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89节

  李承乾平静的点头,他转头看向房遗爱,轻声道:“房二!”

  “罪臣在。”房遗爱沉沉的叩首在地。

  “你知道吗,当朕察知,你没有给柴二写信的时候,朕有多诧异,甚至你都没有给你家阿兄写信。”李承乾对着房遗爱点点头,说道:“这说明你心中虽然有些不满,但心还是有一些的。”

  “陛下!”房遗爱叩首,声音莫名的哽咽起来。

  “朕知道,是高阳对不起你。”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这一次你们谋划造反,宫里的事情,是高阳主动提的吧?”

  “是!”房遗爱微微起身,然后点头道:“这件事情,罪臣原本没打算要牵连到公主身上,但公主她却自己找上门来,最后主动参与其中,她在宫中有人,罪臣也是那一日才知道的。”

  “高阳啊!”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今日,朕许你和高阳和离,她的罪名,朕不牵扯到你的身上。”

  “多谢陛下!”房遗爱叩首在地,然后控制不住的哭泣起来。

  李承乾看着房遗爱,久久没有说话。

  他对房遗爱其实是有了解,这个人虽然有所不满,也曾经多次走到了谋反的边缘,但说实话,他不坚定。

  或者更直接的说,他很聪明,也看的很透。

  和杨思讷,李元景谋反,他能得到什么呢?

  皇位没他的份,宰相他做不上去,最多做一个十六卫大将军,甚至极有可能仅仅是一个十六卫将军的位置。

  即便是如此,皇帝杀戮功臣的事情还少吗?

  裴寂,刘文静,一个比一个下场惨。

  尤其是刘文静,那是再典型不过的冤案了。

  还有,一旦李元景做了皇帝,高阳公主她还是公主吗?

  要知道,高阳是先帝的女儿,而荆王,他是先帝的兄弟啊。

  他做了皇帝,只有他的姐妹和女儿,才有资格被称为公主。

  高阳即便是凭借功劳被封为公主,但日后少不了还要有一番激烈的争斗。

  如果不是因为高阳闹的太折腾,断了房遗爱的路,说不定他现在早就去了安东战场上厮杀去了。

  何至于要和荆王这种人联手。

  ……

  李承乾目光看向另外一侧的杨思讷,感慨一声道:“杨卿,很多事情到了今日,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纠缠的必要,朕今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问你,那日在高阳公主别院,阴谋谋乱人里面,有没有你?”

  杨思讷很想说没有他,但是,高阳公主,房遗爱,还有李元景都说了有他。

  甚至还有主动出首举告的薛万彻都说有他。

  而且那一日,他应该是在平康坊的教坊司中的,然而这种事情,没人追究的时候他能搪塞,可一旦有人细究,他根本不在教坊司的事情,立刻会被彻底翻出来。

  杨思讷深吸一口气,然后沉沉叩首道:“陛下,臣有罪,但臣的罪仅限于臣自己,臣的家中也只有臣一人知道此事,而且若不是荆王说他曾经夜梦日月,臣也不至于被鬼迷了心窍,贪谋造反。”

  杨思讷认罪认的很坦然,满殿的群臣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诧异。

  这一次的事情,虽然牵涉到了杨思讷,但说实话,能找到直接牵连到他的证据并不多。

  在他的家中,更是什么都没有找到。

  只是他虽然足够小心,房遗爱也足够小心,可惜高阳公主和荆王李元景两个人,太过粗心大意。

  高阳公主派人窥伺宫禁,直接被禁卫当场抓获。

  荆王的府中,更是几乎将和杨思讷所有的来往信件全部都保留了下来。

  更别说还有被李元景亲笔写着是杨思讷送的那件九龙壁。

  九龙,那是皇帝才能用的东西。

  殿中群臣目光闪烁,看向杨思讷的眼神带起一丝可怜。

  他们所有人都明白,杨思讷不会那么蠢,蠢到直接送九龙壁给李元景。

  他必然是通过种种手段,借用其他人的手将东西送到了李元景的手里。

  虽然过程如此,但结果,杨思讷总要让李元景知道东西是他送的。

  不管是明示,还是暗示。

  李元景知道了,而且还在下面写上了他的名字。

  虽然是藏在了密室里,但一旦被朝廷查抄到的时候,却更坐实了他的罪名。

  最后虽然在杨府什么都没有查到,但这些已经坐实了他的罪名。

  ……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目光轻轻地从杨思讷身上扫过。

  他原本以为杨思讷怎么都要辩驳几句,没想到,他现在直接就承认了罪名。

  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牵扯到自己家人的身上,毕竟整件事中,只有他自己出面了。

  李承乾心中冷笑,他转身看向李元景,神色淡漠的说道:“王叔,你听到了,房二是你找的,杨卿也说你找的他,高阳也这么说,也就说,你才是这件谋逆案的主谋?”

  “陛下,臣冤枉啊!”李元景猛然抬头,神色惊愕,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他怎么就成主谋了?

  在他的感觉,不管是房遗爱,还是高阳公主,甚至杨思讷,他们每个人想要谋反的冲动欲望都比他还强。

  为什么到最后,反而是他成了主谋,成了元凶。

  元凶首恶是要被斩首的。

  李元景抬头高喊,满脸的不服。

  “哦,你还冤枉了!”李承乾似乎一下子被气笑了,盯着李元景冷喝道:“你封地里的五次祥瑞是怎么回事,若是没看见倒也罢了,为何明明已经定为祥瑞了,你还压着不报,说,为什么?”

  李元景一下子顿住了,他嘴唇颤动,但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承乾深深的看了李元景一眼,身体靠后,一时间也不再说话。

  大殿之内,再度陷入了诡异的冷寂当中。

  气氛也在这个时候,逐渐的凝重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李元景,眼神全都冷了起来。

  祥瑞在大唐天下,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出了祥瑞,正常上奏便是。

  而且祥瑞也分大小,小祥瑞不过是家室和谐,地方安定之兆而已。

  便是连续五次,你上报了,皇帝有所猜疑,最多也不过是给你换个封地。

  只要你诚心一些,什么事情也不会有,何至于弄到像现在这样,沦为阶下囚的地步。

  五次祥瑞,还压着不报,就是心存野望,图谋不轨,想要造反。

  这罪过压在李元景的身上一点也不过分。

  ……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神色逐渐的平静下来。

  他不过是让人在荆王封地弄了两三个小祥瑞罢了,没想到,最后查到的祥瑞竟然有五次。

  剩下的两次怎么来的,当然是李元景自己让人弄的。

  还有什么梦掌日月。

  他该死。

  李承乾低下头,看向李元景。

  李元景跪在大殿中央,脸色已经一阵阵的苍白。

  这件事情,他真的解释不了。

  “王叔,朕的手上真的很不想沾染自家人的血,但是你……”李承乾指着李元景,怒喝道:“你竟然谋划要攻入皇宫,挟持皇后和太子,还有调兵北上,清君侧……你好,你好,你很好啊!”

  “陛下!”李元景跪在那里,身体控制不住的颤抖起来,他勉强抬起头,哭着脸说道:“陛下,臣真的不是主谋啊,臣承认自己是有野望,但臣也不过是想想而已,攻入皇宫的计划是高阳公主想的,而调兵北上清君侧的计划是杨思讷提的啊,陛下!”

  杨思讷跪在一旁,低着头一动不动。

  没有人能够看清楚他的真实面目。

  “陛下,你想!”李元景抬头,看着李承乾道:“臣虽然久在安州,王府也在荆州,但荆州都督府长史许叔牙将兵权看的很死,臣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兵权的机会,如何能在长安谋划攻入皇宫,又如何能在洛阳调兵清君侧,陛下,臣委实不是主凶啊!”

  “不是你,那又是谁呢?”李承乾淡漠的问道。

  李元景一愣,跪在地上,一瞬间,他的脑海中闪过曾经的一幕幕。

  突然,李元景猛然指向杨思讷,恍然大悟,又恶狠狠的说道:“陛下,是他,他才是主谋……陛下你想,没有弘农杨氏的支持,我们这些人就算有心造反,又能做出什么……”

  殿中群臣神色一下子肃穆起来,目光轻轻的瞥向了杨思讷。

  其实众人心中谁不清楚,这件事情背后弘农杨氏的介入才是最棘手的。

  然而,现在大军马上就要东征,一旦全面处理弘农杨氏之事,东征要延迟不说,天下也会大乱。

  所以,皇帝才没有继续深究杨氏之事,而杨思讷也默然独自扛下一切。

  只有李元景才不甘的要推卸责任。

  “遗诏!”李元景突然一句话,走神中的殿中群臣,包括李承乾全部猛然抬头。

首节 上一节 689/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