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7节

  从崇教门,到后面的承恩门。

  平常授课的崇教殿,用来更衣的丽正殿,短暂歇息的光天殿。

  放置书籍的太子崇文馆,放置书法和各类宝物的崇仁殿。

  城墙和宫殿之间,来回巡逻的宿卫,全部都被他在这段时间,悄无声息的进行了调整。

  真正可以被信任的,被放在了关键的位置上。

  那些怀疑深重的,则在悄然间被扔到了边缘角落里,甚至和其他人的联系也被彻底的切断。

  整个东宫内院,在被他彻底掌握的同时,也杜绝了他人插手深入的可能。

  东宫三院,后院,内院,外院。

  只剩下的外院是李承乾所无法掌握的,但没办法,左春坊和右春坊都在那里。

  左右春坊官员众多,除了少数绝对忠诚于他的人之外,更多的人,是在他和皇帝之间保持中立,并且在他和皇帝产生争执的时候,多数人会偏向皇帝。

  官员嘛,多是如此。

  毕竟他们的俸禄,真正是皇帝给的。

  然而,东宫上下对这些宿卫,多数只知道,他们的薪俸,是太子发的。

  ……

  夕阳一点点的落下,就快沉入地平线。

  余晖也从李承乾的脸上一点点的消散,他忍不住的抬起头,看向天上的云彩,似乎想要追索最后一缕余光。

  就在这个时候,崇教门下,李安俨快步而来。

  走到李承乾面前,李安俨快速拱手道:“殿下,陛下允了。”

  李承乾突然无声的笑了。

  看了四周一眼,李承乾转身,重新进入崇教殿。

  “砰”的一声,殿门关闭。

  “哈哈哈哈哈……”李承乾控制不住的笑声从殿内传来,站在殿外的李安俨满眼不明所以。

  殿中的李承乾,靠着殿门走了下来,情绪在快速的发泄之后,迅速的平复了下来。

  “吱呀”一声,李承乾重新走出殿门,看向李安俨,说道:“安俨,明日东宫群臣一起去迎接陈国公,你和贺兰说一声,让他保护好晋王,明白吗?”

  “喏!”李安俨肃然拱手。

  魏王苦心积虑的想要逼太子明日郊迎陈国公,一切必然没有那么简单。

  ……

  腊月初一,丁酉。

  天色初明,晨霜未散。

  武功县东的诸军已经用过早饭,然后启辰东行。

  随军的左右千牛卫先行一步,沟通里外。

  左右金吾卫各一队骑兵,手持各色旗帜,当先开路。

  一身黑衣金甲的侯君集亲率左右卫居中而行,同时亲押高昌国王麹智胜,麴智湛,还有数十高昌贵族前往长安。

  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列于两侧,

  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守于最后。

  共计三千骑兵,整齐肃然的朝着长安而行。

  在他们的身后,是超过三万的各卫士卒,他们会跟在最后,等到侯君集等人入城之后,他们才会抵达长安附近,各归军营。

  只有最精锐的,立功最高的三千士卒,才会资格接受整个长安,百万百姓的敬仰的目光,然后献俘太庙。

  整个西征大军当然不止如此,大唐为灭高昌,前后调集了超过将近十万的大军。

  不过这十万大军,有的镇压高压,有的回到关中之后,就各归地方折冲府,之后原本就是从长安调出的三万多人,会各归本营,从那一刻起,他们和侯君集将再没有半点关系。

  侯君集也会在祭祀太庙之后,交卸兵权。

  不过侯君集并不在意,因为在交卸兵权之后,他会更进一步,成为正式的宰相……

  就在这个时候,一匹高头大马,快速的朝着侯君集而来。

  ……

  一名千牛卫在侯君集身前勒马,同时将手里的公文递给侯君集,然后转身而走。

  侯君集右手抬起,整个队伍瞬间停止前进。

  打开公文,侯君集认真的看的第一眼,神色就已经无比的凝重了起来。

  魏王重感风寒,太子荐晋王郊迎大军,皇帝许之。

  魏王不来了,太子推荐晋王来迎接大军回朝。

  搞什么,侯君集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大军灭国而回,朝中就是这么对待他们的吗?

  深吸一口气,侯君集的心绪尽力的平静下来。

  太子有伤,无法前来,这是半个月前侯君集就知道的事情,但是魏王呢,说好是他来的,怎么突然就感染风寒了?

  而且恰好就在今日。

  魏王什么意思?

  他在搞什么鬼,是在针对太子吗,所以太子将晋王推了出来。

  一股暗潮涌动的斗争已经在侯君集的眼前张开,让他忍不住的有股熟悉的味道。

  魏王是嫡次子,但是却在朝中咄咄逼人,而太子不得不和晋王联手。

  侯君集的呼吸不由得沉重了下来,这一切,让他忍不住的想起了当年。

  秦王也是嫡次子,当年同样也咄咄逼人,而当时的太子不得不和齐王联手。

  恰好,晋王和齐王,都是嫡幼子。

  侯君集一阵好笑的同时,心中也不由得沉重了下来。

  如今的这个局面和当年真的太像了,次子咄咄逼人,而太子和小弟却不得不联手抗衡。

  到最后,就是一场玄武门。

  要知道当年,就是他侯君集和尉迟敬德,一起死谏皇帝,玄武门兵变,诛杀太子和齐王的。

  如今一切真的要再来一次吗?

  难道还嫌这宫里的血腥味不够重吗?

  ……

  “走,继续!”侯君集神色冷沉了下来,他一挥手,大军继续前行。

  战马起伏之间,侯君集的目光死死的盯向了长安城的方向。

  今日,除了晋王会来迎接他以外,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他们这些人也都会来。

  侯君集马上就会和他们平起平坐,他倒要问问,他们这些人,真的要看到玄武门再起吗?

  整齐划一的大军,朝着长安城而去。

  朝阳迅速的升起,在大军背后,拉出一道长长的黑色倒影。

第53章 阴阳怪气,一语诛心

  腊月天寒,大日普照。

  长安城西,金光门外,百官肃立,金吾侍从。

  李安俨一身的紫色官袍,平静站在于志宁和张玄素两人的身后,他的目光微微上挑,落在前方黄盖之下的李治身上。

  晋王李治代皇帝郊迎陈国公归朝,皇帝特赐黄盖迎候。

  看到这一幕,李安俨嘴角不由得轻轻抿起。

  魏王若是知道,皇帝今日会赐黄盖于晋王,不知道心里会不会气恼的要死。

  瞬间,李安俨的神色就平静了下来。

  前方,赵国公长孙无忌冷着脸转过头扫了一眼,群臣当中,所有有小动作的人全都停了下来。

  当朝首相,司空长孙无忌。

  他才是真正的朝臣第一人。

  其他哪怕是房玄龄,高士廉,魏征等人在朝中的地位也都不如他,更别说是早就半隐退的卫国公李靖。

  然而今日,这些人全部都在这里,陪同晋王迎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归朝。

  高昌虽然不大,但灭亡高昌,也是灭绝一国。

  这是大唐对外战争中的第三次灭国之战。

  第一次是李靖灭东部突厥,第二次是李靖领军攻灭吐谷浑。

首节 上一节 4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