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44节

  之前封禅,是李世民封禅,不过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走步奏,群臣上奏也没有。

  后来李世民退位太上皇,李承乾做了皇帝。

  李世民有资格封禅,但你李承乾有什么资格封禅。

  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封禅的事情已经结束了。

  其中就包括禄东赞。

  ……

  很多人在大唐立国三十年大典后,就已经开始启程离开长安了。

  至于禄东赞和噶尔·钦陵被留了下来,文成公主已经被告知,皇帝要封禅嵩山,请她留下。

  大唐皇帝封禅,四夷酋长陪同。

  很多酋长原本是在离开长安几个月后,才会接到皇帝封禅的消息,才会再度赶到长安来,但是因为皇帝突然退位为太上皇,太子即位,他们从半路又赶了回来。

  禄东赞父子,则是因为文成公主选择留下,他们也就留了下来。

  毕竟如今逻些的政治环境并不太好,王妃留在长安更好一些。

  不过在皇帝退位为太上皇之后,他们就准备离开了。

  因为皇帝的退位,他们有脱不了的关系,一旦被人找出证据,他们要有大麻烦。

  正好,新皇登基,太上皇退位,封禅基本也不可能,他们正好回去。

  但现在,皇帝似乎又有要封禅之意,禄东赞莫名的有种直觉,皇帝就是冲他们来的。

  他的目光微微上挑,看向御榻之上的皇帝。

  李承乾看着逐渐平静下来的朝中百官,目光看向一侧站立的太上皇,然后开口道:“上皇元邈,超乎希夷,强名之极,三代以来无人可堪比拟,朕感念至诚,故朕决定,年底封禅嵩山。

  上皇为主祭,朕和皇后为辅祭。

  以高祖,上皇禅让之德,敬告上苍,以求上苍降恩,延上皇之寿,以全朕之孝道。”

  李承乾一番话说完,原本要出声阻止的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眼神复杂。

  轻叹一声之后,他也不再开口。

  李承乾要为李世民封禅典礼,这里面除了尽孝以外,其中蕴含的政治算计很多。

  李世民一眼就将其彻底看透,一旦这些算计全部得逞,对李承乾,还有整个大唐,都有极大的好处。

  “陛下!”礼部尚书李道宗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自古以来,从未有太上皇封禅之事。”

  “自朕之后,有了。”李承乾轻轻摇头,然后说道:“从今往后,皇帝主动退位为太上皇,新皇当为太上皇举办封禅大典,若是此事能成千古定例,朕相信,百世之后,世人当为朕,为太上皇贺!”

  群臣这下子听懂了,皇帝现在虽然年轻,但他已经有了老了之后,提前退位,以求封禅的想法。

  这样,往后一个皇帝,即便是在位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功绩,那么只要凭借禅位这一条,也足够封禅了。

  那么禅位足够封禅吗?

  足够。

  光是禅位这一条,就足够避免无数的血腥厮杀,甚至皇朝衰落。

  更别说上古之君便是以禅让作为高品。

  “陛下仁孝,上皇贤德。”李义府站了出来,拱手道:“此盛世可追三代之上,臣为陛下贺,为上皇贺,为大唐贺!”

  李承乾笑了,李义府总是在最需要他站出的时候,站出来。

  “陛下仁孝,上皇贤德,臣为陛下贺,为上皇贺,为大唐贺!”殿中群臣齐齐拱手。

  “此事便算定下,礼部,户部,太常寺,将作监,开始筹备。”李承乾看了众人一眼,然后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拱手,然后拿起一封圣旨,高声道:“大唐皇帝令。”

  “臣等恭听圣训!”群臣再度跪拜了下来。

  “帝尧之禅虞舜也,业归于异代;汉祖之尊太上也,礼循乎虚名。

  未有履尊极而舍万乘之荣,奉晨昏而传七庙之重。斯则尧图未远,汉道未全,倬然冠洪名而超古昔者,孰若今之盛也!

  上皇恭默在疚,禅受未行,万国注心,思言尧以致理;群生属望,渴圣人之利见。

  朕即位以来,不求妄图,以忠感于天地,孝达于神明,成尧舜之内禅,固邦家之景命。

  功莫盛于配天,孝莫大于宁亲,让莫高于传圣。

  故太上皇释天下之负,所以成其让。

  不胜大愿。

  今上太上尊号曰‘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称“圣人”。

  因三正之庆会,鼓万国之欢心。

  奉宝册以荐鸿徽,率群臣而朝上日。

  徽号所尊,益勤于俞诏。

  兆人恳头,罔不喁然。

  钦此!”

  群臣立刻叩首道:“臣等参拜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乾对着李世民神色诚挚的躬身。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满意的笑笑,自己禅位,除了有自身安定之念外,也有着扶李承乾上马,好好的走一段的想法。

  起码大唐盛世能够更加延续。

  当然,皇帝仁孝,为他上尊号,‘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起码“天可汗”三个字将永远的属于他李世民。

  “皇帝仁孝,朕就愧领了。”李世民点点头,然后平静的站在那里。

  “众卿平身。”李承乾微微抬手。

  “谢陛下,谢圣人。”群臣这才缓缓起身。

  很多人这一刻彻底的明白了,不管是皇帝为太上皇准备封禅也好,还是为他上尊号也罢,都是在表现自己的仁孝。

  一个仁孝的皇帝,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光凭这一手,他便能够稳稳的坐在皇位上,而不至于天下人心茫然戒备。

  高明的手段啊。

  加上之前,免天下百姓一年赋税。

  日后,对于皇帝禅让,太子即位,这里面任何的谣言,都会彻底的消散。

  皇帝坐稳了天下,掌控了大局。

  收获远远大于付出。

  高明啊。

  ……

  看到群臣脸上的敬服,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看向一旁的房玄龄。

  房玄龄再度拿起一封诏书,对着群臣道:“大唐皇帝令。”

  “臣等恭听圣训!”群臣再度叩拜。

  “大唐皇帝曰:朕以上皇慈旨,以定内宫,以端壸政。

  惟思择贤,以位正宫。

  仰蒙三宫俯垂俞允矣。

  太子妃苏氏,宫仪壸范,德泽在人,抚育四子,延续宗脉。

  可立皇后,允称闺阃,仪型典范,辅成君德,恩育天下。

  钦此!”

  群臣再度叩首:“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皇后万福金安。”

  声音落下,一阵清脆的脚步声在太极殿门口响起,随即,一身绿色翟衣,头带凤冠的苏淑,压抑着心头的喜悦和激动,一步步的从群臣中间走过,然后走上丹陛。

  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将皇后金册和玺印奉上,然后才退开跪倒一旁。

  苏淑走到了李承乾的身侧,然后缓缓的坐了下来,她的目光率先看向太上皇。

  诚挚的躬身行礼。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不说别的,他选择的儿子,儿媳妇,都是仁孝之人,又能足够处理天下。

  在继承人的选择这一方面,便是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比不过他。

  至于剩下的古时帝王,也没什么了。

  御案之下,李承乾伸手轻轻的握住了苏淑的柔荑,苏淑立刻对他甜甜一笑。

  夫妻两人同时转身,看向眼前的整个大殿,还有整个天下。

  皇帝皇后归位,天下人心归顺。

首节 上一节 44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