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27节

  投机者所要的,无非就是利益最大化。

  李承乾是太子,皇帝的身体即便是有什么问题,正常继位的也应该是太子,宇文节得不到什么的,但一旦他选择了李治,一旦李治登基,他的回报将会是极大的,便是宰相之位也可以轻易上去。

  “陛下,要不要处置掉他?”长孙无忌小心的拱手。

  李世民抬头,问道:“刘洎说的是什么,他对外是怎么透露消息的?”

  长孙无忌有些迟疑,但最后还是小心的拱手道:“褚遂良和宇文节恰好一起来叩问圣安,恰好碰到刘洎外出,一见面,刘洎突然就哭了,他哭着说,‘圣体患痈疽重,令人忧惧。’”

  “砰!”的一声,李世民一掌狠狠的拍在了桌案上,然后眉头紧皱的说道:“令人忧惧,什么叫做令人忧惧?”

  “陛下,那日情形的确紧张,刘相……”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就直接打断了他,冷声说道:“为什么你没有紧张,反而是他紧张的,还忧惧,他还是宰相的,是朕亲手选的的宰相,如此沉不住气,如此的……软弱。”

  李世民的拳头紧紧的握了起来。

  长孙无忌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他才轻声问道:“陛下,此事该如何处置?”

  深吸一口气,李世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最后摇摇头,轻声道:“处置,处置什么,现在朕还在定州行宫,大军已经北上漠北,现在这种情况,就因为宰相说出一句话,就去处置吗?”

  “是!”长孙无忌深深低头。

  “一切回到长安再说。”李世民微微摆手。

  “喏!”长孙无忌拱手。

  李世民轻轻闭眼,最后抬头道:“传旨,调侍御史、晋王掾李义府回长安,御史台那么多事,他一个侍御史,待在太原那么长时间做什么?”

  “喏!”长孙无忌躬身。

  “好了去做吧。”李世民摆摆手。

  长孙无忌立刻拱手告退。

  ……

  等到长孙无忌离开之后,李世民才稍微松了口气,身体不由自主的微微前倾。

  深吸一口气,皇帝神色有些痛苦,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嘶!”

第314章 父皇要对稚奴做什么?

  夜色笼罩,烛火摇曳。

  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看着眼前的空白奏本,时不时的写几个字,然后又停手凝思。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随即,长孙祥的声音响起:“叔父。”

  李承乾顿时抬头,舅舅怎么来了。

  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和长孙祥的祖父长孙炽是亲兄弟。

  长孙祥的父亲长孙安世是长孙无忌的堂兄。

  所以长孙祥是称呼长孙无忌为叔父的。

  同样的,长孙祥是长孙无忌除了几个儿子以外,同族之中血脉最近的。

  更别说,长孙祥是被长孙皇后养大的。

  “你留在外面!”长孙无忌说了一句,然后迈步走进了殿中。

  看见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长孙无忌率先拱手道:“参见殿下。”

  “舅舅请起。”李承乾赶紧抬手,然后道:“舅舅请坐。”

  “喏!”长孙无忌微微躬身,然后走到了旁边的蒲团上跽坐下来。

  抬起头,看向李承乾面前的奏本,长孙无忌神色亲和的说道:“殿下是在写关于交通改革之事?”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点头道:“父皇有命,让外甥写一篇交通革新三十年计划的文章,外甥自然要用心一些。”

  长孙无忌好奇的看向李承乾:“不知道殿下能否与臣说说。”

  “好!”李承乾点头,将手里的奏本,递给长孙无忌,然后说道:“父皇说,改革之事,需要一步步慢行,所以孤想是不是先选个地方实行。”

  长孙无忌点点头,这一点,太子和他和皇帝,几乎都想到了一起。

  这个摊子不能一下子铺开,先挑个地方做试点,然后慢慢的整理和改良有问题的地方,然后再一口气铺开。

  “孤想了许久,最后觉得,可以以关中,陇西,甘凉,乃至于西域一片作为试点。”李承乾话刚说完,就看到长孙无忌眉头皱了起来,他忍不住的问道:“舅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没有什么。”长孙无忌微微摆手,然后说道:“殿下继续。”

  “好!”李承乾收回目光,然后说道:“此番大战结束之后,英国公必然会从漠北带回大量的战马,战马弥补军中,那么自然会有大量老弱淘汰下去,这些老弱战马,朝中可以处置发卖,变成钱财,然后赏赐百姓,然后亦可以直接将战马赏赐有功将士。”

  长孙无忌顿时抬头,说道:“殿下的意思是想要用府兵来养马,通过府兵手里的马匹来改良天下交通。”

  “是!”李承乾点点头,叹声说道:“父皇担心大量战马聚集,会被有人所图,那么府兵呢,关中的府兵是对父皇最忠诚的,对大唐最忠诚的,任何人试图谋逆,都会被府兵彻底撕碎。”

  “殿下继续。”

  “以关中府兵为基础,然后逐渐的向陇右,甘凉蔓延,最后落入安西。”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毕竟大唐刚刚从漠北带回来大量的战马,关中,陇右,甘凉一带,出现大量的战马,诸族也是能接受的,而且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同时又能将改良交通的事情,悄无声息的铺开。”长孙无忌点点头,神色放松下来。

  按照他和皇帝的计划,第一步是要在荆州铺开,同时将出身荆襄的官员调任到西北去。

  他没想到,李承乾选择将一切铺开的地方也在西北。

  如果让荆襄的官员,熟悉了西北的事情,那么日后对于长孙无忌在西北铺开这些事情只会有无数的弊端,而不会有任何好处。

  然而,长孙无忌没有想到的是,李承乾虽然用的是西北,但是他真正倚靠的是天下府兵,尤其是关中府兵。

  大唐以关中而制天下。

  关中的府兵是对皇帝最忠诚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荆襄世家的子弟在西北任职,怕也很难介入其中。

  李承乾与其说是在用西北来做试点,其实更准确的讲,是在用西北的府兵来做试点。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也会有一些问题,但是,府兵是对皇帝最忠诚的,即便是有问题也能压制到最小。

  当然,如果是真的有了大问题,那也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大问题。

  这也是必须小心的。

  ……

  “草料!”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大量的马匹必然需要大量的草料,这些马匹必然会和战马抢夺草料,又该如何?”

  “自然是要有先后的。”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草料要首先供应战马,其次才是这些不在军中的马匹,也就是说,这些马匹不能喂饱,同时也要尽量少让他们去草场奔跑,多用些手段,来退化他们。”

  长孙无忌神色恍然,他怎么忘了,这些马匹从军中退下来,便不能算是战马了。

  各种手段下来,这些马匹的能力会逐渐的退化。

  到时候军中征调,也不过是用马匹来运送粮草而已,而不是真正去作战,自然不可用军中待遇来看待。

  “至于说草料,大唐或许不足,但有个地方一定有剩余。”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轻声道:“舅舅觉得吐谷浑如何?”

  “殿下要开始对吐蕃布局了?”长孙无忌一句话下意识出口,随即他笑了,点头道:“大体可行。”

  “但也必须小心,慢慢来。”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然后说道:“外甥打算用十年的时间,在西北将诸事顺行,若是能成,关中将更加强大,若是不能成,那么说不得就得用洛阳的力量来平息关中的乱局。”

  “对,不可急躁。”长孙无忌赶紧点头,涉及到府兵的事情,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承乾笑笑,没有再说什么,有些东西是不能够放在奏本里面去说的。

  任何改革都需要有足够的红利给那些愿意跟随改革的人,同时将那些受到了利益损失的人拉到自己的船上。

  最后剩下的那些不愿意跟随他一起改革的人,自然要肉体消灭。

  至于改革的红利怎么来,自然会是外族。

  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吐蕃,甚至是天竺,波斯,大食。

  李承乾首选的是吐谷浑。

  吐谷浑慕容氏对大唐并不忠诚,与其说他们是在大唐和吐蕃之间来回横跳,不如说他们是在随时准备夺回吐谷浑的主导权。

  所以,一旦李承乾将交通的事情改良过来,那么他就会发兵灭了吐谷浑,然后将灭国收获的巨大红利用来补充改革消耗。

  当年大唐之所以没有将吐谷浑彻底并入大唐,便是因为他们在突厥事后,清楚看到了几十上百万人的并入,会带来大量的人口和粮食危机。

  所以当年即便是灭了吐谷浑,最后却还是将吐谷浑重新扶持起来。

  吐谷浑有大量的盐矿,玉石矿,牛羊,甚至如今那里的草料也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了。

  这些足够填补李承乾的改革消耗。

  至于剩下的,就是人心掌握的事情了。

  任用忠诚贤能的大臣,掌控天下,然后征服人心。

  最后对吐谷浑用兵的借口,那自然是皇帝的事情了。

  ……

  “十年西北能成,然后用十年,在河南,山南,河北,齐鲁等地铺展开,最后是十年才是江南。”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笑笑,说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地方距离长安洛阳近,孤掌控起来容易。”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没有反驳什么。

  一切的事情,等到十年之后再说,长孙无忌有足够的把握说服李承乾。

首节 上一节 32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