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536节
苏尘笑着挥了挥手。
悬崖下的突厥人走了,欲谷设很快就会得到消息,他们想要越过陷狼山,进入焉耆国内偷袭的计划失败了。
那么,员渠城那边的佯攻,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苏尘等人晃悠悠的来到员渠城下,耳边还在不断的传来阵阵的喊杀声,似乎员渠城北门的战斗还未结束。
“你们是什么人?”
“瞎了眼吗,没看到我们是大唐来的援军?”
“大唐的援军?”
城墙上的守军,顿时发出了阵阵的惊呼与欢喜,一个个脑袋不断的探出来张望着。
“怎么只有你们这么一点人?”
“我们是先锋,大军最迟明天就会抵达员渠城!”
“如何证明你们是大唐来的援军,而不是突厥人?”
“城墙上的守军们听着,我是里各村的达瓦!是这些大唐来的援军,提醒我们此事,并且安排我们的亲人来了员渠城,随后我们就前往陷狼山,配合大唐的将军们,一起击退了突厥人!”
“达瓦?”
“真的是达瓦!”
“他们真的是来自大唐的援军!”
城墙上的守军,似乎有人和达瓦熟悉,在辨认清楚了达瓦的模样后,当即兴奋的为其作证。
即便如此,城墙上的守军将领,还是犹豫着,不敢轻易的放任苏尘等人入城。
苏尘笑着开口道:“既然你们不放心,担心我们是突厥人,那么我们就驻扎在城下,待人前来验证。”
“这……”
那名叫达瓦的焉耆人有些不忿了,“你们是远道而来帮助我们抵挡突厥人的,刚才还在陷狼山杀了那么多的突厥人,现在怎么不能入城。”
“就是就是!”
“我们刚才还并肩作战呢!”
一时间,十几名青壮,纷纷为苏尘他们仗义开口。
不过苏尘也并未在意,笑着摆了摆手,“正直战时,小心谨慎一点总归不会错的。”
更何况。
北面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个时候进城做什么?
过去凑热闹吗?
手下士兵们的命就不是命么?
“就地驻扎!”
第333章 突厥收兵,入城
员渠城。
北门。
数以千计的突厥士兵,正拿着他们打造好的攻城器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员渠城的北部城墙。
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步兵,骑兵方阵。
一眼扫过去,密密麻麻的,人数不知凡几。
城墙上,龙突骑支面无表情的看着,不断涌向城墙而来的突厥士兵。
这些人的战斗力很强,但是因为从骑兵变成了步兵,使得他们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弱化。
不过,除了这些突厥人外,其中还有不少人,是欲谷设从昌吉和庭州那边抓来的士兵。
“准备火油!”
“准备火油!”
“放!”
一桶桶的火油被众人不断的丢下,随着龙突骑支的一把火丢了下去,整个北门城墙外,顿时化作了一片火海。
一道道凄厉的惨叫声,不断的从城墙下响起。
大量的身上被浇满了火油的士兵,在这一瞬间,纷纷化身成了火人。
即便是那些运气好,没有被大量火油淋到,只是沾染了火油的士兵,也在不断的扑打着身上的火焰。
“可汗,收兵吧。”
站在欲谷设身边的一名部落的首领,忍不住的开口说道,“我们打造出来的云梯,已经被他们的火油烧毁了,无法继续攻城了。”
“除非让冶炼部的人,尽快赶制出井阑,否则这城墙怕是难以登上去。”
欲谷设沉默不语,静静的看着前方的城池。
那些士兵在一道道怒吼催促声中,再一次的向城墙冲了过去。
只是,云梯的毁坏,却是让他们没有了强而有力的工程武器,距离城墙的距离,明显差了很多。
“报!”
“启禀可汗,屠拙林回来了。”
“嗯?”
欲谷设目光看去,就见屠拙林策马来到了欲谷设的面前,翻身下马,跪在了地上。
“请可汗责罚!”
“没有找到进入焉耆国的路?”
“回可汗,末将在陷狼山地界,发现了一处,可以尝试着攀登的断崖!”
屠拙林沉声道,“末将命人先行尝试,也有百余人顺利的攀登上去了,可是不知道为何,却骤然杀出了一支大唐兵马!”
“这些人不但杀了末将安排上去的百名先锋,更是占据着悬崖的优势,对我部所有攀爬之人,不断的绞杀。”
“致使我部伤损人数超过五百,眼见无法顺利攀登,末将只好放弃了。”
欲谷设沉默片刻,“对方人数有多少?”
“不知。”
屠拙林一脸无奈。
这一仗他打的十分无奈!
对方占据着有利的地势,完全是等着他们送上去被杀!
乃至他安排上去的百余人都死了,他们都不清楚,对方究竟有多少人马!
“可惜了……”
欲谷设叹了口气。
既然那处适合攀登的入口,已经被大唐的士兵发现了,那就已经没有任何的用处了。
“收兵吧。”
欲谷设看了一眼前方的火海,缓缓开口,“就地安营扎寨,寻找破城之机!”
呜呜呜。
一道道响亮的号角,在员渠城外响起。
原本拼了命想要攀登上城墙的一个个士兵们,纷纷的如同潮水般退去。
退兵了。
龙突骑支松了口气。
虽说他们占据着有利的地势,但是对方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
对方还有大量的弓箭手,对他们进行压制。
即便是十名突厥士兵,换他们焉耆国一人的伤亡,对于龙突骑支也是难以接受的!
“大王,他们退兵了!”
“大王万岁!”
“大王万岁!”
欢呼声在城墙上不断的响起。
龙突骑支摆了摆手,众人逐渐的安静了下来,龙突骑支沉声道:“受伤的伤员尽快医治,轮流设防,切不可让突厥人登上城墙!”
“是!”
“报。”
“启禀大王,南门外来了一支千人唐军,说是前来驰援我们的。”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