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75节

  他开心,他轻松,他很想永远这般愉悦下去。

  但他要离开了。

  快乐的时刻总是短暂,正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一天,李过正式带领闯军余部向乞活军告辞。

  闯军原先的两千士卒膨胀成三千五百。

  没有要任何物资,李过父子骑着马儿在城郊与乞活军大帅告别。

  乞活军表示过挽留,但李过并没有接受。

  他与来亨骑马离开,却撞见几位部下属向他请罪——他们被乞活军的上下氛围与制度文化深深吸引,希望带着部众改投乞活军。

  几人心知改换门庭意味着背叛,也做好受死的准备,即使李过要杀他们,他们也不做任何反抗。

  但李过没有挽留,而是像个家中长辈一般,叮嘱即将远行的年轻人——

  即使彻底投靠过去,也要牢牢遵守乞活军的军纪,不能违反对抗。

  那几人获准之后难掩心中喜悦,感谢完昔日老大后,便带着部众匆匆返回乞活军序列,也是一千五百人左右。

  李过麾下的部众再次回到先前遭遇乞活军的两千人,仿佛做了一场不属于他的美梦。

  他望着部众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忽然他调转马头折返回去,一直小跑到距离乞活军百步的位置,方才勒马停住。

  “在下陕西米脂人,李过,有幸能与诸位好汉并肩作战,日后江湖再见,无论是敌是友,我李过决不加害诸位性命。”

  李过说着,弯腰从小腿侧面掏出一把小刀,削掉一缕头发抛在空中——

  “我愿削发立誓,与诸位立下一生之盟!”

  “一生之盟!”眼见听见话语的乞活军老兵也纷纷割发,朝天吼出坚定的誓言,李过笑了。

  一生之盟,一生无悔。

  他勒马掉头,策马前奔,越过平坦的大地,马蹄在身后溅起带水泥花。

  “等等?他刚才说他叫什么?”

  “好像是陕西米脂人,李过?”耳朵较好的玩家听出了大概。

  “等等!李过?”有人发现重点,“是那个年龄比李自成大,但辈分比李自成小,绰号一只虎,忠心耿耿替李自成打江山。

  明亡之后扛起农民军反清大旗,不计明廷围剿的前嫌,毅然决然建立抗清统一战线,即使被明军狠狠坑过一次,还是选择顾全大局配合明军作战,被誉为南明时期最大良心的李过?!”

  “是,就是他!”

  “卧槽!这下尼玛错过了!他可是明末清初最忠心、最有良心的武将之一,按三国视角就是关羽赵子龙,换成卡牌游戏,就是顶级SSR!”

  “那还不快给他拿下!”

  这是古代武将收集爱好者,一看见这种品行优良,还有能力的武将就想收入碗里来。

  “唉迟了,他跟部下离开了。”

  “算了算了,下次一定。我们连他的忠心部下也能‘牛’过来,以后也能把他从李自成身边牛过来,时间还长,慢慢牛。”

  ……

  商城西部边境某大户庄内,听闻乞活军大胜的士绅们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都没想到乞活军在自称十万的官军围剿下,还能幸存下来并获得胜利。

  更可怕的是,乞活军区区八百人就把十万官军一战冲垮,简直比当年张辽威震逍遥津还要恐怖。

第92章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

  不是官军不努力,奈何乞活贼万人敌。

  也有士绅觉得乞活贼确实赢了,但绝不是传言“八百破十万”那般夸张。

  官军当是精兵上万、辅兵数万。而贼寇是悍匪数千,胁从数万,总计四五万人。

  虽说官军仍是多数,但贼寇自有奸民协助带路,又熟悉本地地形与水情,打败骄傲自大的官军也不算夸张。

  今日官军惨败撤退,怕是一年半载也没法踏足豫南之地。

  心怀大明的士绅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贼寇一步步做大。

  原本官军输掉一仗也不打紧,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吸取教训,调集更多兵马四面围剿乞活贼,依旧能夺下胜利。

  可眼下正是多事之秋,东虏入寇的消息已传到豫南,而各地征讨贼寇余孽的消息也多有耳闻。

  纵使士绅们不懂兵事,也知道多线作战的艰难。

  沦陷区的士绅们愈发焦急,好不容易盼来的大救星败走,自己只能继续“委身”贼寇忍辱负重。

  “沦陷区”的士绅大可以带着金银细软逃往别处,但他们的房屋、店铺、隐田、人脉,乃至缴纳“罚款”后还剩下的田亩,都是带不走的“资产”。

  他们哪里舍得放弃这些资产?

  其实还活着的士绅跟贼寇也不是解不开的深仇大恨,什么“罚款”,“没收额外田亩”,做了就做了。

  真正使他们不悦的是,贼寇对待士绅的恶劣态度。

  老爷们都是祖上,或是这一辈出过官老爷的体面人,自然是孤傲清高的,委身侍贼说出去也不好听。

  你泥腿子出身、非正统的反贼,不来三请四接主动“追求”老爷,还想着老爷眼巴巴跪着“倒追”贼寇么?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若是乞活贼与先前想要做大的反贼一样,待人亲切有礼,礼贤下士,再宣布保护士绅的生命财产安全,挑几位本地素有名望的士绅担任“善后委员”。

  借着这次“八百破十万”的震天大胜,他们说不定半推半就,跟着乞活军混下去。

  军绅合体之下,不出两年可将豫南州县打造成“铜墙铁壁”,五年长期割据,十年称王世袭。

  纵使朝廷抽开身来围剿乞活贼,也休想短时间内打回来。

  可惜贼寇冥顽不灵,不懂基本的治国之术,也没试探性举办“人才科举”,成天跟没文化的泥腿子瞎混,真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这能铸就宏图霸业?

  对一个不能成事的反贼,士绅们自然没有投靠的心思。

  “隔壁县的老袁头昨日被乞活贼灭了满门!”

  “啊?”

  闻言者心头一惊,老袁是“士绅联盟”的一员,也是自愿留在贼寇治下,“表现优异的大善人”。

  贼寇要追缴欠税,他便一一补齐,贼寇要按新税法“盘剥”富户,他也照实缴纳,毕竟老袁在南侧山谷还有大量隐田没交税,压力不大。

  如此准时纳粮的大户在贼寇眼里应是良民!

  这种人怎么会被乞活贼突然灭满门?

  “贼寇带兵直扑老袁庄子,一点也没犹豫,仿佛事先就查清老袁底细。”

  “当日举义大会,诸多良绅亲自出席,一定是那晚有内鬼记下了平日里与贼寇友善的——”

  其他敢于参会士绅,大多数躲在未沦陷区,派遣一个微不足道的庶子参与,即使亲自参与的,也会尽快逃回固始。

  只有那些忠肝义胆的真勇士,才敢待在沦陷区还参加“举义大会”。

  本来他们赴会的时间与路线都是秘密,动员的乡勇也是旁系的旁系,或是拐弯数道,托个中间人花钱雇佣一批糙汉子,不可能泄露。

  “天杀的内贼,背后告密祸害良人,就不怕遭报应吗!”

  “如此说来,也是有内贼作乱,官军才会落得大败下场?”

  “那是自然。贼寇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若不用计,如何大败十万官军!内贼可恨,奸民可恶!还有那李家小子也不出全力,着实可恶!”

  “话不能这么说,那李小友的乡勇也被贼寇杀得惨败,据说残存的壮士皆被抚台老爷收编做了标营官兵。”

  “呵,能在抚台身边做事真可谓一步登天,便宜那些泥腿子了。”

  一名士绅语气里充满酸气,贱胚子也能攀上巡抚,而自己堂堂人才却要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

  这世道真是不公啊!

  “不管怎么说,眼下当务之急是揪出内鬼,我近日觉得罗山曹家不对劲,行迹十分可疑,兴许就是他……”

  “胡说八道!曹贤弟与我家三代之交,怎会做出如此卖友求荣、委身侍贼的卑劣勾当!”

  “那就是光山罗家……”

  “没有实证,莫要胡乱指认!还没赶跑贼寇就自己人先斗起来,成何体统!各家回去后注意些,若有暗通贼寇的子侄、家奴,尽管家法伺候!”

  “说来说去那李小子也脱不开干系,这些日子他不知捞了多少油水,随便凑出数千乡勇,也能给官军多添几分胜算,他倒好,就出八百人!”

  “这你就想岔了,那李小友虽没派遣多少乡勇,但收的钱粮税银都有看得见的去处——开荒垦殖,开山挖矿,整顿屯田,修桥铺路,打造兵器甲仗。我看他不仅在做事,做的比寻常县令还要好,若我为他上官,定给他上上的考评。”

  “我看你是秋收的时候,被那小子免了钱粮吧,处处替他说话?”

  “公道自在人心,李小友做的点点滴滴,都是诸位有目共睹,绕是我看不惯他扒皮的作风,但这几桩事做的漂亮,我就认。”

  这名士绅的发言引起好几人的共鸣,大家虽说不喜欢吝啬、严厉的人,但对方要是做了好事,他们并非牲畜,也能看得明白。

  当然,有渐渐认可李牧这位“善后总办”的,就有执意认为李牧是故意不做“实务”的。

  “大敌当前,应当集合全力剿灭贼寇,修再多路面桥梁,垦荒再多田土,等贼寇杀过来,还不是白白便宜贼寇?”

  “李小友当初放走贼兵,便已跟贼寇定下互不‘君子协定’,这才保住此地百姓数月安宁,不然你还能安稳坐在这里说话吗?”

  “胡说!分明是那厮与贼寇互相勾结,怕不是早已暗中投靠贼寇,替他们看守县城,暗中援助物资!”

首节 上一节 75/3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