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41节

  很感谢诸位老师的研究,确实帮了我大忙。虽然一篇一篇读下来让人欲仙欲死,但确实让人了解到了东汉的方方面面。

  再次感谢!!!

第32章 因地制宜【4K】

  每当王朝末年之时,总有人感慨人心沦丧。

  但什么是人心呢?

  简单来说,也就是士农工商之心。

  如果再精确一点,其实无非就是士、农而已。

  前者掌握了极大部分的权利,后者则承担了极大部分的生产任务。

  并且后者也代表着天下间数量最多的一个群体。

  黄巾之乱爆发,说明最底层的黔首小民对朝堂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凉州之乱的爆发,则说明一部分“士”也开始对汉室绝望。

  事实上黄巾之乱还没有平定的时候,凉州就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中平元年十一月,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起兵叛乱,自号将军。而他们叛乱之后便劫持了边章与韩遂这两位凉州名士,让两人统领军政,一同作乱陇右,先后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护羌校尉泠征等地方长吏。

  当然,边章与韩遂两人最初是被裹挟从贼。

  虽然两人后来将错就错真的造反了,但最初或许并没那么想反。

  如果魏哲是个方士,或许还能神神叨叨的说汉室气数未尽。

  但是几年之后的张举、张纯叛乱,那就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要知道张纯可不是白衣儒生,曾担任过中山相的他是货真价实两千石。

  至于与他一同叛乱的张举,也曾经担任过泰山太守。

  当这种两千石高官都开始反叛汉室了,那说明汉室真的没有基本盘了。

  因此之故,在邸报上看到张举的名字后魏哲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紧迫感。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看着忽生感慨的魏哲,戏志才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他虽不知道魏哲为何忽然变得急躁,但还是安慰道:“如今诸事皆备,明公又何必心急?”

  魏哲闻言当即点了点头:“唉~是我躁切了。”

  在与戏志才讨论完这期的邸报之后,魏哲便径直离开了县寺。

  他今日的工作内容,便是视察海冥船屯。

  ……

  古人观落叶因以为舟。

  经过千年来的发展,大汉朝的船只也变得多种多样了。

  其一是富商巨贾所用的游玩小艇,此类船体轻巧,会在拱篷上开有天窗,以便在自家湖泊中赏玩景色。

  其二便是“货艇”,也就是在内河运输使用的简易货船。

  这种船一般船身短而宽,首尾狭窄,中部较宽,平底,船舱在中部,船盖为拱形篷顶,可以随意拆卸,十分简便。

  如今中原郡县,便有不少河流多用此船。

  至于第三种,便是耕种所用的小艇。

  其实这种小船魏哲也没有见过,是海冥船屯的主事所言:

  “县君有所不知,这种船多附于水田旁边,船身形如月牙,船内仅有前后两道坐板,没有舱也没有篷,甚至没有甲板,十分简陋,只能用来在水田上来往运输。老朽年轻时曾在江东见过。”

  这位老师傅唤作滕煜,乃是管氏派来的造船主事。

  此人经验丰富,以上三种船只基本上入不了他的眼。

  因为他最擅长建造的,是海战所用的楼船,以及寻常贩货的海船。

  说着老者便领着魏哲上船向着一处海岛而去。

  由于海冥营这边海岛繁多,故此海冥船屯直接就设在了一处岛上。

  “此岛何名?”

  “哈哈~大家都叫船岛,老朽也就这么跟着叫了。”

  魏哲闻言也不禁笑了,不过下船之后他却不由眼前一亮。

  只见十余间石塘已然在岛上有序的排列开来。

  所谓“石塘”者,即后世所言船坞也。

  不过当下的石塘可没有后世那么宽广,就魏哲所见的这些,塘广不过六十五步,长不过三百五十三步,显然造不来什么巨舟。

  但即便如此,魏哲已经很满意了。

  只见一群操着青徐口音的壮汉一边抬着巨木,一边喊着号子,有条不紊的将一根足足有十丈长,四五尺粗的树干搬到石塘内的木架上。

  待他们安放好的之后,立刻便有一群木匠三五成群,肩挑手提着各种器具,满身飘着桐油香从另一边跑来,随后叮叮当当的斧凿之声便响了起来。

  随着一声声号子与斧凿之声此起彼伏,竟然有种莫名的韵律。

  说来也是魏哲催的紧,否则他们也不用这么急迫。

  要知道正常造船所需的木料,都需要提前阴干一年左右。

  但是眼下为了能有船用,一时间也顾不得了。

  别看他们都是造船的老师傅,但眼下这批船基本都用不了几年。

  不过滕煜倒是看的挺开,尤其是对这批流民赞不绝口。

  “县君有所不知,此间竟然有不少流民都颇懂木工之事,倒是让我等省了不少功夫,否则工期还要延长。”

  魏哲闻言当即轻轻点了点头:“若是人手不够,滕翁尽管开口。”

  话说眼下这处船屯建造的乃是管氏常用来运货的海船,平底方头,结构坚固,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适航性极强,最适合魏哲现在的情况。

  至于楼船什么的,魏哲眼下压根想都没想过。

  “够了够了,不过……”滕煜犹豫片刻后还是开口道:“这批船县君当真全部用橡木建造?”

  由于魏哲是管氏的女婿,对于滕煜这个船屯主事也算是半个主人,所以有些话他也不藏着掖着。

  “这橡木虽然质地坚硬,但老朽以往确实没有用过。”只见滕煜面带忧色道:“船只下水之后效果如何,老朽实在不敢保证。”

  以往他在青州之时,大多都是用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来建造船只,这橡木虽然也见过,可是此物多用来作精炭,供富贵人家取暖之用。

  如果不是魏哲要求如此,滕煜还真不敢冒然尝试这种新船材。

  而见他这么一说,魏哲当即洒然一笑道:“滕翁,放心吧,便是出了事儿也是我担着,管氏那边若有责问我来处理!”

  说起来魏哲也是无奈。

  没办法,谁让这乐浪郡最多的就是橡树和银杏树呢。

  尤其是在人迹罕至的森林里,十丈多高、一人环抱不止的橡树几乎比比皆是。

  如果抛开橡树不用,那么魏哲光是在木材这块就要浪费不少时间。

  所以即便知道有些鲁莽,但魏哲还是让滕煜冒险一试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橡树密度大、耐水湿、材坚重,确实是造船的好材料。除了生长周期极为缓慢之外,几乎没什么缺点了。

  也就是乐浪郡地广人稀,周边蛮夷部落也尚且没有发展起来。

  否则但凡过上四五百年,再想见到如此多参天橡树估计是不可能了。

  不过任魏哲将橡树夸出话来,滕煜还是半信半疑。

  “其实造船最好还是得用豫章楠木!”只见滕煜忍不住砸吧嘴道:“这种木材造出来的船最好,经久耐用,也只有这种木头才能打造出万斛巨舟!”

  闻听此言,魏哲顿时无语的摇了摇头。

  他倒是想要这么一艘万斛巨舟,可那是他能造的起的么?

  于是他只能无奈打断老头的呓语,询问船屯内船只的体量来。

  滕煜闻言顿时如数家珍道:“方才所造不过是三千斛的小船,长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丈,可载人三百,海河皆可通航。”

  其实这处海冥船屯所造的船只,几乎都是这个体量。

  倒不是滕煜造不来更大的,而是送来的橡树最高也就十余丈。

  再加上魏哲催的又急,他只能因地制宜,选择建造最快的船型了。

  若无意外,四个月后魏哲便可拥有一支由十余艘三千斛海船组成的船队了。

  而见他这么一说,魏哲暗自算了算,顿时松了口气,

  还好,刚好能赶上管休与三韩各部约定的交易时间。

  对了,这支船队是魏哲的,海冥船屯是管氏的,并非县寺官营。

  公是公,私是私,这点魏哲还是分的很清楚的。

首节 上一节 41/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