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450节
“这位是?”
“朱师傅,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公子安排的姜武阳兄弟,以后他会负责火炉和煤炭生意。”
“姜武阳?”
“朱师傅好。”
姜武阳点点头,笑着打招呼道:“我听陆兄说,昨日打造的火炉,就是从这个作坊送过去的,便央求他带我来此了。”
朱师傅笑道:“可有什么问题?”
姜武阳摇了摇头,“朱师傅打造的火炉自然是无话说,不过,我昨晚思索了一下,觉得火炉的主体无需改进,但是烟囱需要进行多角度设计。”
朱师傅侧头看向了陆飞,陆飞笑道:“公子已经把这些事情,全部交给他了。”
朱师傅点点头,“明白了,你说吧,该怎么做,怎么改,我按照你的要求进行打造。”
“多谢!”
一炷香后。
姜武阳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作坊,前往了西市。
……
很快,一个小道消息,在长安城内不胫而走。
有一个狗大户,在西市开了个店铺专收石炭,价格公道!
这消息令许多赋闲在家没有工作的百姓看到了机会。
一时间,长安城外捡石炭的人数,瞬间激增百倍。
对于姜武阳的安排,陆飞满是疑惑,既然是要做火炉和煤炭生意,定然是要先准备一个作坊才是,而姜武阳却反其道而行之。
还没有适合制作煤炭的作坊,就放出消息将要收购大量的石炭。
待石炭送过来后,这些石炭该如何处理?
“掌柜的,来了,来了。”
店内的伙计,一脸兴奋的跑了过来,“外面来了许多人,不是挑着就是掕着大大小小的石炭。”
姜武阳笑道:“收,来多少收多少。”
伙计点头离去。
姜武阳起身目光看向外面的人,高矮胖瘦,男女老幼都有。
“人还是不够多。”
姜武阳叹了口气,“陆兄,能否去报社那边,让他们帮帮忙?”
陆飞皱眉道:“你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吸引众人送来石炭做什么?”
“选人。”
对于陆飞,姜武阳没有隐瞒的必要。
“选人?”
陆飞愣住,“选什么人?”
姜武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制作蜂窝煤需要大量人手,需要他们吃苦耐劳!”
“此次前来的这些人中,适合的人手并不是很多,大多是过来凑热闹的。”
“我们需要的是真真正正,想要以此讨生活的人!”
“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够专心的做事。”
火炉,模具,自有朱师傅等人协助,姜武阳自然不用过多费心,但是制作蜂窝煤的作坊,和人员的选择,却需要他尽心尽力。
所以,他通过此事来挑选适合的工人。
除此之外,姜武阳还要借此引出,拥有石炭山的幕后之人。
长安周边并不缺少石炭,但是这些石炭所在的山体,却是在他人的掌控之中,有明面上的,自然也有暗地里的。
他相信当石炭成为一桩生意后,这些人便会主动的找上他。
陆飞若有所思,“让徐齐庄他们帮忙宣传一下,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既然你心中已有计划,那你留在这里,我去报社走一趟。”
“麻烦了。”
……
“启禀太子,于长史求见。”
“请。”
李承乾乐呵呵的把李象交给了一旁的太子妃,太子妃抱着李象离去。
片刻后,于志宁微笑着走了过来,“参见太子。”
“免礼。”
“于长史前来寻我可是有什么事情?”
“太子明鉴。”
于志宁笑着拿出了一份卷宗递给了李承乾,“殿下,这是苏公子那边送来的。”
“事关此次火炉与石炭生意的概述,臣便带着此物来了。”
李承乾笑道:“他的动作倒是蛮快的,这才两三天的时间,就整理出来了?”
于志宁摇了摇头,“殿下错了,两天前苏公子就整理出来了。”
李承乾打开卷宗的手顿了一下,侧头看去,“两天前?”
那不就是他们喝酒之后?
“正是。”
于志宁笑道:“现在西市中,多了一个收购石炭生意的店铺。”
“负责这个店铺的人,是来自河东道的姜武阳,想来殿下应该有些耳熟。”
李承乾点点头,“我记得此人。”
于志宁:“此人通过报社放出消息,愿意大量收购石炭,如今长安城内的一些闲散人员,大多去挖炭挖煤了。”
“听说,还有人暗中联系了姜武阳,想要与他达成生意合作。”
“是那几家?”
“是。”
于志宁点点头。
拥有石炭的山体在谁的手中,外人不清楚,可是李承乾他们会不清楚?
只需户部调查一下,便可以查的清清楚楚了。
“姜武阳意图通过这一次的收购,挑选出一批适合的工人,安置在他准备的作坊内,制作蜂窝煤。”
于志宁笑道:“如今原料有了,作坊有了,工人也有了,想来火炉石炭生意,很快就会在长安城内占据一席之地。”
李承乾放下了手中的卷宗点点头,“杜荷那边的进展如何?”
于志宁:“杜郡公那边的棉衣作坊,已经初具雏形了,最迟十天左右,便可以迁过去了。”
“根据杜郡公所说,目前他的库房内,已经堆积了两万件棉衣。”
“这些棉衣的厚度,保暖的效果,也是有所不同。”
“听说他最近在安排工人制作上等的棉衣,准备送入宫中。”
李承乾笑道:“这一定是苏尘的安排。”
于志宁会心一笑。
棉衣送入宫,就如同此前的香皂送入宫一样。
东西好不好,宫里的人用过了,都有切身体会。
到时候,无需他们再进行多少的宣传,只要皇子公主贵妃们,穿着这些棉衣,消息便会流传出去。
棉衣的生意,自然不言而喻。
李承乾沉吟着,“如若杜荷那边的棉衣做好了,先送一批入宫让我看看,若是质量不错的话,便把这些棉衣送去九成宫。”
于志宁:“殿下至孝,实乃陛下之福。”
李承乾摆了摆手,对于于志宁的吹捧,似乎并未放在心上。
“启蒙学堂建造的如何了?”
“回殿下,长安城内的学堂,就剩下修正坊最后一座尚未完工了。”
于志宁:“虽说各坊市的学堂都修建好了,但是启蒙新学的人手,还是欠缺一些,殿下可有计划?”
“还差多少人手?”
“至少二十人。”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