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157节

  李承乾侧头道:“李将军,麻烦你安排一下,命千牛卫配合府衙行动,尽快找出那两个河南府的人!”

  ……

  “柳增寿死了!”

  “听说是毒死的!”

  “他怎么就死了呢?!”

  “……”

  客栈内。

  一觉醒来的陈庆二人,发现天塌了!

  昨晚他们见到柳增寿的时候还是好好的,结果一觉醒来他人就没了!

  二人对视一眼,尽皆在彼此的脸上,看到了浓浓的担忧之色。

  毕竟。

  他们二人是柳增寿死之前见过的人!

  柳增寿一死,他们二人定然会被官府盯上!

  “尽快离开苏州城!”

  打定主意,二人回了房间,更换了一身衣服后,便悄然的离开了客栈。

  至于存放在客栈内的骏马,二人想都没想直接丢弃了。

  快步来到了城门处,就见城门处的官差加大了搜查的力度,每一个想要出城的人,都会被仔细的盘查一番。

  陈庆二人的脸色顿时黑了,这样仔细的盘查下,他们根本无法顺利的离开苏州城。

  “现在怎么办?”

  纪云面有懊恼,“早知道昨天就离开苏州城了!”

  陈庆叹了口气,因为柳增寿的手中有账本一事,他们多留了一份心,打算等柳增寿回复了长安来的特使后再离开。

  谁能想到,只是一个晚上,柳增寿就死了?

  总感觉有人在针对他们!

  这种情况下,想要离开苏州城,已然不大现实,倒不如坦然面对。

  二人刚回到客栈,一群官差便找上门了。

  “陈庆,纪云,河南府人士?”

  “正是,不知各位官爷找我们有什么事情?”

  “带走。”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陈庆二人被押走了。

  来到府衙,陈庆二人心中一沉。

  太子,刺史,特使……

  如今苏州城内的主要人物,竟然齐聚一堂,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启禀太子殿下,陈庆纪云已经带到。”

  “下去吧。”

  李承乾挥了挥手,随口道:“你们谁来审问?”

  按理说,柳增寿身死,案件应该交给王韧他们,但是柳增寿又牵扯到了刘洎的事情,乔梦卓二人也是因此事而来。

  所以,他们双方谁来处理此事,都有依据。

  王韧目光看去,乔梦卓拱手道:“刺史大人,下官想询问几个问题。”

  “请。”

  乔梦卓道谢走出,来到了陈庆二人面前,“你们初来乍到,为何直接拜访柳增寿?”

  陈庆:“回大人,苏州城内的粮商,除了王赟外,最大的便是柳家的柳增寿,我们想要低价购买粮食,自然要登门拜访了。”

  乔梦卓点点头,再度道:“如今苏州城内粮价几何?”

  陈庆:“三文钱一斤。”

  “河南府粮价几何?”

  “十文钱一斤!”

  “为何?”

  “河南府有些日子没有下雨了,土地干涸,有人传言苏州大水,寿安大旱,所以粮价上涨了一倍。”

  “伱们东家是谁?”

  “寿安林家。”

  乔梦卓点点头,随后便朝着王韧拱了拱手,退回了自己的座位。

  众人见陈庆对答如流,不免心中起疑,难道此人当真是河南府那边的生意人?

  李承乾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王韧,王韧沉吟着挥了挥手,“先把他们二人押下去,分开关起来。”

  “且慢。”

  纪云沉声道,“诸位大人,我们兄弟二人来此做生意,为何要关押我们?”

  王韧淡淡道:“你们昨晚见过的柳增寿,今天被发现死在了书房里,柳方氏状告你们涉险谋杀他人。”

  纪云:“这位大人有证据么?”

  王韧并没有中纪云的言语陷阱,一脸平静的说道:“依据我朝律法,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本官有权将你们羁押!把他们二人带下去。”

  

  陈庆二人被带走后,乔梦卓率先开口:“王大人,他们二人身份需要核实。”

  王韧点点头,“我会安排人去寿安那边一验真伪,不过这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七八天的时间。”

  李承乾:“派人通过驿站传讯,加急验明身份。”

  王韧拱手:“如此的话,两三天便足够了。”

  这时。

  负责为柳增寿验尸的仵作,快步走来进来。

  “小人见过太子殿下,诸位大人。”

  “可是有了什么发现?”

  “小人目前已经确定,柳增寿之所以中毒,是因为他昨晚喝了一碗参汤。但是在厨房查验参汤的时候,并未发现参汤有毒。”

  乔梦卓:“按你的意思是,在参汤送到柳增寿书房的过程中,有人在他的参汤里面投毒了?”

  “正是。”

  “如此他们二人的嫌疑便可以洗清了……”

  “未必,看他们二人孔武有力,步履坚定,未必没有折返投毒的可能。”

  李承乾听着有些头大的起身,“你们继续推理案件,孤且去城外看看灾民。”

  “殿下慢走。”

  ……

  长安。

  天下报社的匾额,在一阵敲锣打鼓中,被挂在了门头上。

  过往的行人,有些好奇的停下脚步,探头探脑的张望一二,却闹不清楚,这天下报社是做什么的。

  掌柜徐齐庄一身新衣,满脸笑容的拱了拱手,大声介绍着天下报社。

  “文章,趣事,鬼怪,案件……”

  “只要新奇的,好玩的事情,都可以编写入报,让大家领略一下各位的风采,当今的奇趣妙事。”

  “但凡被报社选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至少十两银子的润笔费,若是文章做得好,看的人多了,后续还会有一定的分红……”

  徐齐庄的各种介绍后,围观的路人不但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

  唐朝的识字普及率很低,虽得益于科举的关系,识字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基础摆在那里。

  除了达官显贵外,就是一些家境优渥的商人们,能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他们子嗣读书识字。

  至于贩夫走卒,农夫佃户等想都不要想了,束脩都拿不出,如何拜师读书?

  徐齐庄并未放在心上,笑盈盈的邀请着,愿意进去看看的路人们,随后便安排一些年纪不大的顽童,拿着一累累报纸出发,前往长安各处叫卖。

  “报社?”

  “那少年是掌柜的?”

  “看起来是了。”

  “我倒要看看,这少年能搞出什么名堂,给我来一份。”

首节 上一节 157/8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