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08节
……
“陛下!”岑长倩站在殿门前,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文成公主求见。”
李承乾眉头一皱,然后看向李靖,叹声道:“国公,麻烦来了。”
“公主是为了吐蕃的事情?”李靖不确定的看向李承乾。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吐蕃国使来长安,朕已经让人秘密关押着他,就是不想让文成见到他。”
“陛下是担心吐蕃人会影响到公主殿下?”李靖很肯定的问道。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松赞希望文成回逻些,借用她和大唐的力量来镇压内部,同时又希望能够将来,他儿子长大,再反杀文成和大唐,朕如何能够让他如愿。”
“但陛下担心公主想要回逻些。”李靖很简单的看透了一些。
“文成和松赞毕竟是拜堂的夫妻,所以她很难不受吐蕃影响。”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算了,还是先拖一拖,让公主去见皇后,朕这里有正事。”
“喏!”岑长倩转身就要离开。
“等一下。”李靖拦住了岑长倩,开口说道:“陛下,此事终究是要解决的,陛下还是亲自见一见公主吧。”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靖。
李靖轻轻点头。
第466章 父皇在哪儿,舅舅就在哪儿
夜色黄昏,东宫重教殿中。
文成公主跪在地上,对着李承乾沉沉叩首。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文成公主,有些无奈的说道:“你想怎样?”
文成公主抬头,看向李承乾,虽然迟疑,但还是坚定的问道:“臣妹想问陛下,吐蕃的事情,陛下究竟打算如何处置?”
“审罪,先将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父子的罪名审定,然后罚罪和战败,要求吐蕃给出交代。”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吐蕃虽然用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做替罪羊,但事情怎么可能就这么敷衍过去。”
“陛下还是要动兵吗?”文成公主满脸担忧的看向李承乾。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若是吐蕃不给出足够让朕,让父皇满意的代价,朕就让卫国公发兵苏毗,灭了苏毗,然后西行羊同,灭了羊同,然后驱使两国,杀入吐蕃。”
这些策略并不没有多么难猜,李承乾能想出来,松赞自然也能猜出来。
文成公主抬头问道:“只要吐蕃能够给出足够让陛下满意的代价,陛下就会罢兵吗?”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是的,朕会。”
“臣妹明白了,臣妹这就去信逻些,让赞普准备。”文成公主再度叩首。
“这事你不用管,信朕已经让人送到逻些去了。”李承乾摇摇头,道:“接下来,吐蕃会派使团来长安,签订战败赔偿条约。”
文成公主沉默了下来,皇帝不想让她介入到这些事情当中来,甚至就连吐蕃国使到长安,她都不知道。
“那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父子呢?”文成公主还是忍不住的问道。
“审罪!”李承乾摇头,说道:“大唐虽然这一战胜了,但是依旧有无数士卒死伤,而且松赞也将他当成了替罪羊,所以,他们需要付出代价,朕这里起码是这样,不过这些得等到他们的罪名被审定之后。”
文成公主点点头,皇帝起码现在没有杀他们的打算。
终于,文成公主还是抬头问道:“那么臣妹呢,臣妹将来如何?”
李承乾看着文成公主,摇摇头道:“朕不想让你回到逻些,因为朕不想让吐蕃用你大唐公主的名义,在对朕,对大唐行谋算之事,朕不想自己后悔,也不想你后悔。”
大唐终究还是要灭吐蕃的。
文成公主到时候夹在中间,恐怕里外不是人。
“那臣妹和赞普将如何?”文成公主抬头,看向李承乾道:“他毕竟是臣妹的驸马!”
“他是你的驸马,但你只有他一个家人吗?”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这一次,朝中已经有人弹劾了,朕压下来罢了,那么下一次呢,再出事,你真正关心的人,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文成公主嘴角不由得颤抖了起来。
她不是太上皇的亲生女儿,虽然说这些年,太上皇待她如亲生女儿一样,皇帝也待她如亲妹妹一样,但是她终究不是皇家真正的公主。
她有自己的亲生父亲,母亲,还有姐姐。
很多事情,皇帝可以不在意,但朝臣行吗?
而且这一次皇帝之所以能压下来,是因为她就在长安。
可如果她不在长安,大唐和吐蕃又再开战,到时候,就算是想不牵连到她父亲身上也难。
李承乾看着文成公主,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
上一世,李道宗牵扯到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案当中,流放至死。
而在松赞刚死的时候,李治就要派人接她回长安。
那个时候,她只要能够回到长安,立刻便是长公主待遇。
李道宗的事情,或许就不会发生。
但是,她没有。
她认为自己留在吐蕃能够更好的让大唐和吐蕃和平安定。
但,所谓的和平安定不过是笑话。
她自己被骗了,大唐也被骗了,吐蕃没过几年,就派兵杀入了吐谷浑,吞并了吐谷浑。
之后更是大非川大败大唐,之后的几百年里,吐蕃都是大唐最大的心腹大患。
她自己的牺牲没有意义,害了自己的家人,害了大唐无数的将士和百姓,最后只感动了自己。
李承乾收回心神,看向文成公主道:“你回去吧,如今的情况局势如此了,将来谁也不知道会是怎样,若是吐蕃不甘心大败,还要反复做手段,说不定还有一场大战。”
文成公主还要说些什么,但……
“臣妹告退!”文成公主轻轻福身,然后起身退出了崇教殿。
……
等到文成公主退出之后,苏淑从偏殿走了出来。
看着文成公主离开的背影,苏淑看向李承乾问道:“陛下,可是打算令公主改嫁?”
李承乾稍微让开一点位置,苏淑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
李承乾目光平静下来,然后轻声道:“她现在是松赞的大妃,松赞没死,让她改嫁,那岂不是逼吐蕃人和大唐开战,所以,先拖着吧,先拖到松赞死了再说。”
“那松赞死了呢?”苏淑紧跟着问道。
“随她,她还年轻。”李承乾摇摇头,淡淡的说道:“若是她愿意,能找到新的意中人,朕愿她一生顺遂,若是她不愿意找,那么朕就将松赞的孙子抓到长安他,给她延续香火。”
苏淑从李承乾的话音当中听出了一点不一样的味道。
“好了,她的事情不说了。”李承乾抬头,转口说道:“父皇这些天还好吧?”
“还好。”苏淑笑着点点头,说道:“象儿和厥儿,隅儿,还有安康,每日都陪着父皇,其他越王和纪王,还有几位公主驸马,都入宫陪伴,还有诸公主也是一样。”
“先看看吧。”李承乾松了口气,说道:“朕最担心的,还是父皇会心情积郁,郁深伤身,实在不行,今年去洛阳东巡的时候,让父皇也跟着一起去。”
“那谁留下来辅政呢?”
“房相吧。”李承乾耸耸肩,说道:“父皇在长安,象儿监国,那么就是舅舅辅政。
父皇去了洛阳,那么就是象儿见过,房相辅政,而朕和舅舅,一起陪伴父皇在洛阳散心。”
苏淑轻轻抬头,皱眉道:“父皇在哪里,赵国公就在哪里?”
李承乾笑笑,点头道:“这样大家都安心。”
苏淑勉强笑笑。
“很多时候,人心都是敏感的,不管你平日里怎样放心,一旦触及到根本的时候,还是会有所担心,但仅仅是担心而已。”李承乾笑着摇摇头,说道:“虽然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能让人安心,就不必多做什么了。”
“是!”苏淑点头,但眼底还是有些不解。
李承乾没有解释什么。
洛阳虽然是东都,但实际上,那里的根本势力还是河洛世家。
荥阳郑氏对洛阳的影响极大。
更别说,洛州长史萧钧,还是李承乾做太子时的太子中舍人。
尤其如今他是皇帝,诸卫调动都是他说了算。
“好了,不说这些了,再过几日,就是象儿的封太子大典。”李承乾看向苏淑,说道:“封太子之后,朕想让他和诸兄弟一起在昭德殿的内学堂读书,等他成婚之后,再入东宫。”
“好!”苏淑点点头,然后她低声说道:“今夜陛下和妾身一起回宜春殿吧。”
“好!”李承乾笑着点头。
烛影闪烁,殿中已经没有了两人的身影。
不知不觉中,夜色已深。
……
三月初一,太极殿。
李承乾一身明黄色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旒,高坐在御榻之上。
苏淑穿一身皇后翟衣,坐在他的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