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247节

  这正给黄台吉出兵教训朝鲜的口实。

  朝鲜王毕竟是在他面前三拜九叩的臣属,哪有君主下令,臣属不尊的。

  他派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统领剩下的外藩蒙古士卒,讨伐不臣的朝鲜。

  表面上是给外藩蒙古抢劫消怨的机会,实则是防止他们进入辽中平原,就撒丫子跑回草原,甚至带崩蒙古八旗的心态。

  大清的元气不能再分散了。

  大清的核心力量拢共就满蒙汉旗兵,蒙古汉军也是靠着满洲丁口压制着,才能维持如今的大清局面。

  满洲八旗的丁口本就不多,还经历几场损失惨重的败仗,即便算上留守辽东的满洲兵估计也跌破六万五千,眼看就要压不住蒙汉旁系。

  一旦大清皇帝兵败绕路的屈辱消息传回辽东,并且亲眼看见数万垂头丧气的八旗兵,大清上上下下所有臣民都会震动,他就是想积攒撤去草原的人力、物资也恐怕不能如愿。

  由此,黄台吉打破萧家关那天起,便派出一百骑术老手,一人五马,一路上尽可能星夜兼程赶去沈阳报信——

  不说皇帝兵败绕路,只说清兵驱逐南朝兵马、收复辽南之地。

  可惜明军善于舟船,吃了败仗也能迅速退回安全岛屿。

  黄台吉本想好好安顿辽南诸城,奈何朝鲜国内不稳,他急需调兵前去稳定局势,以免藩属朝鲜变成敌人。

  短期内他难以迅速返回辽东平原,只能让辽东各地守军安稳坚守。

  而背嵬军一战不成,很可能故技重施——顺着河流深入辽东腹地。

  他任命退休赋闲的代善总领全局,不可轻易浪战,务必坚守待援。

  他料想背嵬军就算真有一两万兵马,在熊岳驿、萧家关阵亡数千,最多还剩一万兵马,凭借沈阳、辽阳、海州诸城的守军,应该能进一步消磨背嵬军的有生力量。

  待他返回辽中平原,还有与之决战的余裕。

  只要消灭掉背嵬军,这辽东就还是大清的辽东。

  ……

  然而收到消息的代善只叹皇帝的传令晚了几天,海州,辽阳等等卫城屯堡的守军皆因主动出击遭遇惨败。

  辽阳及其周边的败卒陆续逃回,辽阳城此时怕是已经落入敌手。

  诸多负面消息犹如雪花般传入沈阳——

  满蒙汉旗丁损失严重,各堡、庄园的奴隶接连暴动,就连一些忠诚的包衣也自发剪断鼠尾辫,加入背嵬军的伐清大军。

  按照陛下预估的万余背嵬军已然膨胀成数万,而陛下的大军仍远在朝鲜,还不知道何时返回。

  在主力大军返回之前,他所能依靠只有全城的旗丁。

  他下令沈阳内外所有十二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满蒙汉旗丁全部自备武装、粮食进驻沈阳城,城内妇孺也得参与后勤。

  如此“杀鸡取卵”的做法也才勉强凑出两万五千旗丁。

  诸多包衣叛敌的消息,导致代善根本不敢信任汉人,只是优中选优挑了一万五千相对忠诚的包衣加入武装。

  全城战斗人员集结四万战辅兵,然而人多了耗粮也多。

  代善按照一个月存粮的额度向四周的屯堡、庄园摊派,就算抢走奴隶过冬的口粮也要筹措!

  眼下已经不是担心奴隶愤怒的问题,而是大清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沈阳聚集着各路八旗贵族、将官的家眷,同时也是大清行政官吏的核心首脑。

  一旦沈阳陷落,家眷、官吏尽丧敌手,不仅对清兵士气是重大打击,还会让大清的行政能力倒退回部落状态。

  代善不可能一言不发地舍弃沈阳,撤去抚顺以东的老家。

  毕竟只有沈阳这般大城才能容纳这些达官贵人,有舒适的设施与房屋过冬。

  谁也不知道背嵬军裹挟着“奴隶”杀到哪里——他接连派出辽阳侦察的探马几乎无人返回,仅有一些识途的战马跑回。

  万一他下令全员撤回老家,却在半路上遭遇敌兵,那就失去了守城的优势。

  而皇帝陛下再三嘱咐莫要出城浪战,海州辽阳兵败也是这般教训。

  不过代善不用纠结守城,还是回老家的问题了。

  因为背嵬军集结的数万战辅兵已经跨过浑河,朝着沈阳城扑来。

第243章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二合一大章)

  代善透过千里镜向南张望,一个怪异的球形风筝早在敌兵渡河前就悬在半空,用一根粗壮的麻绳连接地面。

  他这些天时常看见怪东西从南边飞来,抛下数百张宣传“反清言论”的黄纸。

  有些风筝撒完黄纸便会落在远处,竹篮中跑出名士卒到处厮杀。

  这些士卒勇武的很,就算被抓住也是宁死不降的顽固态度,更不肯透露这球形风筝究竟是何物。

  接连数百敌兵降落辽中平原搅得各路庄园、屯堡不得安宁。

  而在球形风筝下,约莫两三万明军战辅兵有序渡河,而在东南一角也有两三万明军架桥渡河。

  代善分不清谁是战兵,谁是辅兵。不少明军披着清制布面甲,五颜六色的极其显眼。

  数百面五颜六色的旗帜随风招展,其中便有屡次挫败大清的背嵬军镶黑旗。

  那些镶黑旗帜囊括下的背嵬军精兵不下七千,数十面镶黑旗仿佛涌出一股股黑烟,在高空凝聚成一条附带黑色条纹的白色骨龙,笼罩在沈阳城上空,直勾勾地盯着全城八旗军民,仿佛要将所有旗人一口吞下。

  糟糕的是今日凌晨细作传回消息,代善睡醒才查看内容——

  南朝皇帝御驾亲征,此时大概走到松锦一线。

  连南朝皇帝也要插一脚辽东事务了,代善忧愁地想,黄台吉果真击败了背嵬军么?

  南朝诸公一向警惕皇帝出京,怎么会“放任”皇帝领兵出征?

  除非发生了什么决定性的大胜利,使得朝廷诸公没底气劝诫皇帝,而皇帝本人也不觉得征伐辽东是冒险。

  背嵬军奇袭辽东拿下多座卫城屯堡,但胜利还不够大,不足以打动皇帝违背百余年的“祖制”御驾亲征。

  唯有一种可能,他大清皇帝在辽南遭遇重大失败。

  黄台吉不仅没有收复辽南,也没有征伐朝鲜,只是丧家犬一般绕过背嵬军设下的坚寨,踏上千余里的远路。

  代善懂了。

  这就是为什么黄台吉还没北返,莫名其妙就要“征伐”朝鲜,以及南朝皇帝御驾亲征的真正原因!

  南朝皇帝御驾亲征,必定簇拥着数万明军精锐。

  即便他此刻挡住数万明军、守住盛京,辽中平原各地的统治也摇摇欲坠,说不定要退回赫图阿拉像那般去过苦寒日子。

  黄台吉啊,黄台吉,大清的江山都全靠你了。

  你可千万赶回辽东,挡住南朝皇帝的东征军队啊。

  而他现在身处的境遇也不佳。

  代善下意识环顾四周参差不齐的守军,一些低于十六岁,乃至十二岁的旗丁就像一个个没断奶的小子。

  相比孔武有力的壮硕明军,这些半大小子真的能守住盛京?

  额头汗涔涔的,代善不由得紧抓墙垛粗糙的墙面,十指的指甲几乎要抠出血来。

  盛京攻防战会是一场恶战,一场消磨真满洲更多骨血的决战。

  他必须坚持,也只能坚持住,爱新觉罗家族才有未来。

  城南不远处有一处渡河的石桥,数万明军却自顾自在浑河拐角处铺设数条浮桥。

  代善当即下令开炮,冀图阻挠明军顺利渡河。

  可当红衣大炮喷出的炮弹距离明军还差一二里,他才恍然大悟——

  敌兵早就知道他的火炮布防位置,所以刻意选在火炮射程外一点的位置渡河,但又不至于离得太远,走太多冤枉路。

  是那个能载人的球形风筝!

  代善心说应该是了,既然能载人,那么运载的兵士也能携带千里镜。

  只是他有一点不懂,火力点布置这种复杂的情报,他们是如何间隔高空传递情报的?

  画在纸上丢下去?

  可是他时时刻刻关注敌人的动态,没看见一纸半稿飘下来,也没有复杂的旗语挥动,高空呐喊也不见得听清。

  难不成是歪打正着?

  面对想不通的问题,代善选择放弃思考,然而背嵬军创造的新疑问接踵而至——

  分置两侧登陆的明军并未急着进攻,而是派出第三部绕到盛京北面,三面大军开始就地安营扎寨、挖掘壕沟,一面很大的镶黑旗大纛竖在一顶营帐前面。

  安营扎寨并不稀奇,这说明敌人还没狂妄到以为当天就能夺取盛京。

  正常人面对防守森严的坚城,都会选择稳住自己的阵线扎下营寨,吃饱喝足休整一日除去行军的疲惫。

  随后观察守军布防,尝试打一打“破绽”,若是打不下来再选择长期围困耗尽守军粮草。

  可敌兵挖掘壕沟却显得格外“奇怪”。

  那不是常规意义上一两条守护营寨的简单战壕,而是数十条一起开挖,背嵬军亲自动手,其他友部协助的全新战壕。

  数十条壕沟向前参差推进,就像数十只巨型钻地虫挖出一条条肉眼可见的爬行轨迹。

  这种闷头苦干的防御工事甚至没有出现纰漏,仿佛有一只眼睛俯瞰着大地,使用某种传音秘术通知修正地面的兵士修正错误。

首节 上一节 247/3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