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4节
即便一名满脸横肉的黄巾头目亲自下场试图稳住阵脚,但被魏哲斩首后也就溃了。
眨眼间,戟、矛横陈,旌、旗倒伏,鲜血好似流水一般染红了脚下的农田。
“败了~败了~”
只见先前还悍不畏死的黄巾士卒,此刻却像换了个人般再无先前气势,只知道慌张的惊呼着,茫然失措间下意识便仓皇的向后逃窜去。
魏哲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当即领着众骑好似驱羊一般将溃兵赶往更深处。
随着一阵阵惶恐的惊呼声此起彼伏的响起,黄巾大阵终于起了连锁反应,因为其他局部战线上也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而见阵脚松动,前阵大有溃散之势后,黄巾大旗下的卜已不由的面色一白。
但相比于波才而言,卜已的军事才能显然要差一个档次。
面对皇甫嵩的试探性攻击,他不仅分不清哪处是虚,哪处是实,而且竟然选择尽数支援,甚至连中军处的预备部曲都调上去了,果然立刻就稳住了阵脚。
但汉军大纛处的皇甫嵩见状却不忧反喜,见卜已没有后招心中顿时大定。
以有备击无备,必胜!
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北军长水、射声两营以及三河骑士等汉军精锐倾巢而出之后,在皇甫嵩精准的进攻下黄巾军左支右拙,最终土崩瓦解。
黄巾帅旗下,卜已见状脸色立即变得惨白,知道大势已去。
但很快他便回过神来,立刻迅速翻身上马,逃之夭夭。
于是黄巾军丧失了最后一丝反败为胜的可能,彻底一溃千里。
……
随着东郡黄巾军大溃,东武阳城外的大战也接近了尾声。
由于卜已逃窜时并未做后续布置,故此遍野的黄巾溃军逃亡时完全不成章法。在汉军的追击下,这支黄巾军几乎算是全军覆没,此战仅斩首便有七千余级。
然而有所得便有所失。
因为率先弃军而逃,导致汉军遍搜周边也没有找到黄巾渠帅卜已。
与此同时,满身血污魏哲在战场遍寻不得卜巳后,略做思索便下令道:“走,去仓亭津!”
说罢他便果断拨马向北疾驰而去,太史慈、钟扈等人也不问缘由,立刻纵马紧随其后。
幸好,魏哲这回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
由于魏哲等人是径直赶往仓亭津,期间并不需要躲避追兵或绕行,导致他们在最后时刻及时赶到。
一方是全无战意,一心只想逃窜的溃兵,另一方则是士气正盛的汉骑。
什么样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在太史慈以连珠箭射落卜巳身旁的几个亲卫后,魏哲率众骑仅一个冲锋便将这群人彻底拿下,而随着长铍掠过,卜巳的首级终于成为魏哲的战利品。
……
两个时辰后,天色渐黑,东武阳城外的汉军大营渐渐被夜幕笼罩着。
而皇甫嵩的中军大帐内,此刻则是一片欢声笑语。
当看见魏哲带回了卜巳的头颅后,帅位上的皇甫嵩当即抚须而笑:“自此东郡无忧也!”
帐众诸将闻言看向魏哲的眼神顿时满是羡慕,恨不能以身代之。
不过在得知魏哲擒杀卜巳的全过程后,皇甫嵩却忽然含笑的看着他道:“你又怎知卜巳一定会走仓亭津呢?”
魏哲闻言也不隐瞒,当即有条不紊的解释道:
“自五月来将军与朱中郎先灭波才于阳翟,后杀彭脱于西华,一举平定了颍川、汝南、陈国等三郡黄巾。大河以南的黄巾只剩下盘踞宛城的南阳黄巾还在苟延残喘。并且旬日前将军与朱中郎分兵后,南阳黄巾也陷入了汉军的包围之中,眼看时日无多矣。”
“故此卑职料想卜巳应该不会南逃,而是准备北窜广宗,投奔张角。”
毕竟天下黄巾之中就要属冀州黄巾的实力最强,这对卜巳来说无疑是个安全区。
即便广宗城外也有卢植率领数万汉军威胁着,但总比宛城那种死地好。
当然,如果卜巳愿意就此隐姓埋名,那么魏哲也认了。
与此同时,只见魏哲以剑鞘为笔在帐中空地画图示意道:“战前卑职曾经探查过周围地形,东武阳城紧邻大河,附近唯有仓亭津可渡,故此卜巳若要北窜广宗,必经此处。”
随着魏哲话音落下,帐中诸将看他的眼神又是一变。
先前认为他只是运气好才蒙对方向、捡了便宜的众将,此刻都不由收起了轻视之心。
上首的皇甫嵩更是欣赏的看了魏哲一眼,而后便唤他入座。
随即皇甫嵩则对左侧首位的护军司马傅燮满意的颔首道:“南容,此战你部当为首功,我必上书天子,为尔等请功!”
魏哲这才知道,原来卜巳部另外两个小渠帅张伯、梁仲宁竟然都被傅燮率兵生擒了。
所以此战说傅燮部为首功,还真是一点都没有水分的,毕竟魏哲也是傅南容麾下。
不过傅燮闻言倒是丝毫没有得意之色,依旧面色肃然道:“职责所系,分内之事尔。”
见此情形皇甫嵩也没在意,毕竟傅燮的刚直朝野皆知,在皇帝面前他也这样。
这其实也是魏哲不愿意转投孙坚麾下的原因之一。
对于当下的魏哲来说,傅燮这个上司还真的要比孙坚这个汉末诸侯更合适。
因为傅燮是个君子,但魏哲不是!
第4章 大汉底蕴
从中军大帐出来后,魏哲便随傅燮回自家营地。
因入夜后除传令兵外军中不准纵马,几人都是步行离开。
傅燮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其他四人看向魏哲的眼神便有些复杂了。
与孙坚相似,傅燮这个护军司马也是别领一部,麾下有五曲义从。
事实上这也是洛阳朝堂针对黄巾军人数众多而制定的变通之法。
即正卒的规模不变,而临时征募这些义从精勇成军,以朝臣统之。
如此一来,不仅惠而不费,还能降低地方作乱的风险。
傅燮与孙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得以升官。
但与孙坚不同,傅燮为人刚直方正,从不招揽部曲,身旁仅有两个老仆伺候,即便这已经是军中人所共知的潜规则。
不仅如此,平日里此人行事更是一片公心,令魏哲都有些惭愧。
比如此刻,入营后傅燮见太史慈与钟扈甲胄多有残破,当即颔首道:“此战辛苦了,有什么需要尽可直言。”
跟随傅燮这么久了,魏哲也知道他的秉性,顿时也不客气:“多谢司马,其他倒还好,就是甲胄兵器需修补,另外营中伤药不足,战马亦是损耗不少。”
闻听此言,傅燮略做沉吟便颔首道:“甲胄兵器与战马明日我会着人送来,至于伤药……需再等一日,东武阳城残破,需从他处筹集。”
此言一出,其他四位军侯看魏哲的眼神那叫一个羡慕。
但是再羡慕他们也没办法,谁让傅燮一视同仁,不搞什么远近亲疏呢。
他们也想要战马,但谁让傅燮麾下就魏哲这么一个骑将呢。
而且魏哲麾下辽东义从的战斗力甚至不输三河骑士,这让他们想要战马都没脸开口,傅燮更是不会同意。
可以说魏哲在傅燮这里享受的完全就是亲卫的待遇,孙坚能挖走才怪。
当然,傅燮一片公心,魏哲也以诚相待。
至少从军至今,只要该他完成的任务魏哲从来没有打过半点折扣。
……
且不说其他人对魏哲如何羡慕。
回到自家帐中,钟扈依旧难掩兴奋之意。
“军中数万人搜罗卜巳而不可得,却被郎君擒杀了,这份大功也不知道朝堂会如何封赏?”
太史慈闻言亦是一脸好奇道:“那卜巳乃是东郡黄巾渠帅,此功纵然不得封侯,应该也能任一郡太守吧?”
闻听此言,魏哲不由苦笑的摇了摇头:“哪有这么容易,那可是两千石!”
不过魏哲心中也清楚,最主要的还是他朝中无人。
倘若他出身大族世家,那么即便只是小功也能大赏。
因为功劳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理由,就比如曹操。
他苦求一官身而不可得,可曹操成年就被举孝廉,起家就是洛阳北部尉。纵然打死了宦官蹇硕的叔父,转身也照样升迁为顿丘县令。
黄巾之乱方起,他便被拜为秩比两千石的骑都尉,年未而立,曹操就已经站在很多有志之士可望而不可及的终点上了。甚至即便他现在躺平什么都不做,日后照样能继承一个费亭侯爵位。
啧啧~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魏哲承认,对曹操的嫉妒让他有些面目全非。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这是羡慕不来的,而在打发走了钟扈与太史慈两人后魏哲心里也忍不住暗自估量:“虽然朝中无人,但这样的功劳得一大县县令应该不成问题吧?”
按汉制县有大小之分,不足万户为长,满万户为令。
县长的品秩一般在六百石与三百石之间。
而县令的品秩则基本上在千石与六百石之间。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