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392节

  李承乾咽了咽唾沫,一字一顿,“苏兄,此话当真?”

  苏尘微笑道:“太子爷,你怕是忘了,我们的手中还有炸弹!”

  李承乾连连点头,“我记得,我当然记得!”

  威力那么惊人的爆炸物,他怎么可能忘得掉?

  苏尘:“炸弹可以让我们在短兵交接的时候,占据足够的优势,但是在面对玄甲精骑,面对迅疾如风的弓箭手的时候,终究是不堪一击。”

  

  “可如今火铳的零部件都做出来了,一旦拼凑成型,那么,便可极大的弥补这一方面的短板!”

  杜荷忍不住的兴奋道:“我做出的那些东西,当真如此恐怖?”

  苏尘:“可曾见过割麦子?”

  杜荷点点头,不明其意:“火铳和割麦子有什么关系?”

  苏尘:“当一排排的火铳手站在前方,任由对方骑兵诸多,一旦靠近便如同收割麦子一般。”

  一排排的倒下?

  杜荷双眸放光,这也太强了吧?

  赵节也忍不住的咽了咽唾沫,若是如此,只需一万大军,岂不是可以横行无忌?

  吨吨吨。

  李承乾抓起了茶杯,大口的一气喝下,仍是不觉的滋润,随手抄起了盛满凉茶的玻璃樽一饮而尽。

  毫无形象的撸起袖袍,擦了擦脸上的水渍,李承乾一脸严肃的盯着苏尘:“苏兄,君无戏言!”

  苏尘:“君无戏言!”

  “哈哈哈……”

  李承乾盯着苏尘沉默了片刻后,忍不住的放声大笑,眼泪都从眼角流了下来。

  “我就知道,苏兄你是上天派来帮我的!”

  李承乾一把抹去笑出的泪花,沉声道:“有你这番话,我便放心了。”

  苏尘笑着点点头。

  李承乾:“对了,方才来的时候,怎么不见孙强?”

  苏尘:“我让他给曹源带个消息过去。”

  “这又是什么安排?”

  “有备无患。”

  苏尘笑了笑,“这是一步暗棋,能不能用上,还不一定呢。”

  李承乾点点头,“那火铳兵什么时候安排?”

  苏尘:“不急,零部件的组装还需要一些时间,况且,你不想趁这个机会看一看,有哪些人是偏向于你的么?”

  李承乾:“偏向我?”

  苏尘不急不慢的拿起下人刚送来的玻璃樽,给李承乾倒了一杯,笑盈盈的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如今你监国才多久,就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陛下能安稳的在九成宫避暑么?”

  李承乾脸上笑容缓缓散去,多了几分的思索,赵节二人的脸色也瞬间严肃了起来。

  针对卢氏子弟,孔氏子弟的动作,消息必定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递到了九成宫那边。

  若是李世民不愿意动手的话,必然是会出面阻拦的。

  “你的意思是?”

  “陛下极有可能已经回了长安城。”

  苏尘微微一笑,“你的启蒙新学在前,只要稳扎稳打,要不了几年的光景,这些所谓的世家,便会在新学的冲击下,逐渐瓦解。”

  “可是你偏偏借此机会,针对卢氏孔氏子弟,想要收拾他们一番,陛下又怎么会坐得住?”

  “当然。”

  “因为报社的缘故,大家可以理解你的想法,也会对卢氏,孔氏的子弟怒骂不休,但他们终就不过是一群普通人罢了。”

  普通人在盛世的时候,也许会发出一些微弱的声音,可若是放在动荡的时节,他们就是一群无根浮萍。

  世家子弟想要如何揉捏他们,简直不要太轻松。

  乱世之下,人命如草芥!

  “追根究底,你的底气不应该是来源于我,应该是朝中的大臣们。”

  苏尘意味深长的说道:“至少,他们现在还是你的根基,你成功路上的帮手!”

  李承乾同样深深的看了苏尘一眼,一旦他成功了,那么这些帮手也就可有可无了?

  又或者说。

  当启蒙新学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些人便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

  他们或许会因为新学的发展,而成为了新学的阻碍!

  李承乾淡然一笑,“看来孤今日回去后,却是要君臣问对了。”

  苏尘点点头,“也许今日,也许明日,总归是躲不过去的。”

  “你可想好了说辞?”

  李承乾掸了掸身上的水渍,一脸平静的说道:“孤怎么做事,何须陛下指手画脚?”

  赵节和杜荷二人,齐齐瞪大了眼睛。

  太子……

  这话可就有些过火了啊!

  不过,虽然他们的心中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在他们的心中不断的冒出来。

  像是雨后春笋,怎么砍也砍不干净!

  李承乾起身道:“银子什么时候送过来?”

  苏尘:“随时可以送去。”

  李承乾点点头,笑着看向赵节二人,淡淡道:“你们可要随孤一同离开?”

  赵节与杜荷,此刻看向李承乾的目光,都有些迷幻了。

  面前站着的,似乎不是李承乾,而是李世民!

  那种自信,狂傲之感,令人难以逼视。

  “愿随太子前后!”

  “好!”

  李承乾大笑一声,负手而行,“孤倒要看看,陛下有什么要交代的!”

第257章 君臣奏对

  东宫。

  李承乾踏过门槛的那一刻,就感觉到了东宫内的气氛变得压抑了许多。

  一名名宫女太监,在看到他的时候,下意识的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仅仅只是多看了他两眼,便低头离开了。

  李承乾大步来到了正殿。

  “象儿,最近可有想念阿爷?”

  “吃吃……”

  一岁大的李象,正是咿呀学语的年纪,口中虽然能说出一些词汇,但寻常人却是听不懂的。

  唯有触及到了李象的偏爱的时候,方才能够激活正确的语音模式。

  “哈哈哈……”

  “好好好,好孙儿。”

  李世民爽朗的笑声,从正殿内传出,随后像是心有所感似得,抬头看向了大步走进来的李承乾。

  “儿臣参见父皇。”

  李承乾从容不迫的上前行礼,“不知父皇何时回来的,为何礼部那边没有消息传来。”

  李世民笑着把李象交给了太子妃,随口道:“朕听说了一些事情,便从九成宫赶回来了。”

  太子妃苏氏抱着李象起身行礼,“父皇,殿下,臣妾先行告退。”

  李世民点点头,李承乾笑着揉了揉李象的脑袋,看了一眼李孝手中的糕点,随口道:“命御膳房准备一些膳食,父皇火急火燎的赶回来,想来是饿了。”

  苏氏点点头,带着李象离去。

  “坐。”

  李承乾径直走到了李世民的对面坐下。

  李世民目光盯着李承乾,一语不发,似乎是在打量着李承乾。

首节 上一节 392/8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