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216节

  “哼!国事颓废,皆因此人而起!他算什么明……”

  “陈兄慎言!”章献忠赶紧握住陈副将的嘴,等到走过下一个岗哨才缓缓松开。

  眼见陈景和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章献忠沉吟片刻,抛出重要人物试探——

  “豫南左都督李牧,朝廷对他寄予厚望,不过二十岁出头便领都督职衔,堪称当世冠军!他麾下黑旗都是我背嵬军前辈,精锐敢战,悍不畏死,若是天下有变,他可重整山河,一朝登顶。”

  “呵呵。李都督虽有实力,却是愚忠之人,屡屡为朝廷卖命也不惜将士人力,怕是豫南之地的寡妇、幼童都对他怨声载道,骂他用将士性命换自己官位吧——他若养兵自重,朝廷又能奈他何?不消三五年即可席卷天下,可惜他被‘知遇之恩’闹昏了头,放着宏图霸业不要,非要去扶一栋破屋。”

  陈景和若无其事的欣赏灰白月光,一边将心中所想的托盘而出。

  如果有不了解两人身份的旁人在场,大概会以为这是中年大叔在向青年传授经验,但章献忠不会放松警惕。

  这种中年人几乎都是阅历丰富的人精,天真浪漫以为陈景和是武侠小说里给他传授神功秘籍,那就大错特错。

  对于陈景和的话语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陈景和说的有道理吗?

  当然有道理。

  陈景和一针见血的指出诸位天下竞争者的优缺点,有助于章献忠从战略角度看待几位竞争者,就好像诸葛孔明点出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弱点,鼓舞孙权抗曹的决心一样。

  章献忠或多或少被陈景和的一番话语增加信心——诸位明末群雄都是土鸡瓦狗,黑旗营的造反大业前途无量。

  不过章献忠还是觉得不能反。

  黑旗军利益集团虽然已经具备造反的实力,但是干部配置还是不够。

  一旦打起来,直到推翻大明占据天下之前,战争都不会停。

  对于战狂玩家来说这是福音,但对章献忠来说,这也太累了。

  他更享受打一会,然后慢悠悠种田建设的节奏,偶尔还能云游四方当个侠客,或是下乡客串一把巡回法官。

  若是突然就没得选择,只能一条道路走到黑。

  他不愿意。也有更多人与他持有同样想法。

  更何况玩家干部从来就跟不上扩张速度,乞活军、长生军的不少地盘都依赖着“降员”,以及自己招募的质量参差不齐的“官吏”。

  章献忠苦笑着:“你说的理,但我才疏学浅,自认当不得天下之主,谁做皇帝与我无关,我更想功成名就之后做一个富家翁,家中儿孙满堂,平日里打猎听曲,好不快活。。”

  “掩饰的不错,但是还不够好。”

  墙头火盆里燃烧的薪柴噼啪一响,摇晃不定的火光将陈副将的脸庞照出光影各半,中年男人的双目直视过来,好似闪过一丝锐利的光。

  刚毅的面庞被火光照映出道道岁月留下的皱纹,陈景和顿了顿,继续说道。

  “复辽之功堪比登天,若有朝一日背嵬军拿下辽东,你觉得朝廷准你回家安度晚年么?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若朝廷宣你入京,你去还是不去。若是不去,那与造反何异,不如趁现在早做打算,这狗朝廷不忠也罢!”

  “你的文采不错。”章献忠答非所问。

  “呵。”陈景和惨然一笑,“我父当年说我有举人之才,奈何鞑子入了辽中,我只能拿起钢刀。我砍啊,杀啊,一路从辽中杀到辽南,再到登州,最后到直隶……我盼啊,盼着能打回去家啊。

  可是我盼得鬓角已生华发,还是未能收复半寸故土。

  我终于懂得弱宋诗人的悲苦,故土沦丧,诸公却在争权夺利,媚上欺下!

  我身为辽民,十数年回不得家乡。我陈景和已经受够朝廷诸公那帮虫豸!今日见背嵬军作战勇武所向披靡,我知道我能打回辽东,打回老家!”

  “我……”

  “章参将!”陈景和忽然单膝跪下,两眼涌出泪水,“今日所说皆是我陈景和肺腑之言!若是你觉得今日我在设计暗害你,那你尽管把我今夜所说的一字一句报给巡抚,报给朝廷,就算是我陈景和看走了眼!”

  “陈副将请起。”章献忠稳稳扣住陈景和的胳膊,那蛮横的力道惊得后者暗叹此子恐怖如斯。

  “你一个副总兵跪我一个小小参将不合礼数……”

  “章参将……”陈景和满脸失望,呼喊的声音也多了一丝悲戚。

  “但是这天下气数的道理我还是懂得,待到哪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京师,满城尽带镶黑甲……”

  章献忠猛地一掌搭在陈副将肩膀,直勾勾地盯着对方,双眸中射出的勃勃野心震得陈副将浑身一凛。

  “陈副将,你听懂了吗?”

  “!”

  陈景和只觉一股莫大的幸福感从天而降砸向头颅,说话的声音也变得亢奋激动。

  “我听懂了!”

第226章 选择是门技术活(二合一大章)

  秋风在山间狂舞,明黄色的甲衣随着寒风肆意摇摆。

  满清皇帝透过千里镜观望远处,数万明军的营帐坐落松山、乳峰山之间。

  一条深黑色壕沟从他脚底发端,弯曲着延伸至松山南麓的海边,恍若巨人画出的一条弧形墨线,将一群群蝼蚁圈禁在山谷之间。

  近十万明军被他一招困死在乳、松之间。

  当着敌人面挖掘长壕封死退路的战术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愚蠢。

  奈何明军不知怎的,摆出一个头重脚轻的阵型,却反应相当迟缓。

  他们既不后撤,也不派兵干扰,任由清兵挖掘数十里长的深壕封死退路。

  他判断明军一开始就不具备决战能力,亦或是听说自己御驾亲征的消息吓破胆子,丧失了野战勇气。

  他派遣济尔哈朗攻取笔架山粮草,进一步缩紧明军额头上的金箍。

  后路被断,粮草被劫,沉默的明军这才如梦初醒,打算组织兵丁撤回宁远补给粮草。

  可惜王朴抢先一步逃跑,吴三桂,马科,唐通,白广恩等人也跟着突围溃逃,带崩全军撤退节奏,近十万乱作一团。

  不过黄台吉早料到明军会向后突围,早在杏山、塔山一带设下伏兵。

  王朴吴三桂等人被打得丢盔弃甲,仅剩不到三成残兵败卒逃回宁远。

  突围之役,清兵斩首三万余级,获马一万余匹,突围失败的数万明军只能缩回松山,坐困孤营。

  明廷竭尽全力组织的大军,在他一套连环组合拳猛砸击瞬间分崩离析。

  一场敌我双方皆是十万兵团的巅峰对决终于落下帷幕,吃掉松山、杏山、塔山败卒只是时间问题。

  重炮打不下山城,调兵强攻也会损失惨重。

  于是黄台吉采取长围策略,只要再给大清数月时间耗空这些守军存粮,辽西走廊便是大清囊中之物。

  还能得到这些败卒步骑的兵员、马匹补充,大清国运再上一层高楼,日后绕道入关也能更加顺畅,乃至夺取山海关掌握燕云之地!

  多亏明廷诸公催逼明军主力北上收复失地,没想到失陷地没收回来,反而节节败退导致锐气尽丧,锦州被围。

  而锦州被包围,明廷又不得不救,只能继续拆东墙补西墙,继续催逼洪承畴发兵解围,就这般将近十万边军精锐送到黄台吉眼皮底下,被他一口吃掉多半。

  黄台吉不禁仰头望天,感慨天佑大清,他距离入主中原的梦愈发近了!

  然而远处飘来一层厚厚的铅色积云,天空跟着灰暗下来,黄台吉不知为何忽然觉得有些心神不安。

  视野中,上百匹快马高举镶黄旗穿过清兵大营,马蹄践踏声越来越大,甚至连站在半山腰的黄台吉也能清晰听见。

  黄台吉满腹疑惑,目光锁定一位迅速上山的甲兵。

  那甲兵玩命似的爬上山腰,几乎是没喘几口气就扑到皇帝脚边,他脸上焦急惶恐,干枯的嘴唇皲裂数条血纹,“陛下!”

  甲兵脸上的哀愁细节被黄台吉捕捉入眼,他大手一挥屏退左右,只留亲王贝勒,以及一些护军心腹。

  “说。”

  “征南大军败了!续顺王被杀。多罗武郡王被敌兵活捉了!”

  “?”黄台吉面色一沉,紧皱的眉头恍若两把交锋的尖刀。

  “这怎么可能!”多尔衮心中发急,揪住甲兵的脖子一把拽立起来,“南路军拥兵四万怎会败在南蛮子手里!”

  那甲兵双眼微眯,忍耐着多尔衮喷出的唾沫,脖子被掐住的他只能断断续续说些简短之语,“千真万确,我们的人到处在跑,汉狗一路北上追击南路军,正在逼近盖州城……”

  “背嵬军再强也只有两千,其他汉狗拢共不过三四万。我大清勇士天下无敌,他们一对一怎么可能取胜,你扰乱军心!你该死!”

  多尔衮双手猛地使劲,几乎要把甲兵柔软的脖子掐扁。

  那甲兵口中传出沙哑喘气的咯吱声,面红涨红翻紫恍若一块肥大的猪肝,两眼不断向上翻白,眼看就要气绝身亡。

  “够了!”

  黄台吉低喝一声,多尔衮手中一松,那甲兵如蒙大赦,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随后剧烈咳嗽几下。

  “背嵬军究竟有多少人马?”黄台吉冷冷一眼扫过去。

  那甲兵哪怕是咳嗽着,也依然强忍着不适补充情报,“王爷和主子都说,背嵬军精兵不下五千。”

  不低于五千!

  仿佛一道晴天霹雳在头顶炸开,黄台吉不由得闭上双眼沉思。

  一黑顶五虏的计算公式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千背嵬精兵相当于两万五千披甲旗丁,除开这些必要应对,南路军只剩一万五千“有生力量”,其中还夹杂武装包衣、朝鲜人这类强弱不定的杂兵。

  一万五千清兵想对付三四万明军的确有些强人所难,吃下败仗也情有可原。

  更糟糕的是明军北上逼近盖州,一旦背嵬精兵夺取盖州、海州,就要逼近辽阳、沈阳!

  届时背嵬军利用最擅长的河船机动深入辽中腹地,闹得辽中震动,那些包衣、奴隶立场动摇之下闹出乱子,他大清的统治便会土崩瓦解。

首节 上一节 216/3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