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64节

  鼓乐声起,华丽的舞女进入殿中翩翩起舞。

  杨思讷愣住了,皇帝和所有人都说了话,唯独没有和他。

  不会一晚上都这样吧。

  ……

  宴席散尽,李承乾率先搀扶杨宓走向偏殿。

  扫了一脸失魂落魄的杨思讷,李承乾对着李象勾勾手。

  李象立刻跟了上来。

  走出东偏殿,李承乾脚步停下,让杨宓先走。

  等到杨宓走远之后,他才侧身,一脸严肃的看向有些疑惑的李象:“太子,看到殿中那些人了吧,去,记住他们每个人的面目,三年之后,你回来再看。”

  李象一愣,随即认真的拱手道:“儿臣领旨。”

  李承乾满意的点头,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象儿,只要今日的事情你记住了,他日,等你登基,朕也就不担心了。”

  “是!”李象的脸色越发凝重起来。

第592章 夏日暴雨,弘农被淹

  三月暮春,倒春寒。

  偶感风寒的杨思讷坐在自家书房,审阅一些不重要的案卷。

  杨忠快步从门外而入,面色凝重的将一张纸笺递给杨思讷。

  杨思讷平静的接过,看了一眼,他的脸色骤然一变。

  然后他又不确定的再度看了一遍,然而……

  纸笺上面,没有一个姓杨的名字。

  “怎么回事,为什么本次科举,家中子弟没有一个中举的?”杨思讷猛然抬头,眼神凶狠。

  永惟三年科举,弘农杨氏,无一人上榜。

  杨忠认真拱手,说道:“郎君,此次科举,家中,还有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都无人中举,反而是韦氏,杜氏,崔氏,卢氏,还有王氏,都有数人中举,同时寒门也有不少人中举,人数比以往多好几人。”

  “等等,等等。”杨思讷摇摇头,思索着说道:“若是寒门也多了,那么就说明陛下不是在故意针对杨氏,那么问题是出现在张玄素……该死的,这个家伙老毛病又犯了。”

  张玄素虽然不善言辞,但为人刚直,持正守中,和御史大夫孙伏伽一起,被赞为有魏相之风。

  所以,这一次科举,很多世家在为子弟准备的时候,都在朝这个方向靠拢。

  然而,他们却忘了,张玄素这个老家伙,他的根底是寒门,体恤百姓,看重实务。

  这些东西,不需要太明显,只需要他在审卷的时候,风向稍微有所倾向,那弘农杨氏的子弟,一个别想中举。

  不,不只是弘农杨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几家之所以无人中举。

  便是因为他们家中所传的文道,并不偏向寒门,反而是其他各家,文道当中,多有偏向寒门之处。

  而寒门本身就不提了,更加容易契合。

  “不,不是张玄素的问题,是皇帝。”杨思讷突然一咬牙,满脸愤恨的说道:“他早就算准了张玄素在录榜时的偏向,所以才会以他为科举主考……对了,还有张形成,不,是长孙无忌。”

  杨思讷猛的一拍脑门,他瞬间就明白了过来,这事是皇帝和长孙无忌联手做的。

  皇帝选了张玄素,而长孙无忌手上有张形成。

  主考的宰相、弘文馆大学士和主管天下吏治的吏部尚书联手,杨家子弟能中举才怪。

  更别说背后还有皇帝和长孙无忌。

  甚至他们两个都不用明说,稍微暗示就足够了。

  而且这一次倒霉的,不仅仅是杨氏一家,卢氏薛氏李氏都无人中举,所以也不能对外说皇帝就是在针对杨家。

  再说了,他们就算是有怨气,也只会针对张玄素。

  但张玄素在意吗?

  他都已经是弘文馆大学士,参知政事,这已经是纯粹文臣几乎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载入史册的人物。

  杨思讷咬咬牙,深吸一口气,道:“去问问,其他几家是什么态度,如果说有人要弹劾张形成和张玄素,我杨家也跟上。”

  吃了亏,绝对不能默不作声。

  “喏!”杨忠立刻拱手,转身离开。

  书房之中,杨思讷莫名的平静了下来。

  他突然轻轻一笑,皇帝严苛对待杨氏,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今在弘农,褚遂良就任陈州刺史,做的第一件事,依旧是清查开建水渠,以备今夏大水。

  褚遂良出面,杨氏也挡不住。

  尤其这本身就是为了百姓,为了杨氏在着想,如果杨氏继续拒绝,那么难免会让人觉得他们在弘农有不可见人的东西。

  最后杨氏只能同意。

  随后,大量的官吏进入,在清查水渠的同时,也开始丈量弘农的土地。

  这里面的东西,弘农杨氏看的很清楚。

  尤其杨思讷更是冷眼旁观。

  皇帝要做就随他去做,杨氏该挡也会挡。

  但他们绝对不会出格。

  这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

  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杨思讷的思绪,他抬起头,就看到杨忠突然间快步的返回,忍不住开口问道:“怎么了?”

  “郎君!”杨忠停下脚步,面色凝重的拱手道:“郎君,宫中刚传下消息,让九郎准备一些人选,为年底陈王开府所用?”

  “嗯?”杨思讷抬头,皱眉,满脸疑惑。

  陈王?

  陈王还没有出生啊?

  不,甚至没人知道杨妃肚子里究竟是男是女。

  万一是女孩呢?

  等等,公主府也是需要人的。

  皇帝提前让杨思止准备人选,是……为了现在?

  杨思讷立刻明白了过来,皇帝是因为此次科举杨氏无人中举,所以想了个折中的方法,这样就能弥补杨氏心中的怨气。

  同时,他还能够为杨思止竖立人望,在弘农杨氏内部另立山头。

  这件事情,在两个月前皇帝的宴请之后,杨思讷就看的清清楚楚,而杨思止在有意无意间已经朝着那方面在发展。

  还有!

  杨思讷神色一凝,杨氏此次科举,无人中举的事情被化解,但是其他人家没有啊!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怨气不会对着皇帝,不会对着张玄素,只会对着弘农杨氏。

  皇帝这是在撕裂杨氏和其他几家之间的关系。

  “皇帝好手段啊!”杨思讷忍不住的咬牙。

  “郎君!”杨忠忍不住的提醒了一句。

  杨思讷摆摆手,说道:“你去忙吧,我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皇帝的手段啊,从武元庆到褚遂良,到李袭誉,到九弟,到张玄素,还有陈王,皇帝的手段仿佛没有停歇似的,我得想想,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是!”杨忠担忧的看了神色凝重的杨思讷一眼,然后拱手告退。

  ……

  太极殿中,徐安脚步匆匆的从殿外而去,然后直接走上丹陛,最后将一张纸笺放在桌案上。

  正在批阅奏本的李承乾抬头看了一眼。

  随即脸上带出一丝冷笑。

  抬起头,李承乾问道:“本届科举中举士子的试卷张贴出去了吗?”

  “已经张贴出去了。”殿中廊柱之后,李义府站了起来,认真拱手。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传旨,张公此次科举取士公平,赐绢一百匹。”

  “喏!”李义府立刻拱手领命。

  “另外,让水军总管刘德敏,午后觐见。”李承乾微微抬手。

  “喏!”李义府再度拱手。

  “好了,今日上午便如此吧。”李承乾看向两侧,说道:“诸卿都去用膳休息吧。”

  “喏!”许敬宗,刘仁轨等人也从廊柱之后站了起来,拱手道:“臣等告退。”

  “嗯!”李承乾看着殿中的群臣,平静的点头。

首节 上一节 66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