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428节
“建造的房子,远比寻常的茅草屋,木头房更坚固,可以抵挡水患,地龙,陛下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段纶顺着苏尘的思路,越想越觉得合理,可行!
“此事不仅要询问太子的意思,还要询问一下陛下的意思……”
“哎!”
苏尘面色一正,“段大人,此言差矣。”
段纶皱眉。
苏尘缓声道:“陛下避暑九成宫,所有政务尽皆交由太子处理!”
“段大人莫非是觉得,太子监国这段时间,做的不行?”
这可就是诛心之言了。
段纶当即摆手,“苏公子言重了!其实……”
话说一半,段纶反应了过来,若有所思的看着苏尘,“本官明白苏公子的意思了。”
苏尘笑着点头:“太子是国之储君,未来定将威震四海,段大人此时为太子省钱,照拂天下百姓,太子必然不会忘记段大人的功劳的。”
段纶:“本官即为工部尚书,所做之事定当为朝廷,为天下百姓,而非为了某个人。”
苏尘:“段大人说的是。”
段纶笑着起身道:“时候不早了,本官告辞了。”
“段大人慢走。”
苏尘起身相送。
“苏公子留步。”
段纶在马车边停下,笑着拱手道:“多谢苏公子的提议。”
苏尘:“分内之事。”
段纶点点头,犹豫着拍了拍苏尘的肩膀,“太子能得你相助,实在是一件幸事。”
“我也这么觉得。”
“哈哈哈……”
段纶笑着挥了挥手,“走了,苏公子请回。”
段纶上了马车,悠然远去。
苏尘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笑呵呵的目送对方的马车不见影踪,方才收回目光看了看四周。
嗯。
好像没有人在监视着?
第276章 发钱
随着工部的队伍改革,整个长安城都感觉到了,大唐陷入某种疯狂建设中。
其中最能代表此次改革的,便是启蒙学堂了。
与此前修建的四座启蒙学堂不同,经过改革后的建筑队,对于启蒙学堂的建造,明显多了些超前文化。
同时,为了保证棉衣的制作,工部也抽调了一部分的人手,正在忙碌的建造着作坊。
这是与户部合作修建的,自然不可能不上心。
不过相对与制衣作坊而言,砖窑的修建,则是让工部的官员们,积极性更高了。
一旦修建成功,届时每卖出去一块砖,他们就能拿到其中三成的利润。
怎么可能不上心?
当然。
这些举措在朝堂上,也引起了不少官员的排斥。
身为朝廷六部之一,户部和工部怎么能这么向钱看齐呢?
可戴胄轻飘飘的一句,今年中秋佳节,没有银子给诸位大人过节后,不少官员们纷纷改变了这个看法。
这是造福与大唐百姓的好事儿啊。
有什么问题?
有问题的不是户部,也不是工部,而是我们自己!
当一座座学堂拔地而起,高高的砖窑,如同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出现在了长安城外后,许多人忽然发现,长安城在不知不觉间,似乎经历了某种奇特的改变。
太子居外,一辆马车停下了。
薛礼下了马车,看着面前的太子居,露出了微笑。
此去两个多月,总算是回来了。
“公子,薛礼回来了。”
“哦?”
苏尘抬头看去,就见薛礼大步从外面走了进来,“公子,我回来了。”
相较于此前,薛礼的肤色明显黝黑了一些,脸色也有些许疲惫,不过精神状态却是很不错。
“辛苦你了。”
苏尘笑着示意薛礼坐下说话。
薛礼道谢落座。
“蜀地那边的事情都处理好了?”
“回公子,吴王殿下爱民如子,加上蜀地的百姓们,对吴王殿下敬爱有佳,军民合力对付水患,蚊虫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在大军经过蜀地的时候,吴王殿下亲自带着属下护送了一批粮草过去。”
薛礼笑道:“吴王殿下说了,此次能够顺利的解决此事,公子功不可没。”
“待他日回转长安的时候,定要当面谢谢公子。”
苏尘摆了摆手,以吴王和李承乾之间的交情,这点小事儿,帮了就帮了,何须他亲自登门道谢?
“既然你回来了,正好有件事需要你去处理。”
“请公子吩咐。”
“范阳卢氏的事情听说了么?”
薛礼点点头,“回来的路上,已经听说了此事。”
苏尘:“有一批卢氏余孽,潜入了长安城中,可能已经盯上我了,我想你带人,把这些卢氏余孽全部找出来,连根拔起,有没有问题?”
薛礼:“没问题!”
“公子可还有别的吩咐?”
“对了。”
苏尘敲了敲脑袋,“瞧我这个记性。”
“以你的名义,给河东薛氏写一封书信送过去,就说太子已经知道了他们此次的表现,对于河东薛氏十分满意。”
“薛元超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来长安城参加接下来的吏部试。”
吏部试?
薛礼面有惊愕,“这不合规矩吧?”
寻常学生需要经过乡试,成绩优秀者将会被推送到了下一轮的省试。
省试是由礼部主持,合格者将会被送到下一轮的吏部,所以叫做吏部试。
薛元超虽然才情过人,但是却也需要经过礼部的省试,方才能够参加下一轮的吏部试。
可是现在,苏尘却让他越过省试,直接来长安城参加吏部试!
这就意味着,只要薛元超不出意外的话,将会留在长安城当个候补了。
只要有适合的职位,李承乾都可以让吏部安排,让他成为一方父母官!
苏尘笑了笑,“薛元超才名早就在河东一带传开了,其次,他身为河东薛氏,此次处理卢氏之事功劳在身,让他直接来长安城参加吏部试有什么问题?”
薛礼点点头,“好,我这就回去修书一封,送往河东道。”
“嗯。”
送走了薛礼后,苏尘的注意力,便放在了账本上。
这是徐惠送来的账本。
相对与闻香来的稳定收入,报社那边的小打小闹,冰铺的生意,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随着天气的日渐转凉,长安城中的百姓,对于冰块的需求量,在逐渐的下降,这也在预料之中。
不过好在闻香来的生意还是不错,加之此前的火爆生意,存下了不少的银两,才堪堪支撑这般规模的银两花销。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