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49节

  “年纪!”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记住,选王妃的时候,年纪一定要大一些,这样将来的生育之事就会顺利许多。”

  “啊?”李治一声惊讶,随即赶紧摆手道:“稚奴还没有想到那里。”

  “人选一旦定下,三个月内就会成婚,现在想不早了。”李承乾抬起头,轻声说道:“不说别人,魏王妃,当年她就是年纪太小,生产太早,以至于十年之后,才有第二个儿子。”

  李治的眉头不由得一跳,神色立刻严肃起来,他赶紧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弟记住了。”

  “好了,走吧。”李承乾笑笑,目光掠过身后的几名内侍。

  同明殿门前,一身粉色襦裙、神色明艳的晋阳公主看到李承乾,忍不住开心的行礼福身道:“见过皇兄。”

  李承乾看着晋阳公主,笑着说道:“兕子,这才几个月不见,你已经长大许多了,好了,进殿吧。”

  “喏!”

  同明殿中,李承乾看着晋阳公主,笑着说道:“稚奴马上就要成婚了,看样子兕子也不远了。”

  “皇兄!”晋阳公主满是羞涩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神色不由得黯然。

  “兕子是在担心稚奴离开之后,一个人在宫中寂寞?”李承乾一眼就看透了晋阳公主的心绪。

  “嗯!”晋阳公主点点头,然后又低下头。

  “兕子!”李治有些担忧的想说什么,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李治一旦大婚,就必须要搬出皇宫,宫中就只剩下晋阳公主一个人来。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等稚奴大婚之后,孤和稚奴一起上书,让兕子你可以常到东宫来,你皇嫂时间多一些,可以陪你。”

  “多谢皇兄。”晋阳公主立刻放松的福身。

  重新坐好,晋阳公主有些担忧的问道:“皇兄,四兄那里会怎样?”

  “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事情。”李承乾沉吟,说道:“毕竟长安的事按了下去,至于说如果真的有人要强行对青雀做什么,大不了到时候,孤亲自上书,恳请父皇放青雀一马。”

  李承乾长叹一声,说道:“再怎么说,他都是我等一母同胞的兄弟。”

  李治,还有晋阳公主齐齐点头。

  两侧的宫中内侍平静站立。

第243章 母后啊,你在天上看着,管管父皇吧

  紫微宫东北角,有一座上清观。

  平日里无人在此,但今日,无数的禁卫将这里密密麻麻的围住。

  一身黑色衮龙袍的李世民平静的走入观中,然后直接走到大殿之前。

  “吱呀”一声,大殿殿门被直接推开。

  一座上清道尊像顿时出现在李世民的眼中,李世民神色淡漠的低头,目光落在观中坐在蒲团上的李泰身上。

  李泰坐在蒲团上,手里抱着一个白色的娃娃,摇头晃脑的不知道在念叨着什么。

  看着自己这个培养了多年的儿子成了这幅模样,李世民心头忍不住一股怒火升腾,一转身,他已经将禁卫腰间的长刀抽了出来,大踏步的走入殿中。

  走到了李泰身侧,李世民手里的长刀已经扬了起来,明亮的匹连中闪出了李泰慌张的眼神。

  白色娃娃挡在身前,李泰下意识的向后一缩,同时喃喃的念叨:“阿娘,阿娘,皇伯来杀我们了。”

  李世民不由得一愣,随即面色微微一变,手里的长刀缓缓的放了下来。

  皇伯,李泰说的自然是李建成。

  当年玄武门时,李泰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那一夜的紧张,他记得清清楚楚。

  李世民那个时候已经杀进了玄武门,只有长孙皇后手持长刀护住了他们兄弟。

  李泰这一句话,不仅提到了长孙皇后,同时也提到了玄武门。

  玄武门,李世民不仅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将他们的子嗣,全部都杀了个干净。

  如今李泰逼宫谋逆,何尝不是在效仿玄武门的做法。

  李泰就是在反问,难道现在,你李世民还要效仿玄武门,将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杀光吗?

  母后啊,你在天上看着,管管父皇吧。

  这一句话李泰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李世民却是听的清清楚楚。

  李世民咬着牙看着李泰,然后转身直接将长刀一甩,长刀已经被甩出了殿外。

  一名禁卫军士,猛然伸出一只手,直接抓住了刀柄,然后放回到了刀鞘之中。

  李世民始终都没有看向殿外,只是一直盯着李泰。

  “青雀,因为你,侯君集自戕了,杜楚客被朕斩了,就在刚才张亮也被推出宫门斩首了。”李世民看着李泰,面色难看的摇头:“你知道,就因为你的任性,朕失去了一个吏部尚书,一个工部尚书,还有一个魏州刺史,朝野动荡,你说朕该怎么处置你?”

  李泰低着头,抱着娃娃不停来回的念道:“娃娃,阿娘,娃娃,阿娘……”

  “朕原本想要将你免去一切官职,废为庶民,然后流放黔州,但,是太子求情,他说只将你降为郡王就足够了。”李世民摇头,说道:“朕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救你?”

  李泰虽然不停的在来回念叨,但是低头之间,眼底也闪过一丝不解。

  “但无论如何,朕都要处置你的,你说,朕该怎么办?”李世民看着李泰,他刚才真的是想一刀劈了他。

  逼宫,谋反,巫蛊,甚至还不仅仅如此。

  张亮和侯君集别有所图,他心中早就知道,却在不停的利用这两个人。

  一旦让他们在长安成功,那么立刻就会进逼洛阳和河北。

  甚至于到最后,李泰会杀了张亮和侯君集,将所有的事情栽赃到他们的头上,然后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好名声。

  李世民甚至都想不通,他究竟是跟谁学的。

  自己明明教导好的儿子,竟然一步步走到了谋反的地步。

  “娃娃,阿娘,娃娃,阿娘……”李泰的声音再度传入了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闭上眼睛,然后再度睁开眼,看向李泰,咬牙说道:“青雀,你最好永远疯着。”

  一句话说完,李世民转身就走。

  “吱呀”一声,殿门被关闭,整个殿中一下子陷入黑暗之中。

  李泰抱着怀里的娃娃,继续不停的念叨,但是黑暗之中,他的身体却彻底的垮了下来。

  这一劫他度过了,至于以后……

  谁管以后。

  ……

  李世民站在殿外,看着殿中细微到听不见的念叨声,他的脸色难看的可怕。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青衣内侍出现在观外,对着张阿难说了几句,然后便躬身离开了。

  李世民大踏步的向前,走入到观门前,平静的问道:“何事?”

  “太子刚刚回到东宫了。”稍微停顿,张阿难将刚才李承乾和李泰,还有和晋阳公主的两段谈话都细细的说给了李世民,没有一个字遗漏。

  李世民平静的听着,许久之后,他才缓缓的抬头,说道:“太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优柔寡断了?”

  张阿难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李世民回想整个长安事件的所有一切,突然,他轻声一笑,说道:“他在害怕,他竟然在害怕,哈哈哈……”

  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在他看来,李承乾是因为长安的事情害怕了起来。

  因为李泰的整个事件当中,知道李泰要造反,并且纵容他造反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李世民自己。

  “人有敬畏心,是好事。”李世民点点头,回头看了一眼上清殿,对于李泰的处置,他已经有了想法。

  ……

  东宫,明礼殿。

  崇德明礼。

  长安东宫正殿是崇德殿,洛阳东宫正殿是明礼殿。

  李承乾坐在明礼殿正堂主榻上,一侧的长孙祥将手里的奏本递上,同时说道:“殿下,叔父那里,关于晋王妃的候选名单就在这里了,不过至于选谁,便是叔父也无法知晓。”

  长孙祥毕竟是长孙无忌的侄子,虽然说无法从长孙无忌的书房弄些什么,但什么人最近拜访过长孙无忌,又来自河北,长孙祥却是清清楚楚的,甚至于长孙家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些。

  “无妨!”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有这些东西,孤大概就能够推测出些什么了!”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表兄,什么事情都别做,孤只是提前看看,父皇会给稚奴选谁家女为王妃……父皇的目的,是利用这桩婚事来稳定河北局势,谁都不能破坏,谁破坏谁死!”

  “是!”长孙祥立刻拱手,他明白,太子现在不过是要做个心知肚明罢了。

  李承乾点头,然后打开奏本,开始看向了上面的名字,以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清河张氏,清河赵氏,冀州冯氏,相州魏氏,河间刘氏,渤海高氏,大大小小河北世家二十余家都有适龄女子作为晋王妃的候选。

  而且还不止如此,就连清河房氏的名字也在上面。

  清河房氏自然就是房玄龄的家族,不过入选的当然不是房玄龄的女儿,而是陕州刺史房仁裕的妹妹。

  李承乾忍不住的皱了皱眉头,房仁裕名义上还是房玄龄的族叔,虽然年龄比房玄龄小十几岁,他的女儿年纪也和李治相仿,但说实话,真要弄到朝中,房玄龄的脸色绝对不好看。

  他的族姐嫁给了晋王为晋王妃,他的儿子娶了晋王的姐姐高阳公主,这怎么算。

  当然,之所以房家的女儿会入选,实际上是从房仁裕的母族上算的,因为房仁裕的母亲就出自陇西李氏,而且还是实打实的宗室,和高祖皇帝还是族姐妹。

首节 上一节 249/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