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64节

  因为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情,所以他忽略了另外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他的母妃。

  ……

  大雨倾盆落下。

  李恪和李愔目送母妃进入后宫,然后两兄弟在朝太极殿走去。

  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避开了人。

  倾盆大雨,雨雾迷蒙,遮住了视线。

  雨雾深处,李愔突然一把抓住李恪的衣领,咬牙切齿的说道:“不管,我不管,母妃一定要跟我们出宫,一定要。”

  李恪平静的看着李愔,神色平静的说道:“父皇临终前下旨,让后宫嫔妃出家,但宫中早有惯例,有子嗣的嫔妃随子女出宫,最多不过是在府中,随便找个地方盖座寺庙,让母妃在府中出家便是。”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李愔恨恨的放开李恪,满是痛恨的说道:“以母妃的身份,他们怎么可能会放她自由。”

  李愔和李恪的母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

  杨广的女儿,前隋的公主。

  这种身份,他们怎么可能会放她出宫。

  李恪沉默了下来,随即他摇摇头,说道:“此事还得去求陛下,母妃虽然是外祖父的女儿,但是不过是个庶女而已,朝中若是要警惕,应该警惕的,也是杨政道。”

  杨政道更准确的讲,是杨妃的侄子,是李恪和李愔的表兄。

  更别说,还有萧皇后在。

  李愔直直的看着李恪,他说的是这个吗,他说是李恪啊!

  你才是最需要被人警惕的那个人!

  ……

  夜色迷蒙,两仪殿中已经点亮了无数的白烛。

  李恪看着香炉中的高香快要燃尽,赶紧起身,又点了三支高香,放入香炉之中。

  他对着荆王李元景和江夏郡王李道宗点点头,然后转身走向了东偏殿。

  东偏殿中,火光明澈。

  李承乾坐在短榻之后,认真的处理着每一本奏折。

  他是登基已经一年的皇帝,处理政事娴熟。

  先帝在临终之前,已经是太上皇,已经没有资格,也的确没有给他安排什么辅政大臣。

  当然,嘱咐长孙无忌和唐俭他们全力辅佐李承乾也是有的。

  所以,即便是在先帝丧期,李承乾依旧每日需要处理大量的政事。

  他不可能时刻都守在先帝灵前。

  轻微的脚步声在门口响起,李承乾一抬头,就看到了张阿难领着李恪站在了门口。

  “进来吧!”李承乾微微抬头。

  李恪这才步入殿中,走到距离李承乾三步的地方。

  “噗通”一声,李恪直直的跪了下来。

第510章 李恪,他将来会不会清君侧

  “陛下!”李恪跪倒,然后沉沉叩首在地。

  他的额头贴在冰冷的地面上。

  然后一言不发。

  李承乾坐在桌案之后,目光淡漠的看着李恪。

  如果说早先,别人突然跪倒,或许会令他有所诧异惊动,但如今,他见过太多人在他的面前跪下了。

  李承乾已经很适应自己皇帝的身份。

  他的目光落在李恪身上,没有立刻开口说什么,只是抬眼看向殿外。

  殿外风雨依旧,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

  片刻之后,李承乾才幽幽说道:“父皇如今就躺在那里,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朕也不藏着掖着,有什么事也尽可能直接的跟你说,三郎,朕是什么人,你应该清楚的。”

  “是!”李恪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起身拱手道:“臣弟是为了母妃的事来的,臣弟知道父皇临终前,曾下过圣旨,让后宫嫔妃全部出家,臣弟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李承乾轻叹一声,道:“朕虽然没有细想,但也知道,不可能让所有的后妃都去出家,毕竟人伦大道在那里摆着,所以,按照后宫的规矩,诸王太妃可以随诸王前往封地,但……”

  李恪轻轻的低头,神色哀戚。

  “吴国太妃的身份是不同的。”李承乾摇摇头,道:“便是朕愿意让她出京,其他人也会竭尽全力的阻止的。”

  李恪知道李承乾说的其他人是谁。

  长孙无忌,程知节,尉迟敬德,还有房玄龄他们那些人,甚至还有他们的后人,都不会同意让他的母妃离京的。

  “便是朕最后强行下诏,让太妃离京。”李承乾的目光落在李恪身上,摇摇头道:“你信不信,不等太妃出京,弹劾你谋反的奏本,就会堆满朕的案头。

  这恐怕也不是太妃愿意看到的。”

  李恪无奈的轻轻点头。

  让他的母妃离京,恐怕整个天下都会炸起来。

  前隋虽然亡了,但忠心于前隋的人并不是都死光了。

  只不过他们那些人多数逃入了深山老林,或者说伪装投入了大唐,如果有机会,他们还是会掀起风浪的。

  当然,这些人的主要注意力都在杨政道的身上。

  不是他李恪。

  李恪姓李,不姓杨,他是太宗皇帝的儿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存在可以信重的人。

  比如来家。

  来恒和来济兄弟的父亲来护儿,在扬州为隋炀帝奋战到了最后一刻,整个家族最后也只有他们兄弟两人活下来。

  如今,他们两个,一个是太子詹事,一个是黄门侍郎、参知政事的宰相。

  权势在整个关陇门阀,也属于顶级上层。

  当然,他们和前隋的关系,在来护儿一家死的时候,就彻底的断干净了。

  他们如今是大唐的臣子,是当今皇帝亲手提拔最值得信任的重臣。

  正常情况下,他们甚至都不会和李恪有任何接触。

  但,这是在正常情况。

  正常情况,来家兄弟根本不会支持李恪半点。

  绝对不会。

  但一旦局势有变……

  譬如皇帝死了。

  皇帝突然死了,那么继承皇位的必然是太子。

  但太子年幼,很容易发生权臣窜权的时候。

  到时候,李恪这个皇帝最长的弟弟一句“清君侧”,就能举起无数大军。

  一旦他成功的杀到长安城下,来氏兄弟的心必然会动摇。

  尤其如果他们在被人猜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李恪很聪明,他明白这一点。

  群臣对他忌惮,皇帝一样对他忌惮。

  李承乾也明白这一点,他是皇帝,天下疑心最重的人,他怎么可能去信任李恪。

  ……

  李承乾看着李恪,轻声说道:“所以,朕最大能做的,要么是将太妃送到兴道坊,在那里安排一座寺庙,让她去和萧后住在一起,彼此照顾,而且萧后的年龄大了,恐怕也没有几年了……她毕竟是太妃的嫡母。”

  李恪嘴唇颤动。

  萧皇后。

  他在回来的路上,恰好碰到萧皇后,本来就已经格外的引人注意了,现在如果将他的母妃安排到兴道坊,那岂不是在他的身上贴上更多的前隋标签。

  李恪沉沉的叩首,满脸悲苦的说道:“请陛下宽容,不要让母妃安排到兴道坊。”

  “为何?”李承乾的眼神微微冷了起来。

  “陛下!”李恪叩首,苦涩的说道:“母妃陪伴父皇已经三十多年,这三十年来,根本没有见过萧后,骤然相见,只会彼此无言,相处尴尬。

  萧后年纪颇大,骤然相见,恐怕于身体不利,再有,母妃的生母另有他人,便是当年,他们相见也极少。”

  李恪贴着地面,感受着地面的冰冷,此刻的他,能拿出来的唯一理由便是这个。

首节 上一节 56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