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18节

  ……

  “驾驾驾!”李承乾披着一件黑色的披风,在长安大街上,骑马狂奔。

  长街两侧,金吾肃立,百姓匿迹。

  高阳公主在李承乾身后紧紧相随,如今已经宵禁,这个时候来通济坊做什么。

  当前方一座熟悉的佛寺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高阳公主的脸色微微一变。

  弘福寺。

  弘福寺,玄奘所在的寺庙,也就是辩机曾经所在的佛寺。

  李承乾在弘福寺门口,直接翻身下马,然后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韦待价,问道:“如何了?”

  “刚刚开始。”韦待价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

  “什么刚刚开始?”高阳公主下马,站在李承乾身侧,有些皱眉的看向韦待价。

  “你听!”李承乾神色淡漠的抬头。

  高阳微微一愣,然后稍微安静下来。

  “啪”、“啪”、“啪”……一声声打板子的声音从弘福寺内传来。

  高阳疑惑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快步的上前,走到了弘福寺大门外。

  弘福寺大门紧闭,只有一条缝能够隐约看到内部的情况。

  高阳凑上前,然后睁眼一看。

  然后就看到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无数僧侣站立两侧,一道人影趴在地上,赤着后背。

  两侧的戒律僧手持七尺木棍,一下一下不停的用力杖责,人影的背影已经完全发红。

  然而,即便是听不到任何声音,但是高阳看那背影,也知道那是辩机。

  是的,辩机,辩机没死。

  “开门,开门,开门啊!”高阳用力的拍打着寺门,然后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开口看向这边。

  甚至原本默声颂念的经文,也突然间大了起来,杖责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辩机没动,任由杖击。

  “开门啊,开门啊!”高阳突然转头看向一侧的李承乾,跪下抓住他的下摆,哭声道:“皇兄,你饶了他吧!”

  李承乾一把抓住高阳公主的脖子,然后用力的将她扔到地上,然后愤怒的说道:“你现在还想不明白,难道真的要等你们有了孽子的时候,你才能想明白吗,若真是那样,孤现在就奏请父皇,罢了你的公主之位,将你贬为庶人,流放三千里。”

  “皇兄。”高阳看向愤怒无比的李承乾,忍不住的打了个寒颤。

  李承乾抬起头,冷漠的说道:“洛阳那边,智勘和惠弘已经被斩首,辩机,杖击三百,若是能活下来……”

  “活不下来的。”高阳怔怔的看向弘福寺内,这个时候,颂念经文的声音突然间更大了起来,经文内容,也变成了《地藏菩萨本愿经》。

  辩机,被杖击而死了。

  李承乾也不看高阳,看向韦待价,神色平静的说道:“转告玄奘法师,大慈恩寺,孤会给他找好地方,但三门寺他也要继续修,那个地方做好了,是一桩不小的功德。”

  “是!”韦待价拱手应命。

  “高阳。”李承乾看向高阳公主,神色淡漠的说道:“从今日起,你被禁足了,一年之内,不许出府一次,你偷跑出去一次,孤就废了你的公主之位。”

  高阳嘴角抽搐,低着头也不说话。

  李承乾冷哼一声,然后直接转身,走到马匹之前,然后翻身上马,朝皇宫而去。

  两侧的金吾卫迅速的收拢,护卫李承乾回宫。

  高阳公主缓缓的起身,目光深深的看了寺内一眼,内中除了一滩鲜血,什么都没有留下。

  高阳公主转身看向李承乾远去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怨毒,但随即她就有些恐惧的低头。

  父皇如今已经是这样了,太子之位不可能换人的。

  没可能的。

  高阳突然咬牙:“该死的稚奴。”

  ……

  腊月二十九日,平康坊。

  翠金楼。

  蜀王李愔迈步走上阁楼,看了站在门口的侍卫一眼,然后快步走到了房门前,推开房门,看向坐在里面的吴王李恪,一边走进,一边关门道:“阿兄,为什么选这么个地方,王府不好吗?”

  李恪抬眼看了李愔,冷声说道:“晋王谋反,从一开始到结束,父皇和太子至始至终都看在眼里,有了这件事,你还敢相信自己的王府安全吗?”

  李愔微微一愣,脸色阴沉下来,随即看向四周:“那这里?”

  “为兄让人昨日买下来的。”李恪平静的摆手,说道:“长史司马全部要调动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李愔面色凝重的点点头。

  “不要抱怨,这是好事,起码经过了这事之后,不会再有人盯着我们。”李恪看李愔还要反驳,直接摆手道:“如今长安的局面就是如此,晋王事后,太子的地位已经彻底稳固,便是父皇,也很难再动太子的位置。”

  “阿兄!”李愔神色有些黯然,低声道:“那我们……”

  “我们一点机会也没有,不要动任何一点心思,不然就是晋王的下场,不过……”李恪微微冷笑,说道:“不过没有了晋王作为缓冲,以后就是父皇和太子正面冲突的事情了。”

  李愔顿时恍然,举起杯敬向李恪。

  李恪刚刚举杯,突然杯侧倒映出一片火光。

  他下意识的朝外面看去,赫然就看到不远处的一座两进的四合院中已经汹汹燃起了火焰,他下意识的问道:“那里?”

  “那里是吐蕃使馆吧?”李愔满脸莫名。

第390章 杀了皇帝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初一。

  新年大朝。

  太极殿中,李承乾一身淡黄色蟒袍,头戴九梁冠,神色肃穆的手持玉笏,站在丹陛台阶之上。

  他的上方,是坐在御榻上的皇帝。

  他的下方,是整个长安所有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还有诸番邦外使,致仕耆老和国子监学子等。

  特进、掌门下省事,英国公李勣,站在群臣左上,手持圣旨,高声道:“……日后诸王窥伺储君之位者,流三千里,遇赦不赦,钦此。”

  殿中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

  皇帝点点头,看向群臣道:“此事,昨日,朕已经将罪己诏祭告高祖皇帝,明日,朕将祭告天地,同时将此事立为永制。”

  “喏!”群臣齐齐俯首。

  “晋王谋逆,罢为庶民,流放黔州。”皇帝话音刚刚落地,就看到李承乾有些异样的抬头。

  不过皇帝没有在意,这些都是之前说好的。

  他继续说道:“因晋王妃生产就在数日之内,故先将晋王幽禁北苑,待其子稳定之后,由大理寺遣人送至黔州。”

  大理寺卿尹君站出拱手道:“臣领旨。”

  ……

  李承乾轻轻的扫了尹君一眼。

  上一世,他被流放之前,在宗正寺,有人向他宣读了对方黔州的诏书。

  现在,流放的人成了李治。

  有人说,长安到黔州没有三千里啊。

  不,有。

  人们以为的长安到黔州,是到贵阳。

  但实际上流三千里,是到黔南,穷山恶水之地。

  累都能将人累死。

  更别说还有瘴气。

  如何弄死人,他这里最有发言权。

  “太子!”皇帝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李承乾回过神,对着皇帝拱手道:“父皇!”

  李世民点点头,问道:“诸囚审核之事,审核的如何了?”

  “多数已经案情已经审结,有十四人被判斩首之罪,三百多人流放。”稍微停顿,李承乾拱手道:“父皇,如今西域战事,儿臣以为斩首太过可惜,还是全部流三千里,发配到西域军前吧,为军中效力,至死方回。”

  “难得太子一片仁善,便如此吧。”李世民点点头。

  大唐对于西域的经营,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如何填充西域,更是需要每一任执政者认真考虑的。

  至于说这些人到了西域会不会和西突厥勾连?

  想多了,这些人背后还有家族亲人,他们真要和西突厥勾结,就等着全家人在西域团聚吧。

  当然,最关键的,是如今西域大唐最盛,别说西突厥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度是大唐的对手。

  在安西,或许还能够凭借家族的力量,苟延残喘。

首节 上一节 418/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