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02节

  动作的明显,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机会。

  但很快,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去年底的时候,李承乾重新振作了起来,就连他在宫外收拢的死士和杀手,也全部放入了太子左右卫率,彻底交由太子左右卫率管辖。

  等于他完全失去了这批人的统掌之权。

  之后的《考工志》,还有对吐蕃的看法,年底诸事,今年的监国,一切都做的井井有条,这让皇帝和朝臣刮目相看。

  然而作为对比的李泰,在种种事情上却做的越来越不像样子了。

  这让皇帝的心不由得转回到了太子的身上。

  如今真正让皇帝彻底放心的,却是李承乾将目光放在了秋收百姓被盘剥细节这种事情上。

  ……

  “越是关心百姓收获的细节,就越是知道天下治理的艰难,越是如此就越要用心。”皇帝笑笑,轻松的说道:“去年年底的时候,他建议诸王亲耕,怕是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想法。”

  “地方之事,官员,世家,豪族,胥吏,百姓,一县,一州,一道,天下三百六十多州,便是陛下都处理不过来,太子,怕是得用心好几年,才能勉强理出头绪来,才能不被人阴奉阳违。”长孙无忌轻轻躬身。

  “越是知道天下的真相,就越知道敬畏,如今这样的敬畏,承乾终于有了。”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李承乾有了这样的敬畏,如此,在李世民东征高丽的时候,李承乾就不会胡乱的做些什么。

  这样皇帝在辽东放心,太子在长安用心。

  天下大安。

  长孙无忌彻底的松了一口气,从一刻起,皇帝再没有了废太子的想法。

  起码这几年是没有了。

  “还有一件事情。”长孙无忌抬起头,看向皇帝说道:“太子修建道观的事情也已经有了进展,楼观道的尹文操将吐蕃人送上的那座金佛彻底的熔了。”

  “熔了?”李世民惊讶的抬头,随即轻轻摇头道:“这样子天下佛门怕是和他这个太子关系不会那么好了。”

  “佛门而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又倒过去了。”长孙无忌对于这些事情并不担心。

  得罪了佛门,佛门宽容,但是得罪了道门,道门小气,说不定会记你多少年。

  “臣真正在意的,是太子将东宫一些陈旧不用的衣裳捐奉了出去。”长孙无忌说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眼睛里带出了一些泪花,甚至有些哽咽的说道:“其中有不少,就是皇后在的时候赐给太子的衣裳。”

  “唉!”李世民微微一愣,许久才长叹一声,轻声说道:“承乾有孝心啊!”

  “所以臣在想,臣的府里,是不是也有一些旧衣裳可以捐奉出去。”长孙无忌说完,沉沉的叩首下去。

  “你是在问,朕可不可以将皇宫的一些旧衣服也捐奉出去,对吧?”李世民的声音很轻,他抬起头说道:“观音婢在世的时候,也希望能够惠泽百姓,无忌,你传旨,让内侍监去做吧。”

  “喏!”长孙无忌沉沉叩首,然后缓缓的起身,退出乾阳殿。

  刚走了一半,长孙无忌突然回身,拱手道:“陛下,还有一件事情。”

  “什么事?”李世民的情绪收敛了回来。

  长孙无忌拱手道:“启奏陛下,臣问过太子关于编修《后汉书》之事,太子说,东宫当初之所以不编修,就是觉得这种事情还是交给魏相,房相和臣来负责把控的好。”

  皇帝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随即他有些好笑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是你自己想要插手吧。”

  “臣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查缺补漏的地方。”长孙无忌轻轻笑笑。

  皇帝脸色郑重起来,轻轻敲敲桌案上的竹简,最后说道:“《后汉书》毕竟是青雀在编修,这样吧,到了年底的时候,看看他们的成果如何,若是不成,便打发回去,由你主导编修。”

  “喏!”长孙无忌轻轻躬身,李泰终究只是个亲王,他的动作可没有太子那样坚固而不可动摇。

  ……

  长安,东宫。

  光天殿。

  郑霜儿坐在李承乾身侧,有些担忧的看着眼前的堂姐。

  李承乾回过神,看向郑楚,说道:“你继续说。”

  “喏!”郑楚有些苦涩的躬身,说道:“臣妾自从遇劫,回到雍州之后,雍州府就扣住了亡夫的尸身和遗物,年前的时候,还不让臣妾一家人离开长安……直到年后,父兄需要回去任职,就将臣妾和女儿暂时留在了长安,谁知道这一留就又是大半年。”

  “孤以为你们已经回到范阳了,没想到竟然还在长安。”李承乾忍不住的皱起眉头,说道:“可是从当初尹府君,到如今的陈国公,都不想放卢护离开,难道卢护身上真的有什么东西?”

  “臣妾也不知,那些东西都在雍州府,就算要查也查了许久,也该有结果了。”郑楚的言语当中带着一丝抱怨。

  李承乾点点头,抬头看向一侧的李安俨,说道:“安俨,你去将贺兰和戴至德叫来,孤想查阅一下,这件案子所有的文档,孤要看看,究竟是什么地方遗漏了。”

  说这句话的同时,齐知玄的身影莫名的从李承乾脑海中跳了出来。

第111章 调查平康坊,火烧雍州府

  光天殿中,李承乾翻阅着手中的档案,最后他抬头看向默默垂泪的郑楚,沉吟着问道:“对于那个高丽婢,你可有什么印象吗?”

  郑楚茫然的摇摇头,随后苦涩的说道:“妾身从来就不知道什么高丽婢的事情,也从来不知道有那扇暗门的存在。”

  李承乾看向站在一侧的戴至德,问道:“大理寺原本的调查方向是高丽婢那里,后来崔千死了,也是朝那边查的,怎么,是死路吗?”

  “回殿下。”戴至德拱手,认真说道:“平康坊那里,高丽婢一事似乎牵扯到不少人,就连陈国公和孙寺卿似乎都不愿意得罪深查。”

  戴至德不是没有试图深入调查,但很快就被人警告,这件事他原本也是打算要告诉李承乾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有些犹豫。

  李承乾轻轻的敲敲桌案。

  这件事情背后牵连到的是房玄龄,但房玄龄是另外一个方向的事。

  高丽婢能被抛出来,说明和房玄龄关系不大。

  “平康坊的背后是宫里,说不好查也好查,孤说句话就是了,但事情不能那么做。”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父皇当年就是因为后宫的事情,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很麻烦。”

  李承乾身为太子,本身就应该和皇帝的后宫保持距离,像李建成和李元吉那样和李渊的后宫纠缠不休的,多少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的缘故。

  可就是那样,给皇帝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所以,李承乾需要小心,别太过得罪后宫那些人,尤其他本身地位不是太稳定的情况下。

  “不过也不用担心,孤要做事,谁挡路了,就是他们的问题了。”李承乾轻轻冷笑,随即沉吟的说道:“直接查平康坊没有必要,我们要查的是高丽人,去查查,每个月高丽婢都什么时候到长安……安俨,你去一趟雍州府和太常寺,相关的文书,都给孤卡上几天,然后看看,谁去说情?”

  没必要得罪整个后宫,但如果只是后宫的某个人,李承乾轻松就能将这个人彻底从后宫碾死。

  “喏!”戴至德和李安俨立刻拱手,然后同时转身而去。

  高丽婢从营州或者扬州登陆大唐,能一路千里迢迢来到长安,这里面自然需要有足够的文碟。

  她们抵达长安后,也不是说想要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的,这需要平康坊上报雍州府和太常寺。

  如果没有雍州府和太常寺的公文,即便是她们在平康坊公开卖身,也是不可能的。

  大唐教坊司,自有大唐教坊司的规矩。

  ……

  转过身,李承乾看向郑楚,皱眉道:“卢卿的事情,虽然孤能介入,但这件事情,怕是短时间内难出结果……孤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雍州府同意卢卿的遗体葬在长安。

  至于你,看看是不是在范阳弄个衣冠冢,能够事情彻底结束了,再将棺椁迁移回去。”

  郑霜儿听的不停的点头,她转过头,看向郑楚,郑楚这个却是低下了头,一脸的苦涩。

  李承乾看到这一幕,不由得一愣,但瞬间他就反应了过来:“孤差点忘了,你没有儿子……是啊,没有儿子,回到范阳你的处境会很尴尬的,甚至说不定还会有人上门逼你收养子。”

  “殿下,要么你想想办法。”郑霜儿有些急切的看着李承乾。

  “范阳卢氏是天下大族,便是孤,随意插手怕是也要引人反感的,一个不好就是弄巧成拙,反而更加不利。”李承乾摇摇头,看向郑楚道:“要么你就在长安找个卢氏少子收为养子,这样有范阳郡公做主,范阳卢家老宅那里也不会多说什么,最多回去的时候,让人嚼嚼耳根子。”

  “父兄不在,妾身不敢随便做主。”郑楚有些为难的抬起头。

  这里的父兄,不是郑楚的父兄,而是卢护的父兄,没有他们答应,便是卢承庆也不好随意插手。

  “那就没办法了。”李承乾微微摇头,看着郑楚说道:“在长安,虽然有卢氏和郑氏,但你一个人带着女儿,怕也是不好过吧。”

  郑楚一怔,随即眼眶瞬间发红,紧跟着她就已经低下头,扑进郑霜儿的怀里哭了起来。

  郑霜儿满脸茫然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卢卿没了,即便是有所补助,怕也是一次性给完了,他的父兄在离开长安的时候,应该也拿了不少。”

  郑霜儿下意识的看向郑楚。

  郑楚哭泣声逐渐收敛,但还是低着头,满脸哀切的轻轻点头。

  “所以,她才会去岳丈府上。”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你那边的事情,卢氏不管了吧。”

  郑楚想要开口反驳,但话到了嘴边,就被悲伤狠狠的压了回去,最后,埋头在郑霜儿怀里,低声啜泣起来。

  范阳卢氏虽然家大业大,但郑楚没有生下卢护的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即便是有些补助,但拖拖拉拉是正常。

  但问题是卢护活着的时候,郑楚的日子过的很不错,现在生活水准一下子就拉了下来。

  长安居,大不易。

  没有收入,只能坐吃山空,谁都急。

  尤其对于郑楚这样没有依靠的。

  卢家不肯出手,那么她只能够去郑家。

  这也是为什么李承乾在郑家见到她时诧异的原因,因为她看起来还有些贵气,但是和李承乾最初见到她的时候差了许多。

  尤其她身上的不少金银首饰都不见了。

  长此以往下去,结局怎样很不好说。

  “殿下,妾身……”郑霜儿想要说些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法开口。

首节 上一节 102/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