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783节
“王爷英明!”
命令很快的传到了小泉十一郎的耳中。
得知他的五千水师,将要打头阵后,小泉十一郎面露兴奋。
“将军,那并肩王明显是想让我们当炮灰啊。”
“放肆!”
小泉十一郎冷眼扫了过去,“若你不是我的家臣,就凭刚才的一句话,我就可以斩了你。”
“将军息怒。”
小泉十一郎冷哼一声,缓声道,“高丽水师的实力,你们又不是没有见识过,弱的很!”
“并肩王让我们打头阵,明显是想要看看,我们的实力如何,想要看一看高丽水师的战斗力如何!”
“只要我们动作快,完全可以在大唐水师展开之前,强行登陆泉井港口!”
“到时候,是炮灰,还是先登之功,那就不好说了!”
闻言。
部众家臣齐齐点头。
打头阵既有可能是炮灰,但也有先登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高丽水师的实力,他们都曾多次接触,正如小泉十一郎所说,弱的掉渣。
面对这么一支战力薄弱的水师,他们会是炮灰么?
“或许登陆有些危险,但是却与机遇并存!”
小泉十一郎站了起来,沉声道:“诸位,机会就摆在我们的面前,能不能抓住,就看各位的了。”
“传我命令,全军出击,率先登陆者,赏金一百!”
“是!”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是面对一群本就弱于自己的敌人呢?
随着小泉十一郎的命令下达,一艘艘东瀛战船,速度极快的朝着泉井的方向疾驰而去!
你追我赶的,生怕落后于人,以至与被他人抢了先。
虽说小泉十一郎有意放缓速度,但是却架不住麾下众将士们的热情。
最重要的,也是令小泉十一郎感绝困惑的是,他们的战船,都快开到了港口,竟然不见高丽的水师的影子!
就很奇怪!
难道说,泉井的人知道他们的战船,实力非凡,不敢在海面上,与他们一决雌雄,打算在登陆之后,对他们进行伏击?
一念至此,小泉十一郎当即下令,提醒前方的众将士,不要在登陆的时候,被高丽大军伏击了。
然而。
面对小泉十一郎的提醒,那些战船上的精兵,却是没有放在心上。
一艘艘的战船,速度极快的冲入了泉井港口。
一个个东瀛水师的士兵们,嗷嗷大叫着,从战船上下来,登陆。
收拾不了大唐的水师,还收拾不了你高丽了?
“启禀将军,前方先遣队伍,已经顺利登陆,仍旧没有发现高丽大军的动向。”
“哦?”
小泉十一郎有些不解。
靠近的时候没有阻拦,或许是畏惧与大唐的火器,可是这登陆了也没有大军伏击,是做什么?
难不成就这么放弃抵抗了?
越是如此,越是让小泉十一郎的心中,惴惴不安。
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传令,全军放缓速度,列阵而行,一旦发现高丽大军,第一时间稳住阵型,防守。”
“是!”
……
“王爷,小泉十一郎他们已经登陆了。”
“嗯,看到了。”
苏尘拿着望远镜,远远的就看到了,小泉十一郎率领着大部队登陆的景象。
奇怪的是,先遣部队登陆,没有碰到阻碍,小泉十一郎他们登陆了,仍旧如此。
“除此之外,小泉十一郎送来消息,大军登陆后,并不见高丽大军的踪影,似乎是已经放弃了抵抗了。”
“放弃抵抗了?”
刘仁轨皱眉道,“不可能!”
“泉井这边至少有两千兵甲,那泉井县令怎么会放弃抵抗?”
“更何况,据我所知,泉井县内的县尉金武成,此人独具眼光,手段不错,且与朝中的泉盖苏文有些许的关系!”
“他若是放弃抵抗的话,如何向泉盖苏文交代?”
苏尘笑盈盈的说道,“也许是想着,等我们登陆后,再对我们痛下杀手呢?”
“不过么。”
“仅凭泉井一地的兵力,可是抵挡不住我们的。”
“所以,他们极大的可能,是向距离他们最近的卑列求援。”
刘仁轨点点头,“卑列也有精兵上千人,虽然数量比不得泉井,但两者合兵一处的话,却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无妨。”
“咱们就静观其变,看看小泉十一郎将军,如何破局。”
……
临海村。
做为泉井港口,距离最近的一个村子,每日承接的来往商船和休息的客人,不知道多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临海村发展的十分迅速。
说是一个村子,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城镇,只是比不得泉井这样的大城罢了。
村子里面,早以没了百姓。
街头巷尾,民房酒楼内,却是藏着数以百计的精兵。
这些人正是金武成安排的,潜藏在这里,准备给登陆的大唐水师一次重创。
一旦大唐水师步入了村子,他们的火器,便没了优势。
反观金武成等人,便有了足够的空间,与他们周旋厮杀!
然而。
当金武成得到消息,率先登陆的却是,以小泉十一郎为首的东瀛水师后,整个人都懵了。
大唐竟然如此相信东瀛人?
不对。
应该是把他们当做炮灰!
只是。
他们眼下已经布局好了,总不能在这个时候放弃。
“县尉,做不做?”
“做!”
金武成冷声道,“不管来的是大唐水师,还是东瀛水师,这一次就让他们全部留在这里!”
“可是对方人数至少在三千以上,我们这些人……”
“无妨!”
金武成摆了摆手,“依托着有利的地势,陷阱,尽可能的拦住他们的脚步,杀伤他们的士兵!”
“传我命令,一旦东瀛水师进入埋伏圈,不必手下留情!”
“是!”
很快。
嘈杂的声音,从村外传来了。
站在酒楼上方的金武成,第一时间看到了,小泉十一郎麾下的先锋。
人数不多,只有五百人。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