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66节

  这一次的大灾,实际上弘农受灾并不是很严重,因为在整个陕州,弘农县的位置都是最高的。

  然而,因为褚遂良整修沟渠,实际上是在变相的清查田亩。

  所以为了避免隐藏的田亩和人口被朝中发现,所以,他们将所有隐田对外连接的沟渠给填了。

  这样大雨之下,雨水排不出去,反而将他们自己的地给淹了。

  今年,弘农杨氏歉收已经是必然。

  这种情况下,李承乾让他们拿出粮食来救治百姓,如果不出意外,弘农杨氏不仅不会有任何的不愿意,反而他们会拿出更多的粮食来赈济百姓,也换取百姓的口碑。

  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用粮食换人心。

  将来如果有事,他们应该能够瞬间招募大量的士卒。

  只是后备粮食,还有作战潜力被消耗的很厉害。

  再加上李承乾以救灾的名义,将整个陕州的青壮都纳入了折冲府,这样一来,杨氏真正能用的精锐就会少上许多。

  甚至他们如果要谋反,这些府兵人家反过来会抵抗他们。

  这一个夏天的雨,整个弘农杨氏的作战潜力,对李承乾的威胁,已经几乎耗损殆尽。

  李承乾轻轻抬头,看向头顶压的很低的黑云。

  说实话,如果他有的选,他也不希望有这种雨,因为这场雨,同样降低了他东征高句丽的战争潜力。

  “陛下!”李义府等人收拾好了东西,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传旨,调右武卫左果毅都尉刘仁愿驻守卢氏县,防备山中洪涝,救治百姓。”

  “喏!”刘仁轨拱手之间,瞳孔瞬间放大。

  他是本地人,当然明白,卢氏就在弘农的南面,虽然中间有崤山阻隔,但其中也有一条小路,可以从卢氏直插弘农县。

  弘农杨氏被四面围死了。

  李承乾笑笑,看向众人道:“今夜忙完,早点休息吧。”

  ……

  “砰”的一声,桌案上的烟台被狠狠的扔出,砸在地上,碎片四溅。

  杨忠站在书房门口,一动也不敢动。

  窗外,秋蝉阵阵。

  “好一个皇帝啊,四面八方,将弘农几乎给堵死了,好手段啊,好手段。”杨思讷一阵的咬牙切齿。

  六月的时候,虽然皇帝做了许多为难杨氏的事情,但毕竟被淹没的地方是弘农,皇帝也是用了所有的办法在治灾。

  杨氏虽然损失不小,但他们没办法,谁让那里是他们的家。

  但是,七月,入秋了,刘仁愿依旧驻兵在卢氏县的消息传来,杨思讷立刻就绷不住了。

  从卢氏可以直接插入弘农。

  以往的时候,皇帝从来没有在卢氏做过手脚,但是现在,借助山洪,那一千精锐,恐怕要留在卢氏相当一段时间。

  尤其若是明年还有大雨的话,那么起码两年他们都会守在卢氏。

  一旦高句丽开战,皇帝更加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

  杨氏虽然可以派人堵住那条山道,但他们堵不了多长时间。

  这就等于,他们的命门被人从后面抵住了。

  一旦他们动手,皇帝立刻就会派人从后面捅杨氏一刀,之后不管是函谷关,还是崤函古道被阻碍了,他们都会出大问题。

  好一个皇帝,好手段啊!

  这种情况下,杨氏,起码光是杨氏自己,已经很难对大局造成影响了。

  更别说,他还在内部试图分裂杨氏,另立山头。

  说实话,现在睡不着的不是皇帝,是他们。

  “也好,也好,反正我们也没打算真的动。”杨思讷咬着牙,虽然一脸不甘,但他还是让自己平静下来。

  杨思讷猛然抬头,问道:“荆王那里有什么消息没有?”

  “有!”杨忠回过神,立刻拱手道:“郎君,信是晚弘农一步传过来的,荆王说,梁国公周年祭祀之时,他回不来了,恐怕只能等到年底的时候,再回长安,和郎君畅饮。”

  “嗯!”杨思讷平静的点点头,说道:“也好,到时候再聊彼此都方便,不过马上就是梁国公周年祭了,得去祭拜一下……对了,听说高阳公主又闹起来了?”

  “是!”杨忠拱手,说道:“陛下不在长安,赵国公又不管,所以闹的有点凶。”

  “这是好事啊!”杨思讷轻轻地笑了起来。

第594章 闻喜裴氏,裴炎

  庄敬殿中,晨光无声的弥漫起来。

  李承乾缓缓的睁开眼睛,目光一闪,他的眼中顿时充满了沉稳的力量。

  一阵幽香从身侧传来,李承乾侧过身,看向趴在软枕上看着自己的王幽兰,神色柔和起来:“爱妃醒过来很久了吗?”

  “也就一会。”王幽兰从软枕上滑下,头靠在李承乾的怀里,低声问道:“陛下,这几个月在洛阳,你一直在妾身这边,其他几个美人,不会有什么言语吧?”

  “你跟朕的时候,朕还是太子,她们怎么比得了。”李承乾轻轻的将王幽兰搂进怀里,低声问道:“怎么了?”

  “已经快七年了,可妾身还是没有怀上龙种。”王幽兰的神色暗淡了下来,低声说道:“这些年,陛下待臣妾恩宠无比,可是臣妾……陛下,是不是臣妾自身的问题。”

  “你哪里有什么问题。”李承乾只感到一阵好笑,伸手捏了捏王幽兰的鼻尖,轻声问道:“朕问你,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岁!”王幽兰一句话直接脱口而出。

  “原来你一直记得呢。”李承乾搂着她,低声说道:“二十岁到二十六岁,这段时间是有孕的最佳时间,日后只要朕多来你这里,自然就会有孕,而且说不得,你现在已经有孕了。”

  “妾身也是这么想的。”王幽兰靠在李承乾怀里,眨着眼睛说道:“所以,人家说,像臣妾这种情况,应该歇一歇。”

  “是谁跟你说的?”李承乾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有人想让朕去她们那里,不再理你吗?”

  李承乾在洛阳的这几个月,几乎是独宠王幽兰,其他的嫔妃虽然一样在洛阳,但基本上见不到他的面。

  况且能见的着才怪。

  自从李承乾来到洛阳,刚刚稳定下来,一整个夏天的大雨就逐渐的拉开了帷幕。

  整整一个夏天,李承乾都在忙碌这些事情。

  哪有时间去理那些乱七八糟的。

  王幽兰是对李承乾最熟悉的人,他的一切习惯她都熟悉,李承乾自然没心思找别人。

  “陛下不用这么说,臣妾是听长一辈的人说的,她们说,臣妾这种情况,是需要养一养的。”王幽兰靠在李承乾怀里,咬着嘴唇说道:“若不是为了孩子,臣妾才不愿意离开陛下身边呢。”

  “那朕不碰你就是了。”李承乾轻轻笑笑。

  “陛下真好。”王幽兰下意识的抬头,看着李承乾甜甜笑笑,不过她还是摇头,说道:“宫里还是有宫里的规矩了,如果陛下在洛阳,独宠臣妾,回了长安,皇后那里,臣妾交代不过去。”

  “你啊,怎么还怕皇后。”李承乾抱住王幽兰,然后低声说道:“既然这样,朕听你的,另外,你堂兄这些年在松州做的不错,加上这两年吐蕃安定,朕打算将他调回长安,先做一任左金吾卫郎将,历练历练,下一步,好调任地方刺史。”

  “刺史!”王幽兰惊讶的抬头,说道:“阿兄都有资格做刺史了吗?”

  “王方翼这几年在松州,军功积累的不少,做一任左金吾卫郎将还是足够的,终于刺史。”李承乾再度捏了捏王幽兰的俏鼻,笑着说道:“那起码得五到十年多时间,哪有那么容易。”

  “那也不长啊!”王幽兰摇摇头,看着李承乾说道:“就是阿耶,也是四十了才做了刺史,还是因为妾身,阿兄,他今年才二十六岁啊!”

  “是啊,二十六岁啊!”李承乾感慨一声,说道:“有能力的人,很年轻就出头了。”

  刘仁轨,李义府他们这些人,年纪已经算是大的了。

  王方翼,裴行俭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天纵之才。

  也好,现在朝中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

  ……

  贞观殿中,李承乾站在殿门前,看着殿外晴朗的天气,清澈碧空下的洛阳城,不由得松了口气。

  “这天算是彻底的晴了。”李承乾侧身,看向一侧的刘仁轨和李义府问道:“你们觉得,明年还会有大雨吗?”

  刘仁轨和李义府相互对视一眼,各做沉吟后,刘仁轨率先开口道:“陛下,以臣来看,今夏这雨,怕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但应该也就如此了,明年即便是再有大雨,应该也没有今年大。”

  李义府赞同点点头,说道:“阴至极则为阳,史书记载多为如此,恐怕过几年,陛下可能就需要为干旱做准备了。”

  “你说的不错。”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两件事情,记下来,一些闲地废地,过两年可以变地为湖的,要尽量做到变地为湖,做好储水准备;第二件事,等到高句丽的战事结束之后,要开始储粮备灾了。”

  “喏!”刘仁轨,李义府,还有后侧的许敬宗三人,齐齐拱手。

  李承乾转身,走向丹陛,摆摆手道:“开始做事吧,将如今各地灾情的汇总拿上来。”

  刘仁轨立刻从桌案上拿起一本奏本,递交到了李承乾的桌案上。

  李承乾翻看了一遍奏本,看向刘仁轨道:“传信韦待价,让他察查地方灾情的时候,顺带察查地方粮库的真实情况,记住,不用他处置,记下来就好。”

  “喏!”刘仁轨立刻拱手领命,他听的明白,现在一切以救灾为主,便是查察贪官,也得等百姓都活下来再说。

  “陛下!”李义府站了起来,拱手道:“臣看陛下圣旨,除了受灾州县外,其他附近州县同样也免了今年赋税,敢问为何?”

  “爱卿这是在履给事中职啊!”李承乾笑笑,感慨说道:“受灾州县,自然是千难万难,而绝大多数时候,本地救灾是不够的,这样,他们就需要去临近州县。

  若是依旧收税,那么临近州县粮价必然飞涨,但若是免了他们的赋税,粮价低不说,他们也能有余力救治附近同乡。”

  谁都有三亲六故,逃灾基本上都是投亲靠友取得。

首节 上一节 666/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