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99节

第127章 徽商独霸,商业神话!

  三级主政!

  让翰林院成了笑话。

  也让张居正那句“翰林无用,焉有国事”传遍大江南北。

  自诩清贵的翰林们再也坐不住,纷纷跑到吏部、内阁请求封官地方。

  虽然张居正与翰林院有过冲突,但发生冲突的翰林学士王锡爵已经被皇上以谋反罪所杀。

  张居正没有迁怒其他翰林,让高拱慎重遴选后,把众多翰林院翰林送到地方为任。

  中间还出了小插曲,那便是做官先退地,不少翰林认不清现实,不想退还百姓献地,然后,内阁一道奏疏上去,试图闹事的人,不仅没有做成地方官,就连翰林的身份也被罢黜了。

  徒留两榜进士的功名,遣送回原籍,等待朝廷的起复之日。

  张居正、高拱的心胸不小,但心眼都不大,只要这两位在朝当国主政,被罢黜的翰林,势必永无起复之日。

  最为恐怖的是,张居正、高拱很年轻,张居正不过三十六岁,高拱年高一点,今年也才四十八岁。

  如今的内阁首揆、次相身体康健,颇有长寿之相,而那些废翰林,学问本来就是靠年岁增长的,进入翰林院时岁数就不小了,又在翰林院空耗了几年,甚至是十几、二十年,四十、五十是常态,即便能熬到张、高告老还乡,那自己也七老八十了,不可能再为朝廷任用。

  成了事实性的罢官去职。

  随着晋商覆灭,大明朝内大的商帮,就数徽商、潮商了。

  而潮商最大的营生,是走私。

  基本不在大明朝内掺和,在与徽商争夺大明朝内钱庄、票号等,抢占晋商灭亡后留下的商业空白时,潮商明显落入了下风。

  这倒不是潮商经商不行,也不是潮商不舍得前期投入,而是玩不过,真的玩不过。

  徽商。

  又叫儒商,亦叫官商。

  光听这两个别名,就能看出徽商与士林、官员间的紧密联系,尽管潮商很努力想在两京一十三省铺设生意,但挨了各地衙门的重拳后,便选择了老实。

  除了京城、南京城、杭州府等重要城池,潮商保留了开设的钱庄、票号外,其他中小城池的生意,潮商尽数放弃,低价变卖。

  亏了,谈不上,毕竟在国内的生意确实增加了,但要说赚,更谈不上,险些被徽商揍得找不到北。

  确切地说,是白忙活了,徽商笑着接手了晋商的彻底失败,徽商在地方上的部分失败的胜利果实,赚到的银两无法以数计。

  两京一十三省各级衙门官吏,也都收银子收到手软。

  晋商落。

  徽商兴,衙门兴!

  圣旨提高的商税,在徽商一帮独大的利润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无奸不商。

  徽商对着提高一厘多的商税很是不满,无数的银两流入京城,流入朝廷,意图改变圣旨,使商税再落下来。

  而胡宗宪,这位皖籍的新晋内阁阁老,人还没有入京,就快要被银子给砸死了。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人在西山,对晋商财富进行最后清点和押运,但锦衣卫的工作却没有就此暂停。

  锦衣卫向玉熙宫上报了胡宗宪长子胡桂奇,次子胡松奇大肆接受同乡、族亲徽商银两的事。

  玉熙宫又将这道密报传给了内阁,张居正内阁看着胡宗宪两个儿子与徽商的勾当,一时无言。

  不久前,胡桂奇买下了个经营不下去的酒坊,胡松奇买下了个经营不下去的茶庄。

  与其他物品不同,酒、茶,是没有严格意义的价格范围,卖家想卖什么价,就能卖什么价,买家买账就可以。

  而胡桂奇、胡松奇兄弟俩,在买下酒坊、茶庄后,卖的酒火了,卖的茶也火了。

  一坛酒,千金。

  一块茶砖,千金。

  然而,买者络绎不绝,短短十数日,就卖出三十万金。

  创造了京城的商业神话。

  之所以内阁知道胡家酒坊、茶庄准确卖酒、卖茶钱,倒不是锦衣卫有多么厉害。

  是胡家兄弟交税了!

  以二十税一的新商税,胡家兄弟将一万五千两黄金送到了户部的税课司!

  张居正、高拱、李春芳、陈以勤,只觉得头皮发麻。

  胡家兄弟,是天底下第一个贪墨后,给皇上,给朝廷分钱的。

  而皇上没有派人去抓胡家兄弟,朝廷没有派人去抓胡家兄弟,内阁没有派人去抓胡家兄弟的原因也很简单。

  

  胡家兄弟收了徽商的银两,却没给同乡、族亲徽商办事。

  收钱不办事,你凭什么抓我?

  朝廷是在商量着给胡桂奇、胡松奇兄弟俩荫两个官职,但胡家兄弟至今不是官身,功名也很浅,一个举人,一个秀才。

  影响不了朝廷决策,更影响不了皇上圣意。

  或许,胡家兄弟也没有想过影响,在徽商逐渐发觉兄弟俩只吃金子不办事后,就慢慢不再往那酒坊、茶庄送钱了。

  酒坊、茶庄经营不善,胡家兄弟倒也爽快,低价又把酒坊、茶庄卖给了牙行。

  这一来一回,胡家兄弟净赚超过二十八万两黄金,即二百八十万两白银。

  张居正内阁还没想好怎么给胡家兄弟定什么罪,朝廷中被徽商收买的官员先一步把参劾胡宗宪的奏疏送到了玉熙宫,而玉熙宫就原封不动转到了内阁。

  养不教,父之过。

  文武百官在指摘胡宗宪教子无方,以及纵容两个儿子在京收受金银。

  可是,胡宗宪现在还在进京路上,胡桂奇、胡柏奇一直在京,酒坊、茶庄的事,胡宗宪并不知情。

  一团乱麻。

  就在张、高、李、陈头疼时,六部又送来公文。

  言及察觉到同乡、族亲行为的胡桂奇、胡松奇,竟跑到了千步廊,在六部衙署门前,一个一个衙门堵着骂六部官员昏官。

  骂六部官员嫉妒他们兄弟俩绝顶的经商天赋,酒坊、茶庄,全是正常经商行为,按律法交税,犯大明律哪条法了?

  为什么劣酒、劣茶能卖那么多的钱?

  傻子多呗!

  一句傻子,气的徽商商帮在京城的几位大掌柜纷纷吐血。

  誓要与胡家兄弟见生死!

  文武百官参劾越多,胡家兄弟越是骂,仗着阁老父亲,五城兵马司,三法司谁也不敢抓人。

  忍无可忍的张居正,在问过胡宗宪的进京日子后,终于发了话:“先把胡桂奇、胡松奇扔进顺天府大牢,荫封之事搁置!”

第128章 万寿节至,送王离京!

  内阁的事很多。

  眼前最要紧的,便是皇上的寿诞到了。

  这在朝廷中称之为万寿节。

  按照礼仪,要在京城中举行盛大的庆典,届时,皇上要在皇宫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群臣朝贺这个环节免了,也没有全免。

  免的是朝见,没免的贺礼。

  人不必到,但礼一定要到。

  朝官们不由得吐槽,之前皇上补齐了两京一十三省官员的欠俸,恐怕就是为了这万寿节上,官员贺礼能够好些。

  同僚间相互调侃打趣问出对方的贺礼后,纷纷更改了自己的贺礼,誓要超过彼此。

  这便是官场!

  这便是人情世故!

  为了庆祝皇上的寿诞,户部专门拨出十万两银子,将皇宫和京城的街道装饰得五彩缤纷。

  彩画、鲜花、绸缎等等,布满了大街小巷,让人看着就喜庆。

  而且,内阁上奏玉熙宫,准许天下戏班进京,以增添喜庆氛围。

  及至大明朝,民间娱乐种类已经很多了,尤其是唱戏,南戏、北戏曲目众多。

  只是,太祖高皇帝喜爱南戏,特别喜爱南戏《琵琶记》,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南戏得以发扬光大,甚至在之后的发展中,皇上寿诞时,只允许南戏戏班进京为皇上贺寿。

  而南戏,正是昆曲的前身,戏曲与吴语结合成的昆山腔。

  有了历代先皇为南戏,为昆曲站场,大明朝一度禁止其他戏曲。

首节 上一节 99/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