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85节
身后鼓乐声再度响起。
……
庞大的车队缓缓的消失在地平线。
皇帝这才坐上御辇,朝皇宫而去。
李承乾今日难得的骑马,跟在皇帝的御辇之后。
长孙无忌和他并肩齐行。
“舅舅,外甥有件事情始终不明白。”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问道:“为何父皇始终不同意减少送入吐蕃的粮食种子,若是依照外甥的意思,总要将他们大部分都全部蒸一遍?”
这一次大唐给文成公主送入吐蕃的嫁妆,即便是李承乾已经砍了一半还好,但还是太多了。
尤其是粮食,工匠他砍下来一多半,而且以学徒居多,大匠很少,但粮食,他就连动手脚都很难。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平静言辞中带出毒辣手段的外甥,忍不住的摇摇头,说道:“有的时候,太子看问题,目光很敏锐,但有的时候,目光也很短浅。”
“请舅舅赐教。”李承乾拱手,认真的看向长孙无忌。
“大唐志在四方,不是你父皇,也会是你。”长孙无忌稍微提了一句,说道:“吐蕃,蛮荒之地,路途遥远不说,便是打下来了,也没有什么值得的。
看突厥和吐谷浑,你父皇打下来后,也一样是重立个国王或可汗,让其自己管理,吐蕃也是一样,如今的情况,就算是打下来了,也没有多少价值。”
“所以,父皇是在用吐蕃人来培育土地,种植粮食,等到将来大唐足够打下来的时候,这些土地和粮食,就正好为大唐所用。”李承乾惊讶的看着长孙无忌,然后又看向前面的御辇,一脸的佩服。
“你是太子,你应该知道,如今大唐,人口虽然一年比一年多,但相比于前隋时期,还差的很远,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考虑。”长孙无忌看向前方,说道:“便是高昌,魏征,褚遂良,房玄龄他们几个的意思,都是重立一个高昌王,只有你父皇,以西域利益庞大,不可轻弃,才选择了驻兵。”
“是!”李承乾想了起来,当初他卧床养病期间,关于高昌的事情,朝中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最后才选择了驻兵,将高昌直接纳入大唐掌握。
其实不只是高昌,天下的任何一个地方,大唐的皇帝和群臣们,都想纳入治下。
但如今大唐的人口,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万,而前隋,却有五千万的人口,还差的太远。
这种时候,肆意扩张并不是一件好事。
打突厥是因为要稳定边疆。
打高昌是因为要丝绸之路。
打高句丽,就是要掠夺人口。
吐蕃,打压削弱他的国势,怎么都可以,但是粮食,还是得让他先帮忙去种。
只有这样,等到大唐杀过去的时候,才能有充足的粮食补给。
这原本是李世民对李治的期望,但可惜,李治什么都没有做到。
如今,这一切落到了李承乾的肩头。
……
承天门下,皇帝微微抬手,御辇顿时停了下来。
“太子!”李世民平静的侧身。
李承乾立刻催马上前,躬身道:“父皇。”
皇帝抬头,看着李承乾,说道:“文成这一路之事,你多关心一些,尤其是吐谷浑高原上的迎亲之礼,要让吐谷浑,党项,羊同,苏毗,还有其他各国,看到大唐的威严,又看到吐蕃的虚弱,但吐蕃真正的弱点,只有大唐能够掌握。”
“儿臣领旨。”李承乾肃然拱手。
“传旨兵部,鸿胪寺,兰州刺史府,相关诸事,与太子汇报之后,再禀报于朕。”李世民说完,微微摆手,相关诸人立刻躬身领旨。
四周众人,目光惊讶,但又敬服的看着李承乾。
皇帝对于太子,对于其他的任何一个皇子,从来都没有这么放权过。
然而不少人心中疑问。
皇帝对太子,就真的这么放心吗?
第95章 孤的人用在西边,更令父皇安心
正月十七,天色明亮。
整个长安城自公主出嫁之后,便迅速的从过年的气氛当中回过神来,开始安静有序起来。
东宫,李承乾坐在桌案之后,看着兵部职方司刚刚送来的密奏。
兵部在逻些的探子,去年就传回消息,松赞干布求娶大唐公主之事,即便是在吐蕃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只不过松赞干布强行用威望压了下来。
吐蕃是在松赞干布的手里发展壮大的,甚至于吐蕃立国,也是他一手弄出来的。
他在吐蕃的威望很重。
然而重归重,松赞干布的身体终究是出了问题。
虽然历史上记载,他是在大约十年后死的,但吐蕃人最擅长的,就是隐瞒死讯,秘不发丧这一套。
所以松赞究竟是哪一年死的,还很不好说。
十年时间,足够吐蕃人将粮食培养出来了。
十年时间,足够李承乾掌权。
但一切不能等到十年之后再做,再去准备,那就晚了,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在吐蕃内部安插棋子。
这一次有两千多人随同文成公主一起去吐蕃,这里面,兵部职方司,千牛卫,百骑司,不知道放了多少暗探进去,就是要彻底弄清楚吐蕃在松赞之下的权力架构,然后才能找准位置,切入肢解。
当然,这是后面的事情了,如今重要的,是该如何在现有的框架之下,彻底毁掉吐蕃人在吐谷浑,党项,羊同和苏毗,乃至于西域的威望。
对了,苏毗就是后世女儿国的原型……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李承乾的思绪,
一身深绯色官袍的李安俨快步的进入崇教殿,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道:“殿下,新任兰州司马李德謇到了。”
李德謇,卫国公李靖长子,天下真正得以传承卫公兵法的人。
天下得卫公兵法传承者三人,侯君集,苏定方,李勣。
侯君集学的最少,其次是苏定方,至于李勣,他是融合了自身兵法之后,才最终和李靖相提并论的。
但这些人当中都没有提到李德謇。
他才是李靖卫公兵法真正的传承人。
可惜,前世的他,因为和东宫相处甚善,哪怕李承乾原本的谋反计划里没有他,但也因为如此,他被罢黜一切官职,流放岭南。
后来是李靖以自己军功相换,李德謇才被流放到了吴郡,江南之地,也算是好些。
“让他进来吧。”李承乾正色起来,拿起手里的奏本,然后看向了走进殿来的李德謇。
一身浅绯色长袍,头戴黑色璞帽,身材笔直,面色俊朗的李德謇,走到李承乾身前五步,然后郑重的拱手道:“臣,兰州司马李德謇,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打量着李德謇,最后满意的点头道:“自从你自东宫左卫率司马,调任松州司马以来,已经有三年了吧?”
三年前,松赞干布发兵二十万攻松州,松州死伤众多。
朝廷本来发大军迎战,但还没有等大军抵达,前锋牛进达就已经击败松赞干布。
之后官吏补充,李德謇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松州司马,防备吐蕃。
他是李靖的长子,以他任松州司马,可想而知皇帝在这件事情上的重视。
“是!”李德謇认真拱手,但惜字如金。
李承乾笑笑,身体微微靠后,问道:“房二这一次调往松州,你和他有没有着面?”
“见了。”李德謇平静的点头。
看到李德謇这幅姿态,李承乾一愣,随即立刻笑道:“他很是狼狈吧?”
李德謇轻轻点头,没有再说话。
他不说,李承乾却能感受到他的放松。
其实说起来,李德謇在松州三年,如今不过才调任从五品上的兰州长史,而房遗爱从长安贬任,便是从五品的松州长史,这里面的差别清晰可见。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便是因为房玄龄是整个大唐的尚书左仆射。
对于房遗爱,皇帝不仅格外照顾,而且赐嫁公主。
本来应该平步青云,但这下子,却跌到了松州长史。
大家是同样的位置,李德謇有足够的把握,在仕途上狠狠的超过房遗爱。
这才是真正让他放松的地方。
……
“好了,不说他了,你这一次调任兰州,所为何事,兵部说过了吧?”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是,是吐蕃之事。”李德謇神色郑重,吐谷浑六年前被大唐击败,三年前又被吐蕃所败,如今根本不是威胁。
吐蕃虽然刚刚迎娶大唐公主,但是,他们却是大唐在西部高原上最大的敌人。
李德謇在松州三年,对于这一点最是清楚。
“父皇的意思。”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说道:“公主这一次往嫁吐蕃,大唐从兰州,鄯州出一万骑兵,调两万吐谷浑骑兵,在吐谷浑高原上,背靠洹河,立阵示威。”
“喏!”李德謇认真拱手。
“此事大局由江夏王负责,你要注意的是,军中士卒上了高原之后,有多少人会得高原瘴,需要让他们及时恢复;同时下了高原回到兰州之后,确定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得了低原瘴,要统计清楚。”李承乾细细的讲述了高原瘴和低原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