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0节

  “不错,有点脑子,倒非一般武夫。”张岐闻言当即微微颔首道:“那就这么报上去吧,早早了结,本府的面子也能好看些。”

  毕竟年年东夷入寇,好不容易有个捷报也算他的政绩不是!

  至于死了几家豪强,张岐则懒得在意。

  只要证据说得过去,只要魏哲没有屠尽带方县豪强,这些都不是问题。

  重点在于秽貊蛮夷的首级有多少,这才是值得他多看一眼的……

第25章 以史为鉴【45K】

  中平二年,春正月丁丑日。

  秽貊寇乐浪,围带方,带方令魏哲率义兵灭之。

  ——

  这便是朝堂对此事的记载,寥寥数语,并无多少人在意。

  不过洛阳那边不当回事儿,此事在乐浪郡周边却传的沸沸扬扬。

  不少东夷部落都记住了带方令魏哲这个名字。

  虽不知道此战详情,但能全歼索卢部四千骑已然足矣说明一切问题。

  经此一遭索卢部都不能说是元气大伤了,而是直接分崩离析。

  尤其是在得知索卢虎被阵斩之后,周遭秽貊部落直接一拥而上将索卢部给瓜分的干干净净,倒是省去了魏哲不少麻烦。

  不过有一点,这些人在瓜分了索卢部的草场之后,都默契的避开带方县一带,这便是畏威而不怀德。

  一来一去,倒是让带方县周边的生存环境改善了不少。

  ……

  翌日,带方县寺。

  “子义,恭喜了。”

  当太守府的郡吏离开之后,戏志才便笑着调侃道:“今日总该请我喝一杯了吧?”

  闻听此言,太史慈顿时哈哈大笑道:“请!都请!”

  这次秽貊入寇被歼魏哲虽为首功,可太史慈的功劳也不小。

  再加上太史慈在黄巾之乱中也立下过汗马功劳。

  故这次以前后军功,太史慈终于被封为带方县尉。

  二十岁的年纪就能出任一方大县的县尉,也难怪太史慈这么高兴,太史慈之母管氏更是觉得自家儿子跟对了人。

  当然,魏哲也有封赏,尚书台选部曹将他今年的考课评为“最”。

  并且对于魏哲在带方复置“屯田六部”的请求,尚书台也予以同意。

  而这才是最让魏哲高兴的。

  话说在边郡屯田向来都是大汉朝的旧例,意图通过屯田解决边军的粮食问题,譬如光武帝时就曾经在并州边郡广为屯田。

  只是随着朝政混乱,绝大多数的边郡屯田后来都渐渐废弃了。

  比如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早年间也有不少屯田,可随着塞外蛮夷的日渐蚕食,最终都陆陆续续的荒废了。

  ……

  “田氏、张氏一除,明公的根基算是稳了!”

  当夜在太史慈的家宴上,戏志才忍不住如此感慨着。

  闻听此言,魏哲顿时深以为然。

  说实在的,即便魏哲自己都没想到这次的收获这么大。

  虽然他只灭了阳丘田氏、昭明张氏两家豪强,但是抄没的田亩却足足有五百三十六顷,至于粟、麦、豆、糜、苜蓿等粮草,更是足足堆满了十三个粮仓,总计估计能有十万石之多。

  要知道带方县的《垦田租簿》上也不过仅记载了七百六十八顷田亩。

  数日前魏哲下令收缴田赋时,报上来更是只有三百二十七石税粮。

  并且经过搜检,这次所获徙附、奴客、仆役,足足有七千多人。

  至于铁矿、盐田、铸坊匠所就不用说了,反正都比官营作坊强。

  简单来说,就是这次魏哲直接缴获了半个带方县,也难怪先前田文等人那么嚣张。

  正是靠着这些隐匿的人丁、田亩等物,才使得地方豪强日渐强盛。

  也就是带方偏远苦寒,要是在人烟稠密的中原郡县,稍微大一点的地方宗族就能聚集青壮数千人抵抗官府,豪族大家占田数百或千顷也是寻常事,地方势力想要解决远不像带方县这么简单。

  倘若易地而处,魏哲还真未必敢像对待阳丘田氏一样在内陆行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在短期之内,魏哲是不需要担心粮草问题了。

  而且如此多的生产资源,魏哲也要想办法消化掉,否则就真是暴殄天物了。

  当魏哲谈到这个话题时,戏志才亦是微微颔首。

  毕竟倘若处置不好,百姓最后恐怕还是要脱籍流亡,托庇于豪强门下。

  于是当太史慈与钟扈拼酒的时候,两人索性就在一旁讨论起如何安置。

  只见戏志才问道:“不知明公准备如何处理那七千多俘虏?”

  当着戏志才的面魏哲也不隐瞒,直言道:“田张两家门客及嫡脉族人俱入铁矿劳役十年,至于其他各房族人遣散各乡社,不得令其聚居。”

  戏志才闻言不由一惊,却是没想到魏哲如此杀伐果断。

  毕竟挖矿十年几乎与死无异,也就是说起来好听罢了。

  但是没办法,有孙策这个案例在,魏哲可不敢心慈手软。

  不过对于其他托庇于两家门下的徙附、奴客魏哲就没这么严苛了。

  只见他一边思索一边开口道:“至于其他黔首……或可令其与黄巾流民一起屯田。”

  毕竟无论是中原的黄巾流民,还是辽东的豪强奴客,都不过是无地流亡的可怜人罢了。

  然而戏志才闻言细细思量片刻之后却摇了摇头,反问道:“无功者安居乐业,何以赏功?”

  此言一出,倒是将魏哲问住了。

  对呀,那些黄巾流民拼命才获得的待遇,凭什么俘虏随随便便就得到了?

  这不是小气不小气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公平”二字。

  一旦魏哲赏罚不公,那无异于自损威望。

  尤其是在这些黄巾流民初来海东,人心未定的时候,魏哲更要讲信誉。

  念及此处魏哲灵机一动,顿时有了个主意。

  只见他若有所思道:“或可将屯田两分,一为军屯,一为民屯。使二者待遇有别,如此既可赏功,又可屯田积粮,如何?”

  见魏哲这么一说,戏志才立刻眼神一亮。

  “明公这是欲改屯田旧制?”

  毕竟以往大汉朝虽有在边郡屯田的习惯,但却没有这么多说法。

  魏哲闻言也不掩饰,直接点了点头,而后详细解释道:“民屯之制,可令五十人为一屯,设屯长;十屯为一镇,设劝农使。由县中供给马牛、农具,待收获时十税五,无需服其他徭役。”

  闻听此言,戏志才不由得轻轻点了点头。

  他是见识过苦日子的,自然知道当下大汉朝的小农黔首的压力有多大。

  别看当下的田赋为「三十税一」,但却依旧不断有小农卖田为奴。

  为何?还不是其他徭役赋税太多了,普通小农实在无法承担。

  实际上这些奴客在耕种豪强之田时,一般都要见税十五,也就是对半分,并且豪强可不提供什么马牛、农具,往往都需要自家承担。

  可即便如此,对于那些失地黔首来说已经算不错了。

  所以只有那些不知民之穷苦者,才会感慨黔首小民不知礼节荣辱。

  “那军屯呢?该用何制?”

  “军屯大致类同民屯。”只见魏哲驾轻就熟道:“可令十人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一屯,设屯长;两屯一曲,设假军侯;五曲一部,两部一营,设假司马。由县中供给马牛、农具,待收获时官四私六,无需服其他徭役。”

  说到这里,魏哲补充道:“若无意外,屯田营地不变,凡军屯者俱为屯兵,且耕且战,驻守一方。”

  之所以用军制编户,就是为了在战时便于指挥。

  简单来说,就是让农兵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屯兵与屯民?”

  听到这里,戏志才顿时忍不住拍案叫绝。

  “明公实乃王佐之才也!”

  戏志才越往深里思量就越觉得魏哲此策妙不可言。

  “不仅如此,屯兵与屯民亦可上下流通,以做奖惩。”只见戏志才目光炯炯的说道:“屯民未必无胆,屯兵亦未必斗志不变,如此能战者、愿战者便可多食,善战者则可提拔入正卒之列!”

  听他这么一分析,倒是让魏哲又发现了一项妙处。

首节 上一节 30/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