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68节

  “我们现在也没有。”张亮瞪了张顗一眼,说道:“陛下没有易储的意思,太子也足够贤明,我们也不会去做什么,专心在自己的事情上就足够了。”

  “是!”张顗立刻躬身。

  张亮点点头,说道:“权万纪既然已经回到了长安,那么便开始安排人跟他去一趟齐州,先把路趟开。”

  “是!”张顗神色认真起来。

  “窦家那边,总得交待一声。”张亮微微沉吟,说道:“从库房取十支上好的高丽参给莘国公送去,他的身体一向不大好。”

  “是!”张顗认真躬身。

  莘国公窦诞不仅是太穆皇后的侄子,和皇帝从小一起长大,还娶了高祖皇帝的次女,如今还是宗正寺卿,便是太子见了,也不敢怠慢。

  同样的,那些陇西旧族,甘凉旧族,都以窦家为首,只是窦诞的身体不是太好,对这些事情并不积极。

  但其实,这个身体不好,他们这些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想到这里,张亮摆摆手:“好了,你去吧。”

  “喏!”张顗立刻躬身,然后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张亮突然叫住了张顗,略微沉吟说道:“东宫在长安城的人手,最近全部都盯死了。”

  “是!”张顗立刻肃然起来,然后郑重的躬身,然后转身离开。

  短榻之上,张亮的神色微微凝重,太子这一次,是不是也看穿了什么。

  他这个太子右卫率,也得好好的探一探太子的底细了。

第170章 这一世,齐王一定还会起兵的

  一日辛劳。

  李承乾伸了伸懒腰,起身走到了崇教殿外。

  夜色之下,清风徐徐。

  崇文馆的敲打声已经停止了,宫中各处的灯火也已经熄灭了大半。

  马上就要三月了。

  皇帝东巡,太子监国。

  很多事情李承乾都要做好准备。

  李安俨无声的从侧殿走来,站在李承乾身后,拱手道:“殿下,宫外的眼线传来消息,今日无事。”

  “嗯!”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春日的凉意让他感到有些清爽。

  侧身,李承乾看向李安俨,问道:“没有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吧?”

  “没有!”李安俨拱手,说道:“所有人都是例行的收集消息,没有主动出动。”

  “这样便好,百骑司那边在盯着权万纪,不管有什么,都让百骑司去查,这些事,他们比我们要方便多了。”李承乾说完,转身朝着承恩殿走去。

  李安俨赶紧跟上,然后小心的说道:“殿下,若是我们的人不动的话,那么百骑司查出来的东西,是不会知会我们的,那样这里面的事情,东宫就完全一无所知了。”

  李承乾停步,看向李安俨,然后继续迈步朝承恩殿走去,不过这一次,他的脚步慢了许多。

  “齐州这一次的风波,很多人都看到了齐州长史的官位,但他们却忽略了那里是齐王的封地。”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是父皇赐封给齐王的封地,也就等于那里是父皇的地方,有人在那里动心思,父皇是不会放过的。”

  “是!”李安俨拱手,他的脸上还有疑惑,不明白李承乾为什么说这些。

  “所以不管怎么,一直到父皇在齐州查出什么来,否则的话,父皇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既然如此,齐州那边的动荡恐怕会持续一段时间,最后还会传到长安来。”李承乾这个时候,彻底停下脚步,看向李安俨道:“三月下旬,父皇要东巡。”

  “殿下监国,臣知道。”李安俨拱手,然后小心的说道:“但殿下三月要疗伤。”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孤就算是要疗伤,但也是监国太子,很多事情孤都是能做安排的,而且,你也别忘了,在柴令武的身上,我们也发现了不少东西,等到孤监国的时候,稍微查一下,很多东西就都能查出来。”

  跟着柴令武,未必真的能够查到幕后主使,但是李承乾是穿越重生而归的。

  前世的时候,在他被废,和被废之后,虽然大量的消息跟着被掩埋,但同样的,他也获知了相当多的消息。

  只需要这些消息,和从柴令武身上找出来的线索相比照,那么柴令武背后究竟是谁,也就不难查出来了。

  “而且,孤也是最初不方便行动而已,到了六七月份,便会顺利许多了。”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而且低调也有低调的好处,起码别人会忽略我们,这样我们就能够看清楚很多的东西。”

  “是!”李安俨依旧有些不太明白李承乾的手段,但是他知道,李承乾心中有足够的想法,这就足够了。

  看到李安俨安静下来,李承乾笑笑,然后继续朝承恩殿走去,同时说道:“起码齐州的事情,魏王府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只需要盯着柴令武,很多东西就都能够查出来,别忘了我们的敌人首先是魏王。”

  “是!”李安俨神色肃然起来。

  “外面的那些敌人,就让父皇去对付吧,这样也省得他将心思放在孤和魏王身上。”李承乾轻轻冷笑。

  对于他而言,最麻烦的,是皇帝玩什么平衡的手段,随便冒出一个谁,就敢争抢储君之位。

  现在让他将心思放在李佑身上更好。

  在前一世,李佑在明年三月起兵,如今虽然李承乾改变了许多,但是他有一种感觉,这一世,齐王一定还会起兵的。

  只不过这一次究竟会牵连到谁,那就是不好说了。

  ……

  魏王府,书房。

  柴令武坐在右侧的短榻上,对着李泰说道:“殿下,一切已经都查清楚了,权万纪的背后不是吴王,是天水权氏和陇右旧族,他们试图渗透齐州,然后从齐州捞取利益。”

  李泰微微点头,神色放松下来:“只要不是吴王就好。”

  “权万纪不过是一个齐王长史,就想要在齐州胡来。”苏勖坐在左侧上首,轻轻冷笑道:“齐州是齐鲁核心,不知道多少齐鲁世家在那里扎根,阴弘智的背后有齐王,有陛下,想要做什么都步履蹒跚,一个权万纪,想的太美了。”

  “原来如此。”李泰笑了起来,摆摆手说道:“既然如此,那么齐州的事情,我们就不管了。”

  “是!”苏勖和柴令武同时点头。

  不过相比于苏勖的不在意,柴令武神色微微严肃。

  齐鲁之地,孔家自不必说,但是除了孔家之外,还有颜家,曾家,孟家等等诸多家族。

  他们或许在长安不怎样,但在齐鲁当地,却是很不好惹的。

  齐州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了结。

  李泰收敛神色,看向苏勖和柴令武说道:“如今马上就是三月了,《括地志》也是时候可以拿出来上呈父皇了。”

  “是!”苏勖稍微松了口气,然后看向李泰道:“殿下打算什么时候呈送陛下?”

  “三月十五。”李泰神色严肃起来。

  “三月十五?”柴令武惊讶的看向李泰,说道:“三月十五,不是太子的太乙青华观太乙青华帝君开光之日吗?”

  “是的,但是表兄,你莫要忘了,那日也是母后生辰之日。”李泰抬起头,看向晋昌坊的方向,说道:“皇兄刻意选择在那一日为太乙青华帝君开光,目的也就是在祭祀母后,既然如此,那么那一日,本王也应该去那里的。”

  “殿下是想在那日,在太乙青华观,将《括地志》呈送给陛下。”苏勖有些明白了李泰的意思。

  “还有母后!”李泰神色认真,说道:“母后的生辰之日,本王本就应该寄托哀思。”

  “喏!”苏勖和柴令武同时点头。

  “不用太紧张。”李泰摆摆手,笑着说道:“那日父皇心中也必定不会安宁,恰好将这套《括地志》呈送父皇,如此父皇能够开心一些,母后在天之灵也能够得到安慰。”

  “殿下英明。”苏勖神色平静的点点头,他知道,有句话李泰并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恰好可以在那一天分薄太子的关注。

  不过这些话,也没有必要说出来。

  李泰有些兴奋的看向苏勖,说道:“姑丈,麻烦你写本奏章上呈父皇,三月十五那日,本王一定要在太乙青华观。”

  “喏!”苏勖依旧平静的拱手。

  李泰没有察觉到什么,但是柴令武却觉得苏勖有些不对劲,似乎并没有那么高兴。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出现在殿外,打断了柴令武的想法。

  “殿下!”门外声音响起。

  柴令武看了李泰一眼,李泰微微点头。

  柴令武立刻起身,打开房门,很快他就重新关上房门,将手里的密信递给李泰,然后皱着眉头,说道:“太子和中书舍人马周上奏,以齐州和谐为由,要求齐州今年的百姓秋收上涨五成,恢复到贞观十三年的水准,然后明年,齐州百姓的秋收上涨三成,弥补这几年的亏空。”

  “这倒是没有什么,只要权万纪和阴弘智携手,尽心尽力,两年之内完成不难。”苏勖微微摇头。

  这几年齐州的发展相比附近诸州都要差,是应该让他们努力去赶一赶。

  “但是,太子和马周上奏,若是完不成,那么就将齐王调回长安,然后贬降王号,发配到偏远州郡。”柴令武的神色冷肃起来,这一手,是真的够狠,他轻轻摇头道:“关键是陛下已经答应了,而权万纪一刻也不敢怠慢,进宫一趟,没有见到陛下之后,回到齐州进奏院,稍微收拾便已经出城离开长安,回返齐州了。”

  “他已经离开长安了?”李泰惊讶的看向柴令武。

  “是的!”柴令武面色凝重的点头。

  “倒是可惜了。”李泰摇摇头,然后琢磨的说道:“皇兄为什么好好的这么压迫齐州?”

  “殿下。”苏勖看向李泰,认真的说道:“殿下,太子这是用压力,逼迫权万纪和阴弘智携手合作,毕竟一旦齐王受责,他们两人也一样都躲不过去,将来的仕途就艰难了。”

  “那他们几个,岂不是得恨死皇兄了。”李泰有些好笑。

  “殿下!”苏勖的声音重了下来,他看向李泰,说道:“太子这是最堂皇正大的治国手段,殿下不可小视,此事若是一旦有成,太子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将会大增。”

  “哦!”李泰神色终于严肃起来。

  “是百姓。”柴令武站在一旁,认真的说道:“齐州的时候,权万纪和阴弘智闹的再大,也不过是小事而已,但因此影响了民生治理,这才是大事,太子以此来强压权万纪和阴弘智用心在民生之上,恐怕在陛下,还有在看透此事的百官心中,威望要大增了。”

  “皇兄看样子,还是有些手段的。”稍微停顿,李泰看向柴令武,说道:“又或者是马周的想法?表兄,现在你去查清楚,这件事情,究竟是谁的想法,若是太子最好,若不是太子,最好也说成是太子,说不得反而会让父皇反感。”

  “喏!”柴令武目光一挑,立刻拱手。

首节 上一节 168/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