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532节
只需龙突骑支一个命令,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对突厥骑兵痛下杀手!
然而。
让众人意外的是,在靠近城门几百步开外,那些突厥骑兵却是齐齐的停了下来。
一字排开,默默的看着,数十名焉耆斥候,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回了员渠城。
“龙突骑支!”
“可汗让我给你带句话!”
“此刻打开城门,跪地迎接我汗,可免你员渠城中百姓一死!”
“否则,待我突厥大军兵临城下,踏破员渠城之日,定要血洗员渠城,一个不留!”
突厥骑兵的声音十分洪亮,缓缓的传递到了龙突骑支等人的耳中。
面对如此羞辱,挑衅,龙突骑支面色铁青。
好大的胆子!
突厥!
欲谷设!
真以为十几万大军就能够拿下我焉耆国?!
“回去告诉欲谷设!”
“他敢引军攻打我焉耆国,龙突骑支必举全国之力,奉陪到底!”
“焉耆子民,无惧死亡!”
面对龙突骑支的怒吼,城墙上的守军们,纷纷扬起手中的武器,不断高呼。
“焉耆子民,无惧死亡!”
“焉耆子民,无惧死亡!”
“焉耆子民,无惧死亡!”
一道道怒吼声,汇聚在一起,冲天而起。
上百名突厥骑兵哈哈大笑着,调转马头,转身离开了。
龙突骑支目光冷冽,他们现在是离开了,可是等他们出现的时候,必然是突厥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
“斥候何在?”
“王上!”
“可曾打探清楚突厥大军的主力何在?”
“请王上恕罪,我们在离开员渠城后,就被突厥的斥候盯上了,还未曾来的及调查突厥的大军分布,就被一个个突厥斥候围攻。”
龙突骑支脸色阴沉的可怕。
安排出去的数十名斥候,虽然都没有死,但是他们却全部被赶回来了!
这说明员渠城的一举一动,都在欲谷设的监视之中。
欲谷设之所以没有杀掉他们,无非是想要给他一个警告,最好老老实实的打开城门,欢迎他们的到来。
否则,他们将会与员渠城中的百姓,一起死在屠城中!
“时刻盯着城外动静,任何的风吹草动,第一时间通知本王!”
“是!”
……
员渠城内,客栈之中。
金勇看着刚刚飞回来的信鸽,不由的叹了口气。
公子到底想要做什么啊!
古笑带人去了伊吾,他带人来了焉耆。
可是在焉耆的这些天,他就感绝自己像是被困在笼子里面的鸟。
“勇哥,公子送来消息了?”
“嗯……”
金勇点点头,“公子说了,让我们守在员渠城中,一旦突厥大军攻城,便第一时间给他送去消息。”
“公子他们到了什么地方?”
“未说。”
金勇摇了摇头。
他也不知道苏尘到了什么地方,更不知道薛万彻的大军到了什么地方。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手中的信鸽,不断向外界传递消息。
这时,一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勇哥,屠狗送来消息了。”
金勇急忙接过,打开一看后,顿时笑了。
“勇哥,屠狗送来了什么消息?”
“白狼已经成功打入了处目昆部落,成为处目昆部落的神使!”
“呃……”
众人面面相觑,白狼成了处目昆部落的神使,这有什么用处?
金勇烧掉了送来的消息,沉吟着开口道:“张元,你带两个人去城门那边盯着。”
“今日突厥的骑兵出现了,突厥的大军也就距离员渠城不远了。”
“一旦突厥大军攻城,我们必须把消息送给公子。”
张元点点头,“可是勇哥,公子至今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我们就算是把消息送出去了,公子他能够引军解决员渠城之危吗?”
“不知道。”
金勇十分光棍的摇了摇头,“早在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公子就已经谋划全局了,只是我们不清楚罢了。”
张元沉吟着,招呼着两个人离开了。
金勇敲了敲桌面,公子究竟是要搞什么,若是援军不到,单凭焉耆王手下的这几千人,真的能够抵挡住突厥的十几万大军?
……
员渠城以东,三十里开外。
一支近千人的骑兵队伍,正在缓缓的靠近。
“公子,再往前三十里就是员渠城了。”
“嗯,那就停下歇歇脚。”
反正员渠城那边还没有打起来,去那么早做什么。
难不成还指望着龙突骑支安排好酒好菜,热情的招待他们?怎么可能呢!
苏尘拿出了地图,察看了一下,随口问道:“薛将军的大军到了什么地方了?”
李景恒:“按照薛将军的行军速度,如今差不多该抵达库尔勒了。”
苏尘目光从库尔勒到员渠城大量了一下,笑道:“换句话说,最多一天之后,我们就会在员渠城汇合了。”
李景恒点点头,“以薛将军的行军速度,说不定用不了一天的时间。”
突厥的大军已经向员渠城方向聚集,薛万彻怎么会放慢速度。
加快行军速度,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苏尘看了看地图后,笑道:“若是薛将军来的早的话,说不定会和我们碰到同样的待遇。”
程处默咧嘴一笑,“他们敢!”
“薛将军的麾下可是有两万大军,就算是给龙突骑支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薛将军面前造次。”
李景恒耸了耸肩,“那可说不准。”
离开轮台城后,他们便朝着员渠城而去,但是这一路上,他们可是真实的感受到了,焉耆国内百姓们的傲慢。
似乎这些人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中。
这时,孙强拿着一张纸条走了过来,“公子,古笑送来的消息。”
“古笑?”
“什么人?”
“一个能人异士。”
苏尘笑了笑。
古笑等二百人,可是岑文昭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两把刷子在身。
让他们前往伊吾,也不知道白狼有没有成功的潜伏进去。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