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106节
铁灰色的阴影渐渐退居幕后,橘红色的朝阳冉冉升起占据半个天空。
商城的居民早早苏醒,吹拉弹唱的宣传队伍已经奏响音乐,暗示着百姓们一齐出城欢送远征的猛士。
整个县城城郊热热闹闹,市民与农民自发地走向官道,簇拥着即将出征的勇士队伍走向西面的渡口。
旗帜飘扬,乐器奏响,在一片热闹的喧嚣中,『黄子龙』昂首挺胸跟着队友的步调前进。
他环顾四周,看见百姓跟着队列一路小跑,小孩子们也欢快地朝玩家大喊。
百姓们怀抱着竹篮、菜篓,纷纷向身前走过的黑旗军将士递送窝窝头与菜团。
百姓主动投喂的饭菜都是免费,是百姓们发自内心传达的感激之情。
被李游击调教过的官兵仿佛换了灵魂,从打家劫舍、殴打百姓的兵痞,变作扫黑除恶、剿匪护民的大好人。
百姓们不懂什么大局、大道理,只知道这支“新官军”对他们亲近友善,就像自家的子弟兵一般。
如此一千多心善的好儿郎,就要出征去打凶恶残暴的鞑子,他们如何不担忧。
“吃点吧。”
“好儿郎吃吧,窝头不要钱。”
『黄子龙』感受着官道两侧投来的灼热目光与热情欢呼。
他脑袋晕乎乎的,一股炽热的荣誉感涌上心头,让他觉得浑身充满力量。
他现在才知道何为近代军队与现代军队的区别,为民为国的荣誉、使命感仿佛能给他无尽的死战勇气!
明明这些NPC仅仅是游戏数据与台词文本构成的路人角色,他却体会到一种直击心灵的真实感。
好像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七情六欲,自己酸甜苦辣的人生,自己的亲朋好友。
就好像明末环境下一个个被历史劫难压得喘不过气的贫苦小民。
他想为这些平平无奇的小人物做些什么。
他想要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让他们安稳生活下去,不再受到贪官污吏、土匪恶霸、异族豺狼的威胁!
他要为万民而战!
玩家们换上自己定制的军装,刀枪剑戟、铳棒烟花,使得每个玩家看起来都像是大唐的精良府兵。
常见的明军战旗,“李家军”的黑旗,乃至玩家自制的旗帜混杂在一起,数十面各色旗帜猎猎作响。
百姓们放眼望去,恍若能瞧见混杂无数文化的军队——
『先秦宗周六师』,『大秦锐士军团』,『两汉虎贲』,『北魏六镇』,『大唐白发军』,『红巾军』,『戚氏浙兵』……
甚至还有一些百姓看不太明白的『罗马禁卫军』,『法兰西老近卫』,『胸甲步兵』,『龙虾兵』……
仅仅一千五百人的部队,就走出混杂中西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惊人气势。整齐划一的步调犹如万马奔腾,震撼大地。
配合着中西合璧的乐器声响,他们仿佛搅乱了古今时空,将所有世界线的文化缝合在一起。
远征玩家高声哼唱愉悦轻快的军歌小调,经久沙场的猛汉们不自主地散发浓烈的杀气。
本该装病的李牧骑着战马等候在渡口。
“大帅!大帅!大帅!”
经过李牧身侧的玩家不由自主侧目呐喊,洪亮的问候声在李牧耳边如警钟回响。
“你们好!”李牧朝玩家招手,对他们点头,冲他们微笑。
他们都是好儿郎,都是经过多次血战的猛士。
李牧恍惚想到,历史上这般出征作战的勇士也是这般吧——
那些人在新年到来,本该与家人团聚、共享幸福美满生活之际,却不得不披上戎装远离家乡。
因为他们是勇士,是天下的栋梁,是保护天下百姓不受残暴敌寇侵害的铁盾。
玩家将用双足丈量三分之一的国土,到遥远的北方打退入寇关内的豺狼。
李牧这次解除了远征玩家的“红名禁令”,只要敌兵脑袋后挂着丑陋的金钱鼠尾,一律标记永不消除的红名。
凡是斩奴兵者,功勋奖励翻倍!
李牧目送着一千余玩家坐上河船,直到河船驶离变得模糊,他仍站在马镫上极目远眺。
一艘艘河船飘荡着五花八门的旗帜,随船奏响的音乐渐行渐远,高高升起的太阳恍若一盏明灯,照亮远征军远去的前方。
……
鞑子逼近山东的消息传遍鲁西,靠近省界的一众州县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都说小乱躲城,中乱下乡,大乱上山。
鞑子数次入寇给直隶、山东军民留下无数心理阴影——鞑子堪比吃人的妖怪,见人就杀,见钱粮牛羊就抢,山东省界周围也没有山脉可避,最近的泰山山脉也有两百余里,两条腿的百姓也跑不过四条腿的清骑。
百姓们只好携家带口,沿着运河南下躲避兵灾,甚至就连本该守土的官军也跟百姓抢道向南转移。
仗还没打,大多数战守兵便已丧失胆气。
山东巡抚颜继祖奉兵部尚书杨嗣昌之命,率领三千标营士卒移驻临清。
他数次发令召唤刘泽清、倪宠诸将前来,他们却留在后方逗留不前。
麾下三千标营士卒虽是他银子喂饱的大兵,但建奴势大,官军动摇,如何守得住鲁西?
即使他动员全城百姓协防守城,也只能坚守区区数日而已——
鞑子兵锋强盛已是关内公认的事实,他非不敢出城野战,实则是无能为力啊。
就在他焦躁不安之际,忽有塘马来报,城西运河方向有一支千余人规模的部队正在逼近临清。
塘马甚至不敢抵近侦察,只是瞧见武装人员的旗子便匆忙来报。
颜继祖登时惊呼,难道是鞑子先锋到了!
第123章 壮士一去兮
“鞑子”的千余部队很快出现在视野范围,一千余人混杂着骡马队伍缓缓前进。
他们来了!
颜继祖心头一紧,只感一柄无形的重锤猛击胸口,虚弱的无力感如同涨潮的海水席卷全身。
他踉跄后退数步,险些在将士面前摔倒。
紧紧扶住城墙,指甲几乎嵌入石体里,他深吸一口气,站稳了脚跟,总算没在士卒面前出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他回头望了一眼城中正在集结的部众,三千兵丁稀稀拉拉的聚集到墙根底下,时不时有人小声低语鞑子重兵来袭的恐怖话语。
饶是颜继祖身处高墙,也能切身感受到士兵的胆怯与恐惧。
颜继祖注视着正在搬运城防物资的民夫,石料与原木被一个个搬上城头。
一些民夫蒙着面巾在墙边架起几口大锅,锅中熬煮着糊糊状的草黄色物质,一阵阵恶臭味道直冲云霄。
兵丁搬运物资在城头急忙奔走,或检查箭篮的箭矢,或移动笨拙而粗糙的弗朗机炮对准城外。
临清布置的火炮都是他带来的,四门弗朗机炮射程不超四百步,除了“子母炮”的特殊结构导致的射速较快以外,毫无优势可言。
颜继祖心中喃喃自语,但愿只是一支打粮的小股部队,后面没跟上建奴主力。
“呜——”
只听一声悠长的号角吹响,一千余“鞑子”兵在城外一二里的位置停下。
一千余人立定站位,结成铁块一般的方阵队列,五花八门的旗帜昭示着他们是“鞑子”的事实。
颜继祖听说过鞑子分设八旗,便是四种主颜色,加上镶边的四色,共同构成八旗。
这支队伍的旗帜远不止四色,甚至有八九种互相交杂的颜色。
只是“鞑子”距离较远,颜继祖看不清这些人的甲胄制式,分辨不出是哪几旗鞑子的先锋。
忽然“鞑子”高举手中的鸟铳与长矛,大声吼出字音模糊的震耳咆哮:“风!风!大风!大风!”
明明只有一二千的部众,却吼出数万大军的凶悍气势,仿佛他们一齐冲过来就能把临清的城墙推倒。
鞑子的部队竟能如此精锐,一千多人的动作整齐划一,一丝不苟,就算是朝廷的精锐禁军也不过如此吧!
“这、这就是鞑子的真‘满洲’么!真是恐怖如斯!”
一位文官眼神呆滞,嘴巴张开,口水顺着嘴角向下滑落犹不自知,期期艾艾地念叨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流言。
这时“鞑子”队伍派出一支十人的小队凑近临清城,为首的兵士高举一面红白蓝的三色旗。
难不成鞑子不满足四种颜色的建制,搞出一旗混色的新建制?
颜继祖没让士兵放铳伤人,而是想看看这支鞑子先锋要耍什么把戏。
大概又是劝人投降献城、抵抗则屠的老一套。
“我们是河南商固游击麾下‘黑旗营’兵马,奉熊制台之命北上勤王。我部初来乍到,并无建奴情报,还请告知哪里有鞑子作乱……”
“嗯?他们是河南来的勤王官兵?”
一名文官惊诧地瞪大眼睛,劫后余生的恐惧瞬间变作友军到来的欣喜。
其他几位中下级武将也觉得是这么回事,越看越觉得“服装各异”的步卒就是自己人。
“切不可轻信鞑子!”
上一篇: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