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21节
他入眠之前,听驻村的玩家提及了“破寨战斗”,破寨缴获的物资也会挑时间运输回来——
这多亏玩家线上线下来回倒腾的功劳,信息传播效率比八百里加急不知道高哪里去。
他没想到自己人在家中座,奖励还能天上来。
这不,接收村庄的奖励占领奖也在昨日收到:【顺利控制周边村庄,天命值到账900】
李牧判断,不管玩家以何种名义在外面打胜仗,刷声望,占地盘,他都能拿到间接增益。
之所以说是间接,那是因为李牧总共派出数十名玩家护送人质回乡,并接收村庄。
足足有二十七村庄愿意臣服,并按照收成的25%交来一千三百石麦子,就放在村子里新修的粮仓内。
可是二十七个村子产生的天命值,却只有当时杨家村产生的两倍不到。
要么是他没亲自征服,奖励打折,要么是这些村子面服心不服,只当杨家村是又一个“黑风寨”一般的草寇势力。
不管怎么样,1200天命值顺利到手终归可喜可贺。
这一次击杀高家恶奴、攻打高家庄的伤亡可以忽略不计,经过几次生死拼杀,纵使再萌新的玩家,也能学到一招半式的杀人技巧。
一些玩家自发组建的小分队也逐渐成型,以后以分队形式独立行动的玩家也会更有战力。
考虑到这次伤亡不大,李牧就不留复活储备,1200天命值全部梭哈召唤玩家。
他并不担心没功勋奖励发给玩家,毕竟功勋点只是特供玩家的“游戏货币”,靠一些商品与特殊券,足够回收玩家手里的“功勋点”。
【45名初级玩家,一副8倍双筒望远镜】
结果还真就出不来。
好在玩家召唤的数量,比上次两千天命值召的值,甚至附带了一副八倍望远镜。
当前算上还没召唤出来的玩家,李牧已然手握一百五十人的战力。
“军事战斗”侧重占比最大,他倒是不意外,毕竟明末环境对玩家来说,就是个绝对真实的骑砍游戏,战斗自然是首要选择。
选择生产建设,科学研究,驻村发展倒是不多,都是寥寥几人
唯独这选择“自由人”的玩家让人觉得奇怪。
特别其中几人明明攒够了“外出探索券”的价格,却非要待在杨家村搞生产建设,甚至还有人去周边各村当“驻村干部”,体验古代扶贫。
那为什么不选相应的侧重,奖励有加成啊。
这奇怪的感觉像是,明明准时上班能拿全勤奖励,打工仔也老老实实准时上下班,可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他却根本不要全勤。
主打一个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任性自由。
李牧也不得不承认,这批“自由人”的积极性特别高,造房子,修大屋,建工坊,锻兵器等等活计都抢着做,简直比帕鲁还牛马。
他们帮助生产建设组建起“玻璃坊”,“造纸坊”,“火药作坊”,“制炭坊”,“肥皂坊”……
只要是百度穿越者“必备XX”提到的,他们都没日没夜地做,要是材料不够,资金不够,就哇哇叫着跑来找李牧批经费,给人力。
面对这种精力无限的爆肝玩家,李牧也乐得让他们给自己添砖加瓦,只要有需求一律给足。
原本一百来口人的杨家村,在先前黑风寨人质与南下难民加入之后,突破了三百大关。
在这天下纷争的乱世,若想有一番大作为,首先便是割据保平安,或者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发展自身实力无非几个重要因素。
持续增长的人口,足够养活工农军的地盘,与实力匹配的军队,以及加强军队的火药钢铁。
眼下若想增长人口主要靠流民输入,而明末的北方地区年年干旱,时不时还有建奴入关抢劫,逃荒避难的流民数不胜数。
只要给任务标注,使得玩家在流民面前提一嘴,这里有村子拓荒,难民们便会自发前来找活路。
土地也是不缺的。
大别山区各大山谷地带仍有不少的可耕土地,再者像玉米这种被明朝百姓称作“番麦”的作物,比甘薯、马铃薯更早传入大明,最早记录在1511年,在山区种植也更容易一些。
火药和钢铁也不算难,有山的地方就有矿,大明的底层豪强与百姓,早就把浅层矿藏都摸透了,李牧只要跟着去一起挖就行。
再不济也能拿缴获的金银购买生铁和火药材料。
这两样虽是军事重器,官府多有管控,但众所周知,古代这种禁令向来只能管小民,却禁不住豪强权贵。
至于最重要的军队,李牧并不打算完全依靠玩家。
他给玩家的定位是精锐、特工、死士、侠客、游击队,却不能是最需要稳定忠诚的主力士兵。他们会下线,会搞怪,也可能为找乐子整点有惊无险的大活。
由此他打算招募普通人,编练一支直属自己、精神稳定、更加忠诚的精锐军队。
于是杨家村周边的村庄就成了李牧的征兵地。
……
李牧一声令下,驻扎别村的玩家一个线上线下便完成基本交流。
这一天,数十个村庄都收到杨家寨的李先生要招募“家丁”的消息。
百姓们围拢在告示前议论纷纷,大多数村民大字不识一个,只能凭着李先生派来的“驻村代表”帮忙解释。
告示的大意是,近日山贼盗匪横行,地面不靖,为保诸位村民的财产人身安全,李先生决定自出钱粮,以家丁的名义招募一批保护地方的乡勇,待遇从优,还给发放武器。
“诶?这李先生的家丁还要每天都练?”
“三十天后还要演武考核,要是达不到条件就要回家。”
“那是啊,别人给你每天三顿粮食,过考核的以后就是李先生的家丁,发你五石白面做安家费,还给你一两银子月钱!那当兵吃粮的军爷,也就这个数的军饷吧?”
围观的农民们摇头晃脑地合计当家丁的好处,每月有钱还有吃,做成了还能把家里安顿好,那可是五石白面啊,省吃俭用的话足够一家老小吃大半年。
乡民们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差事,纷纷找各自的“驻村代表”报名,若是村里没驻村玩家的,就自行结伴前往杨家寨报名。
一时间不光杨家寨控制的村庄踊跃报名,就连周边的普通村也闻讯跑来凑热闹。
第25章 兽人永不为奴,除非包吃包住
不过招募家丁也是有条件的。
身高不低一米六五,年龄不得高于二十五岁,如果体质较好,当过纤夫,矿工,手艺人,或者会写几个字,那么年龄可以适当放宽至三十岁。
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身高矮小是古代王朝的一大弊病,许多青壮年的平均身高勉强在一米六五左右徘徊,想选他们做乡勇还要调养他们的身体。
李牧原计划招募一百五十人足矣,可是挤破脑袋想要当家丁吃粮的小民实在太多,里里外外挤在村口突破千人,其中包括携家带口的逃荒流民。
李牧精挑细选,优中选优,干脆一口气凑了三百人“家丁”。
突然失业的曹二就是应募家丁的一员。
在高家寨惨案捡回一条的他,只抢到一点粮食,几天时间就给他一大家子吃光。
当他听说杨家寨有个土财主出手阔绰,打算招募家丁,撒丫子就跑过来应募。
他好歹是做过高家寨民兵的,按照现代话说就是专业合适,工作经验丰富。
可他到地方就傻眼了,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密密麻麻堵在村口,不知道的还以为流民要组团造反。
“排好队不要拥挤!应募家丁的到前面去!愿去拓荒、做工坊在这里排队!选中就给安家费!”
大嗓门的壮汉来回走动,时不时蹦跳一下,好像天生就不能平稳走路。
还有一些壮汉站在屋顶奏乐起舞,一边奏响曹二听不懂,但却很悦耳的调子,一边大声喊道,“大家一起嗨起来好吗!”
“噢噢噢噢噢!哦耶!我就是明日的大明歌王!”
“人生苦短就该及时行乐,接着奏乐,接着舞!”
这花里胡哨的乐队给曹二整的还挺乐,第一次见招募家丁还给唱曲助兴,热热闹闹的。
这土财主真是有意思。
应募的第一关便是身高,一扇木头做的门框摆在面前,所有应募者挨个走过去,头顶的布包发髻也得压低下去。
超出框顶的低头走过去,不合格的淘汰。
被淘汰的汉子无不跪地乞求再给个机会,毕竟李老爷给的家丁待遇太过优厚,堪称一人就业,全家温饱。
面对跪地“撒泼”的汉子,李家的仆人并非打跑,而是平淡地给条出路,“家丁不成,就去应募工坊,总有一碗饭给你吃。”
这李家似乎不嫌弃穷鬼,只要是人都要的样子。
曹二凭借不错的体格,迅速通过一连串选拔,随后便有大夫模样的人在他身上揉捏一番,还要他张口看看牙。
“这个可以,就是太瘦了。”
一听这话,曹二登时背脊发凉,自己已经连续通过数道难关,总不能在这灰溜溜回家吧?
他作势便要跪下去哀求一番,可他膝盖刚弯曲一半,就被一位猛男给拦住,“大好男儿怎么膝盖这么软!”
“老爷,我不瘦,我能干活!以前给其他财主老爷做过护院,还请老爷给个……”曹二说着,竭力弯曲压迫肱二头肌,以展现自己的“实力”。
可是他一个瘦小子,能有什么实力。
那壮汉一手抓住他的脑袋,就像一只巨型蟹钳夹住猎物,“进到这里的第一课,挺直腰杆子,学会不跪!”
学会不跪?
曹二心说这老爷不是诚心耍他玩嘛,下位者不跪上位者试试,治不了上面的还治不了你?
那老爷说完便转身离去,曹二愣神一会,才回味出老爷前半句的含义——进到这里的第一课,说明他已经应募成功。
好耶!
上一篇: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