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65节
她当年十四岁入宫,一入宫就被封为内命妇中,正五品的才人,除了武士彟的遗泽以外,宫中的三位杨妃,还有算是表姐的燕妃,也都是皇帝的宠妃。
现在这个时候,皇帝还没有旧伤复发到病重的地步,武媚娘依旧在后宫中做她的才人,没有丝毫进入前朝的机会。
但是武顺现在打着武媚娘的名头,已经足够见到李承乾了。
李承乾必须要给皇帝的后妃一个面子,或者更准确的讲,是给皇帝一个面子。
……
“孤和武才人见的不多,只有偶尔前往甘露殿的时候,看见她在父皇身边伺候。”稍微停顿,李承乾将话题从皇帝后宫移开,看向武顺说道:“所以夫人现在是嫁入了贺兰家了吗?”
本来贺兰家的名头足够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舅舅尚书令贺兰讷,前隋吏部尚书、成安郡公贺兰蕃,本朝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应山县公贺兰师仁,还有武顺的丈夫,应山县男、越王法曹参军贺兰越石。
偏偏贺兰越石有个堂兄,叫贺兰楚石。
贺兰楚石谋逆。
这一世的贺兰楚石谋逆和上一世不同。
上一世,贺兰楚石在最后,告发了侯君集,所以没有被当场斩首,只是被发配到了偏远之地,然后无声的消失了。
那件事情并没有牵连到贺兰家的人。
但这一世不同,贺兰楚石没有告密的机会,他不仅牵涉到了侯君集谋反案,还将李承乾呈送给皇帝的奏本,悄悄的给了侯君集,所有的一切都在事后被揭发了开来。
所以,贺兰楚石以谋反罪被直接斩首。
唐律,谋反、谋大逆者,本人不分首从皆斩;其父和十六上子绞;余者皆入官为婢;财没官;叔伯、侄,流三千里。图谋未行者,绞。
贺兰楚石的父亲,子女,叔伯,兄弟,侄子,都在牵连之内。
贺兰越石勉强算是堂叔伯子,加上他并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没有被罢官,也没有被流放。
但是,他是越王李贞的参军,所以,皇帝自然要将他从李贞的身边调开。
“……本来夫君要被调到歙州,但因为叔父是左肆府车骑将军,所以就调任左领军卫,去军前效力了。”武顺微微低头,说道:“妾身今日前来,也是为夫君祈福的,没想到遇到了大雪,又遇到了太子殿下,故而为之前的失礼,前来请罪。”
“算不上什么失礼,孤今日来龙门,知道的人本就不多,无意间遇上了而已。”李承乾侧身,看向长孙祥说道:“让人将多余的热汤送给贺兰夫人一份。”
端茶送客。
武顺瞬间就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她赶紧起身,深深福身道:“本来不应该再打扰殿下,只是有件事情,不知道是否可以请殿下指点一二。”
果然是有事。
李承乾眼角余光看了长孙祥一眼,长孙祥轻轻点头。
李承乾笑着看着武顺,说道:“有什么事情夫人请直言,看在武才人的面子上,有什么,孤能说的一定会说的。”
“多谢殿下。”武顺松了口气,然后说道:“妾身三妹嫁入了太原郭氏,妹夫原本打算参与明年的科举……”
“明年没有什么科举了。”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父皇不在长安,朝中重臣近半不在长安,朝中更多的人力都放在了征伐辽东之事上,朝廷没有多余的精力,也不会在父皇不在的时候举办科考的,父皇临行前没有安排。”
科举是皇帝的权力,科举的题目都是皇帝出的,皇帝不再自然不可能再举办什么科举。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了武顺一眼,这本应该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啊!
看到李承乾疑问的眼神,武顺微微苦笑,解释说道:“妾身的妹夫是家中少子,父亲亡故,自身又文不成武不就的,生活艰难,原本指望朝廷大战,能够扩充科举,没想到陛下这么快……”
皇帝出兵高句丽本身就是极隐秘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深层朝中关系的人,更是如此。
李承乾点点头,武顺的妹夫在父亲亡故之后,没有什么来源,文不成武不就坐吃山空,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来求武顺帮忙。
或者更准确的讲,是求武顺的母亲杨氏。
杨氏和中书良杨师道是堂兄妹,正儿八经的亲堂兄妹,杨氏的父亲杨达和杨师道的父亲杨雄是亲兄弟,看起来求情没有问题。
但是,杨雄有七子四女,杨师道自己家的事情都一大堆,哪里还能够顾到堂妹的女婿。
尤其堂妹的女婿还没有那么成器。
再加上皇帝离京,朝中新的风波隐隐再起,这个时候,露了破绽就麻烦了。
所以,在局面没有清楚之前,杨师道也是一直拖着。
最重要的是,杨氏自己也没有太急切的帮忙。
毕竟她本身就是不紧不慢的性子,不然也不会拖到四十岁,才给武士彟做了续弦。
反而是武顺这个大姐最帮忙,但可惜,她自身的处境也不是太好。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明年,吏部会招一部分读书人到军中去充当典书和令史一样的流外官,做的好,可以直接升为从九品,做的一般,也可以作为将来科举的加分项……全看个人了。”
“多谢殿下。”武顺脸上满是欣喜,再度深深福身。
李承乾平静的点头,看向长孙祥说道:“送夫人回去吧,热汤多送上几份。”
武顺立刻再度福身道:“打扰殿下了,臣妾万死,臣妾告退。”
……
明亮的大堂内,李承乾低头在琢磨着什么。
“殿下!”长孙祥送人回来,走到侧畔,低声问道:“殿下,要查一查吗?”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细细的查一查,不过孤估计今日之事就是个巧合,毕竟杨家的人,这个时候,还不敢和孤走的太近。”
长孙祥顿时就明白了过来,李承乾说的是杨师道。
杨家的外孙女刚刚嫁给李治做王妃,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绑定的那么深,还不至于现在就凑近李承乾,让他起疑。
“殿下,还是多盯着一点好,应国公在世的时候,便以经商有名,而且太原武氏,太原郭氏都在太原,难说晋王就不会在这里面打主意。”长孙祥稍微停顿,然后认真的说道:“便是现在不会,也有将来,还是提防些好。”
“你说的对。”李承乾点点头,神色严肃起来,说道:“让人通知王氏一声,让他们多注意一些,在太原,还是他们的能力更强一些。”
“是!”
第257章 洛州都督丘行恭
大地苍茫,银装素裹。
清晨,李承乾在用过早膳之后,这才离开了驿站。
刚走到驿站门口,对面十几匹高头大马已经快速而来。
一旁的长孙祥微微摆手,四周的侍卫已经悄然警戒起来。
一名绿色官袍、面色冷沉的中年官员看到门口的李承乾,猛然竖起左臂,下一刻,所有的高头大马已经同时停下。
随即,那名中年官员快速的翻身下马,独自一人快步来到李承乾身前,然后认真拱手道:“臣,安州司户参军武元爽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着武元爽,光是从面相上看,就知道这个人并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人。
但也仅此而已,武元爽在公事上并没有任何做的不妥当的地方,甚至很多地方做的很好,
不然他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从门荫的九品小官,升到如今六品的位置。
毕竟他不过是武士彟的次子而已。
反而是他的大哥武元庆,虽然继承了应国公的爵位,但也不过是五品的尚衣奉御。
“免礼吧。”李承乾看着武元爽,神色平静的问道:“卿如今为何在洛阳?”
“回殿下,臣奉令押送一批粮草到洛阳。”武元爽看了驿站一眼,然后拱手说道:“臣妹昨夜未曾归返,所以今日前来找寻。”
“哦,原来如此。”李承乾点点头,目光深深的看了武元爽一眼。
武元爽和武元庆兄弟,和武顺、武媚姐妹的关系一般,因为她们三姐妹的母亲是续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年的这桩婚事并不是武家的人主动,是杨家的人做主将杨氏嫁给武士彟。
武士彟在前隋时,曾经得罪过杨素,是杨雄保下他的,所以后来杨家嫁女给他做续弦的时候,他虽然犹豫,但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这些事情放在刚刚丧母没有多久的武氏兄弟的身上,就有些难以接受了。
自然不会对杨氏多好。
武士彟贞观九年死的,他们立刻就和杨氏分家,最后杨氏带着大批财货离开了武家。
当然,苛待是不至于的。
杨氏出身弘农杨氏,她的两个堂兄,杨恭仁和杨师道都是大唐宰相,武氏自从武士彟死后,如何还敢得罪杨家。
但谁能想到,贞观十年,皇帝竟然将武媚娘纳入后宫,封为才人。
这下子,武氏兄弟就坐腊了,只能和杨氏重新弥补关系,但杨氏根本不理他们,依旧留在长安杨家。
这样武氏兄弟只能够从武顺和他们三妹身上打主意,武顺样貌清冷,但性格柔婉,而她们三妹又是嫁了太原郭家,所以兄妹们就又恢复了关系,不过也仅仅是恢复了关系,并不是太亲近。
但偏偏几个月前,杨家的外孙女成了晋王妃,而晋王又坐镇太原,这逼的他们兄弟不得不再度和武顺姐妹走近。
至于贺兰越石的事情,虽然仕途受阻,但终究没有被直接牵连。
郭家子的事情,他们就爱莫能助了。
李承乾的脑海中平静的流过武元爽的所有消息,淡淡的说道:“他们昨夜被拦在了雪地当中,然后不得不折返,卿自可去找。”
“谢殿下!”武元爽低头拱手。
“对了,孤在龙门的事情,不要传出去,孤还要在这边为父皇祈福两日。”说完,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骑马朝山上而去,四周百余名千牛卫护送而去。
等到李承乾一行人彻底的消失在驿站,武元爽这才松了口气,然后进入院中去找武顺。
……
夕阳黄昏,雪地之上已经被扫开了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