吼声:“儿郎们,三营的周小子有难,2营跟警卫连,抄家伙,跟我去救人!”
这是独属于三营的军号,根本不需要班长、排长敦促,士兵们一个个咧着嘴穿好衣裳,背上武器就走出军营。
军需官也开始将一箱箱手榴弹与子弹搬出来。
月光下,白大爷就站在那里,士兵们就感觉这不是去闯什么龙潭虎穴,而是去救自己。
就连手榴弹都往怀里多揣了几颗!
不过半刻钟时间,千余人的队伍已经集结完毕。
白远樵干脆懒得穿上军装,只是翻身骑上那匹最高大的战马,朝着南方遥遥一指:
“儿郎们,走着,救三营长去!”
第231章 雨中血战
又是一日清晨,黎城东门外旌旗猎猎。
数月不见下雨的大地迎来了久违的甘霖,阴云蔽日,阵风呼啸。
豆大的雨滴砸下,脚下的土地逐渐变成了黄汤,数千人仿佛站在水池上。
宛如黑夜般的天气中,李家钰骑着马,举着一面尚未打开的旗帜,缓缓穿越队伍,来到最前方。
3000余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就这么静静地等着,在吵闹的雨声中,你甚至能够感受到那种沉默的力量。
李家钰看着这些从蜀地亲自带出来的儿郎,也没有说话,只是停在队伍最前方,背对众人猛然打开那面大旗。
竟是一面川字旗!
血色的川字刺得人眼睛发疼,这是川军的老传统:【黄泉路,血旗出】
只是一个瞬间,出征的将士们便红了眼睛。
去岁出川的时候,李将军就是擎着这面旗带他们来到这里的。
如今,竟然又看到了它!
那一日,庐山讲话的消息传到了蜀地,那一日,这个“李矮子”将军便开始动员,那一日,将军胸中激昂,写下诗句:
【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如今,他们又看到了那一日的将军。
李家钰就这么擎着旗,回眸又看了一眼身后的士兵,他将要带着他们即将踏上那最残酷的战场,口中低声呢喃:“莫要怪我!”
说完,他一夹马腹,冲在了最前面,身后的战士紧紧跟随,唯恐落下。
川军再出征!
沈复兴的电报李家钰早已看到,可那对他来说无异于羞辱。
当晚,李家钰就问李宗昉等人:“打了败仗,又在人家地盘吃了人家两个月粮食,接受了正规军的补给,临了,还要人家来帮你解围?”
“我川军什么时候受过这窝囊气?”
短短两句话,便将众人等待廖肯的想法全部打回了肚子里。
“明天一早,我亲自率1团2团出击,你给我把黎城看好,这李青廷丢的人,我去给他捡回来!”
李家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下午时分,等廖肯率军赶到黎城的时候,守城的178师李宗昉便告诉他,军长李家钰亲自率178两个团,前去解东阳关之围。
廖肯急得想要立马率兵上去增援,却看到这滂沱大雨中似有声音传来。
忽的,一名骑兵闯出雨幕,来到他们面前。
“大捷!大捷!”
“李军长亲率大军从后突入日军阵地,经过三小时激战,李军长手刃日寇大队长,东阳关之围已解!”
廖肯震惊的一句话说不出来,他似乎可以想象那个画面。
睁不开眼的滂沱大雨中,漫山遍野的川军将士跟着他们的军长李家钰,端着刺刀直接与日寇绞杀在一起。
雨水,血水混在泥泞的黄汤中,人声、雨声交织在这天幕下。
那面李宗昉说的血色川字大旗永远冲在最前面,旗在人在,旗毁人亡。
廖肯吐出一口浊气,缓缓抬头,让大雨迎面而下:“老天爷,你总算是开眼了。”
与此同时
灵石县的厦门古堡内,大雨顺着山坡混着泥水流入古堡。
蜿蜒崎岖的小道上,排水沟流下的却不是雨水,而是淡淡的血水。
顺着古堡最南边的小孔,如同血色瀑布般汇入汾河,浇灌母亲河。
周化庆死死靠着古堡西侧的破旧院墙,身后凹凸不平的石头硌得他背上生疼,半截帮他遮住大雨,却无法抚平他眉间的山川。
“还剩下多少人?”周化庆接过警卫递来的杂粮饼,混着雨水一口咬下。
“2连长与3连长已经牺牲,他们两个连顶在前面时间最久,部队已经并入1连与4连,加上警卫连,已经不足500人!”
警卫蹲在周化庆身边,一边说着,眼睛一边警惕地看向四周。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