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67节

  萧瑀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承乾,他似乎从中品出了一些味道,站出拱手道:“不知殿下打算怎么做?”

  “看一下各部的档案吧。”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孤慢慢来,一个县一个县的看,一年时间,足够孤对这些地方有足够了解了。”

  “那殿下就要辛苦了。”萧瑀拱手,虽然这些地方的县,不过一百来个,一天就能看两个,但实际上那些不过是走马观花的胡闹,真正的要深入研究,恐怕半个月都看不完一个县的事情。

  “无妨。”李承乾笑笑,说道:“东宫那么多属官,孤总揽全局,诸卿禀奏,同时查阅重点,然后每日早起晚睡,多辛苦一些,了解天下,也是值得的。”

  李承乾这句话早起晚睡,可不是简单的早起晚睡,他能够有三个时辰用来睡觉,已经是很难得了。

  “殿下既然愿意,臣等奉陪就是。”萧瑀直接拱手。

  房玄龄和高士廉,杨师道三个人还没有说什么,萧瑀便已经直接答应了下来。

  不过想想,他们也都相继拱手,应了下来。

  ……

  夜色迷离,忙碌了一天的李承乾返回东宫。

  宜春殿,李承乾坐在主榻上,苏淑轻轻的帮他敲打肩膀。

  松了口气,李承乾闭着眼睛问道:“后面那几个孩子,今日没出什么事吗?”

  “没有,她们玩的很开心。”苏淑笑笑,她知道,李承乾说的,其实是指王幽兰,张萱,苏旖,还有晋阳公主,新城公主几个人,她们都是差不多的年纪,相处起来很容易。

  “如此便好。”李承乾松了口气,然后说道:“再有一个月就是年底了,父皇不在长安,今年诸王诸公主也不会进京,所以到时候,孤打算让叫几个长安城中亲近的宗室过来,比如高阳,城阳,杜荷,还有房遗爱,赵节他们都叫过来。”

  苏淑轻轻点头。

  “到时候,让城阳和高阳她们去立政殿,爱妃也一起过去,和贵妃一起招待宫中的嫔妃。”李承乾抬头看向苏淑,说道:“父皇不在,后宫有些事情不方便,爱妃就处理了吧,这是父皇交待过的。”

  “是!”苏淑点点头,她是皇帝的儿媳,在宫中女眷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也就是皇帝在的时候,她不方便入宫,但是皇帝不在,有些事情韦贵妃不好处置的,就需要她来处理。

  如今的后宫,虽然是以贵妃韦珪为尊,但其他淑妃,德妃,贤妃,也并不是完全服气,更别说还有徐慧,武媚娘这样的人物,如果不能有个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人物,后宫会闹翻天的。

  “父皇现在在冀州,诸事在做紧张的调整,明年二月就会出兵。”李承乾抬头,轻声说道:“希望父皇一切顺利。”

  “是!”

  ……

  平康坊,鸿运阁。

  夜色迷离,轻雪飘扬。

  一身黑色长袍的武元庆推开小门,然后进入房中,脱下身上的披风,看向早已经坐在窗前桌案内侧,温酒赏雪的云弘嗣说道:“难得见你来长安,而且还是来找我!”

  “现在你我皆落魄之人,只要共饮聊以慰藉了。”云弘嗣低头给武元庆倒了一杯酒。

  “这话可不对,我这个尚衣奉御虽然清闲,却也是五品官,你这个金州长史也是六品官,而且掌握实权,如何落魄?”武元庆直接将一杯酒饮尽。

  “你阿耶过世快十年了,我叔父被流放岭南,那些事情上,我们都被踢出局了,如何不落魄。”云弘嗣淡淡的开口。

  武元庆脸色沉了下来,他们一家人能够支持,其实最依靠的就是他的父亲,但……

  “有什么事情直说吧。”武元庆说着,拿起了筷子。

  “听说你们家和太子有了联系?”云弘嗣直接问道。

  “你说的是明年朝廷用人的事吧。”武元庆摇摇头,说道:“只不过是家中有人,在龙门石窟和太子偶遇,壮着胆子问了一句,之后就没有联系了。”

  “原来如此。”云弘嗣并不失望,转口问道:“听说晋王和郭家如今有些走动。”

  武元庆终于明白云弘嗣找他是做什么了,他缓缓的摇头,说道:“我们武家还没有和晋王有所联系。”

  “不急,我等。”云弘嗣笑了,举起来酒杯。

第259章 无忌,稚奴在太原开始求贤访老了

  冬日暖阳,旌旗招展。

  “驾!”李世民一身红衣金甲,腰挎长剑,面色冷漠的催着马匹朝远处的行宫而去。

  长孙无忌,李大亮,褚遂良,执失思力,契苾何力,还有更多的卫士紧跟在后。

  无数的金吾士卒站立两侧长道之上,远远的看着皇帝骑马而至,然后敬畏的低头。

  前方已到幽州行宫,李世民翻身下马,径直朝殿中而去。

  大殿之中,听到皇帝回宫,刘洎,岑文本,李道宗等人,快速上前迎接,拱手道:“陛下!”

  皇帝直接摆手,众人退开,两侧的内侍上前,帮助皇帝褪下战甲。

  李世民脱下战甲之后,直接走到主榻上坐下。

  群臣分文武各站两侧。

  皇帝平静的点头道:“军中将士轮流前往营州军中适应天气和环境,兵部职方司派人迅速勘定过河之处,朕要一过河,就立刻切断高丽辽南辽北的联系。”

  “喏!”长孙无忌和李積站出,齐齐拱手。

  李世民抬起头,目光看向殿外,开口道:“马上就要年底了,六万大军大年三十那日,酒肉管够,户部和鸿胪寺要协调到位。”

  “是!”唐俭和宇文崇嗣跟着站出,拱手领命。

  “诸卿,明年就要开战了,过完这个年,做好一切开战准备,然后……”李世民的眼神冷冽起来,用的说道:“朕要杀穿整个高句丽。”

  “喏!”群臣全部躬身拱手。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内侍监张阿难快步从殿中走出,从殿门口接过奏本,然后才快速的回到殿中,然后将奏本递给皇帝。

  李世民接过奏本,看向群臣,笑笑说道:“太子在长安,每五日就送来一本奏本,细述长安之事,朕都有些烦了。”

  殿中群臣眼神惊讶的同时,脸上有些勉强的笑笑,心中却是感到无比的震惊。

  太子每五日送来一本奏本,这事怎么之前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呢。

  李世民打开奏本,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抬头道:“诸卿,谁知道宁都县令古浩这个人?”

  群臣当中相互面面相觑,最后,脸色思索的吏部侍郎薛元敬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点印象,古浩应当是贞观七年进士,外放洪州地方做县尉,听陛下所言,如今应该是调任虔州宁都县令了。”

  吏部尚书管天下刺史任命之事,吏部侍郎管天下州郡长史司马参军事,吏部郎中管天下县令任命之事,吏部员外郎管天下县丞县尉之事。

  今日吏部郎中无人在此。

  薛元敬这个刚刚任吏部侍郎没有一年的前国子监司业,足够称职。

  皇帝平静的点点头,说道:“太子考核江南诸官,查阅至宁都县令古浩,其人任宁都县令三年,三年内,宁都人丁从两千五百户,升至四千户,每年税粮稳定增长一成,太子建言,调宁都县令古浩为虔州户曹参军。”

  李世民看着薛元敬问道:“薛卿,你是吏部侍郎,按照吏部规制,该当如何?”

  “陛下,按吏部规制,应当升任本州参军,或京畿县令。”薛元敬躬身拱手。

  “便按太子说的办吧。”李世民点点头。

  “喏!”群臣齐齐拱手,眼神中微微闪过一丝凝重,皇帝没有否定,也没有额外提高,只是正常的同意了太子的人事建议。

  这说明,这些不是特擢,是最正常的人事任命。

  这便等于太子将一只手插进了吏部当中,而皇帝乐见其成。

  “好了,今日便如此吧,诸卿都去休息吧,明日继续陪朕巡视四方。”皇帝抬头,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说道:“无忌留下。”

  “是!”长孙无忌微微拱手。

  群臣齐齐躬身道:“臣等告退!”

  ……

  等到群臣退下之后,李世民这才看向长孙无忌,说道:“坐吧。”

  “谢陛下!”长孙无忌躬身,然后在皇帝左侧跽坐下来。

  李世民将手里奏本递给长孙无忌,说道:“看看吧。”

  “喏!”长孙无忌接过奏本,细细的看了一遍,眉头却不由得皱了起来,最后看向皇帝说道:“太子每日辰时正便开始审阅江南各州县的户刑档案,到了戌时才离开武德殿,这也太……”

  “太勤勉了吗?”李世民轻轻笑笑,然后摇头说道:“太子是不甘于仅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的,既然房相给了他从江右开始的机会,那么便让他好好的试试吧,反正也只是长江以南。”

  长孙无忌眉头一挑,低声说道:“光是长江以南的事情,就足够太子忙碌一两年了。”

  “长江以南他若是能看的透彻,那么朕便将淮南,山南和剑南也交给他审查,这几个地方,事情就更加复杂了。”李世民面色凝重起来,天下之事,不是你坐在长安就能掌控得了的,尤其是地方。

  地方之事千头万绪,繁复烦杂,能解开这些东西,或许太子便有了真正成为太子的能力。

  长孙无忌跽坐在一侧轻轻点头,太子总是最知道该怎样在皇帝忍耐的权力边缘小心试探。

  如今天下繁盛之地,基本都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最多算上一个九江和一个广州,其他的甚至很多地方都是蛮荒之地。

  太子喜欢折腾,就让他折腾去吧,反正也不可能威胁到皇帝真正的统治。

  “太子还说,年底的时候他召集杜荷,房遗爱,曹王几个亲近之人,在东宫饮宴,让太子妃,带着高阳,城阳,还有其他公主,在立政殿与韦妃一起召集后宫嫔妃饮宴。”皇帝轻叹一声,说道:“这样也好,后宫也不能太冷清了。”

  “太子是想借太子妃之手,和后宫处好关系。”长孙无忌一眼就看清楚了的李承乾的打算。

  皇帝淡淡的说道:“只要他能专心了解江南的一切,那么其他的事情也不是坏事。”

  抬起头,李世民轻声说道:“无忌,只有你我才最清楚,处理天下事究竟有多难。”

  “是,陛下!”长孙无忌点头,事实的确如此。

  “好了,长安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下,还有件事。”李世民的眼神微微冷了起来,然后轻声说道:“稚奴在太原开始求贤访老了。”

首节 上一节 26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