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87节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从车外传来,随即,一名四百里加急奏本被送到了皇帝手上。

  李世民随意打开奏本,看了一眼,他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转过身,李世民看向褚遂良。

  褚遂良原本还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突然,他的心猛地一个咯噔,随即,有些艰难的皇帝,生涩的问道:“陛下!”

  皇帝将奏本递了过去,同时说道:“节哀!”

  褚遂良有些颤抖着接过奏本,打开奏本看了一眼,他顿时忍不住哀叫一声:“阿耶!”

  “来人,扶褚相下去休息。”李世民看了一旁的张阿难一眼,然后又看向褚遂良说道:“爱卿节哀,注意身体,此番还要返回杭州,路上辛苦,不要垮了自己。”

  “是,谢陛下关心。”褚遂良轻轻躬身,然后有些艰难的在内侍的搀扶下走出御乘。

  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长孙无忌,说道:“阳翟侯三十年前便加入了秦王府,为朕效力二十四年,他致仕之后,褚卿又跟在朕的身边,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此番阳翟侯病故,朕无能到扬州去拜祭,但他的谥号,追赠,礼部要准备妥当。”

  “喏!”长孙无忌认真拱手,褚遂良的父亲阳翟侯褚亮,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绛郡公如今还在杭州吗?”

  “在!”李承乾躬身,收到:“岳丈如今任杭州刺史。”

  “你写封信,让他代替你和朕先去祭奠,然后等朝政的钦差抵达之后,一起宣旨。”李世民叹息一声,但稍微又有些欣慰。

  他自己虽然不能去亲自祭拜褚亮,但是有太子妃的父亲在,身份也是不差多少的。

  李治坐在一旁,轻轻低头,眼神闪过一丝凝重。

  太子妃的父亲在杭州。

  李治有些事情,必须要和褚遂良当面谈。

  武媚娘说到底不过是个宫中嫔妃罢了,在皇帝身边,她还能起到一点作用,一旦离开了皇帝身边,谁认识她是谁。

  然而褚遂良,如今的中书侍郎,参知政事,那是宰相啊。

  而且这一次丁忧回来,褚遂良可能会要更进一步。

  那便是如今由长孙无忌兼任的中书令。

  中书令便完全不同了。

  是真正的朝中大佬。

  他的作用就更大了。

  当然,如果褚遂良真的成了中书令,李治想要说服他也更难。

  所以,褚遂良这一次回杭州奔丧,是李治最好的机会。

  但是偏偏有苏亶在一旁盯着。

  真要被苏亶发现李治去了杭州,呵呵,太子立刻就会将他召回长安,然后令他闭门思过。

  不得见任何外臣,不得闻任何外部消息。

  甚至朝会都不会让他参加。

  到时候,他就算是有天大的筹谋,没有帮助他执行的帮手,他也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这一次去杭州,必须要万分小心。

  ……

  “陛下!”长孙无忌突然开口,看向皇帝说道:“陛下,褚相离开长安,中书省一下子就缺了关键的人选,所以臣想是不是可以适时夺情,让褚相早些回朝。”

  御乘之内,一下子的就安静了下来。

  皇帝点点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你觉得应该什么时候夺情比较好。”

  “今秋吧。”长孙无忌想了想,抬头看向皇帝。

  “今秋?”皇帝沉吟了起来,转过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觉得如何?”

  一时间,御乘之内,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略微思索,随后他认真的摇摇头,说道:“儿臣以为不大妥当。”

  “哦!”皇帝看着李承乾,直接问道:“你为何觉得不大妥当?”

  李承乾微微躬身,面色凝重的说道:“若是算起来,从褚相今日开始丁忧,到他秋后返回长安,满打满算也不过半年之间……丁忧守孝之事,按照古制,应该是三年时间,如今我大唐因天下初定,所以需群臣效力,多减为一年,然而……”

  众臣的呼吸不由得凝重起来。

  “大唐以孝治天下,三年减为一年,是权宜之计,一年再减为半年,这就有些不孝了啊,父皇。”李承乾拱手,然后用力摇头。

  “殿下,守孝时间缩减,也是为了国事。”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说道:“中书省事务繁忙,若是没有褚相,臣一个人又忙不过来,那么恐怕只有请马周,来为这参知政事了。”

  马周,中书侍郎马周。

  褚遂良一旦丁忧去朝,长时间不归,那么中书省空缺出来的宰相之位就需要有人补充。

  而遍数满朝上下,最适合的人就是马周。

  前太子少詹事,如今的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马周。

第365章 不要让骆宾王知道

  御乘之内,李治跽坐在一旁。

  低眉垂目,神色肃然。

  褚遂良因父丧,要回家丁忧,若真是丁忧一年时间,那么朝中的位置必须要空出来。

  那么顶替的,必然是马周。

  但马周是太子的亲信。

  皇帝不是不信任他,只是不希望他现在就做宰相。

  这将打破如今朝中整体的格局。

  如今的政事堂中,门下省的两名宰相李勣,于志宁打着很明显的东宫烙印。

  中书省的两名宰相,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很明显的一派。

  尚书省,房玄龄和杨师道,看起来两边都不靠,在关键时刻,基本会选择支持皇帝。

  当然,也不排除有例外发生。

  譬如,房玄龄,太子监国,他辅政,皇帝不在朝中,两人相处了超过了两年的时间。

  期间还有人举告房玄龄谋反的事情发生。

  李勣,于志宁。

  长孙无忌,褚遂良。

  房玄龄,杨师道。

  一旦褚遂良因为丁忧,辞去宰相的位置,而马周又递补上去,朝中原本保持微妙平衡的局面,立刻就会失衡。

  太子在政事堂的话语权会大增。

  皇帝会因此而被架空。

  如今皇帝想要让褚遂良早去早回,保持相位,这样整个朝野的局面就不会失衡。

  但太子却不想让褚遂良那么快回来,他的目的,自然是想要推马周上位。

  皇帝的意思,自然不是皇帝直接说的,是长孙无忌替他说的。

  如今,长孙无忌点破了这里面的关键,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太子退一步。

  你现在就想要让马周做宰相,那么急干什么。

  得罪皇帝那么好吗?

  李治心里已经忍不住的要看热闹。

  太子如果和皇帝掐起来,就有意思了。

  ……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微微摇头道:“舅舅,中书省的事务虽然繁忙,但中书省的官员,也都是有为的英才,譬如中书舍人刘仁轨,中书舍人柳奭,中书舍人赵弘智,尤其是中书舍人来恒,他完全可以以检校正谏大夫,来辅佐朝政。”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太子没有让马周现在任宰相的想法吗?

  李承乾转身看向皇帝,很直接说道:“父皇,褚相丁忧便丁忧,也没必要说一定就要谁来递补参知政事的,朝政不失便可。”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轻轻点头,然后问道:“那你觉得褚卿什么时候起复为好,明年吗?”

  “父皇。”李承乾拱手,说道:“儿臣以为,这种事情,不应该因人定时,丁忧是为了尽孝,三年成了一年,一年成了半年,若是因此而成定制,后人如何说我大唐的孝行。”

  殿中群臣的呼吸不由得轻了起来,太子的意思,似乎不仅是不赞成丁忧半年,甚至丁忧一年,他也是有所怨言的。

  皇帝摆摆手,说道:“你继续。”

  “儿臣以为,应当因事而行。”李承乾看向皇帝,拱手道:“朝中若是有事,非褚相回归不可,那么不说是半年之后,便是明日,也应该立刻让他回朝任职,但若是无事,没有紧急之事,那么便让他在杭州待到如今这个时候,也是应该。”

  李治皱了皱眉头,他有些听不明白李承乾话里的意思。

  太子这不是依旧是要褚遂良为其父守孝丁忧一年吗?

  甚至他可以将这个时间延长到三年。

首节 上一节 38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