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68节

  等第二箭的时候,再射不中贼人,贼人就要跑了,于是,我便射中了贼人的后心。

  千户大人请看!”

  百户向王敏展示贼人的尸体,只见那支箭从后心贯穿了右侧胸膛,令贼人当场气绝身亡。

  津沽锦衣卫,凡是小旗以上,人人箭法不错,但在这时候,未免有些可惜。

  要知道,这可能是这场刺王杀驾中唯一的证据。

  其他证据,或可能被爆炸炸成了齑粉。

  死的贼人是个约莫二十岁的男子,头梳小髻,用阔边深网罩着,一身青布衫裤,足蹬趿靴,与寻常船夫并无不同。

  百户搜遍了贼人全身,除了一套火镰火石外没有任何物品。

  可以见得,这贼人是伪装成船夫,隐藏在了景王宝船上,在宝船即将入津口的最后时刻,点燃了船舱里的火药。

  这与百户之前的猜测不谋而合,但距离找出幕后凶手相差十万八千里,王敏仔细盯着贼人瞅了许久,“扒去贼人的衣物!”

  突兀的命令。

  百户和两个缇骑一愣,但锦衣卫中,上官命令等同军令,不能质疑或不去遵守,于是乎,贼人很快就被扒得一干二净。

  百户、缇骑对视了一眼,给出了评价,“还挺白!”

  就这样的皮肤,不该顶着一张饱经风吹日晒的船夫脸,想到这,不等王敏吩咐,百户就在贼人脸上揭开了一张人皮面具。

  露出本来清秀的脸,可光靠这些,想查出贼人真实身份也不太可能,天底下长的清秀的人,多的是。

  “那是什么?”

  

  王敏注意到贼人左臂腋窝处有明显异于肤色的痕迹,撩开臂膀,赫然是一朵白莲花。

  莲花分作三瓣,形似火焰聚拢。

  “白莲教!”王敏双眼骇然睁大。

  这三个字,是朝廷挥之不去的梦魇。

  白莲教其起源可上溯于东晋慧远创建的白莲社,与佛教净土宗有渊源。

  兴于宋朝,教义是弥勒降世,以白莲化为业火净世。

  从宋至元再到大明,历朝都极力打压封杀,偏偏白莲教在民间香火极盛,屡禁不止。

  在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聚众反叛,有的还建号称帝,但均被镇压。

  在进入仁宗时期及以后,白莲教名目繁多,有金禅、无为、龙华、悟空、还源、圆顿、弘阳、弥勒、净空、大成、三阳、混源、闻香、罗道等数十种,有的一教数名。

  它们各不相属,教义颇多歧异,组织、仪轨和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带有白莲教的印记。

  朝廷将这些统归为白莲教,民间也笼统地将这些归为白莲教。

  尤其从正德年间开始,出现了对无生老母的崇拜,又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所谓八字真言。

  据称,无生老母是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她要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是真空家乡。

  无生老母,因此吸引了大批狂热的信徒。

  白莲教和朝廷之间,可以说是仇深似海,倘若是白莲教策划了这场惊天爆炸,倒也能勉强解释。

  和一群疯子是没办法讲道理的,疯子的想法也是正常人理解不了的。

  但是。

  问题却更加严重了。

  哪怕不愿意去想,王敏也不得不展开联想,白莲教与津沽三卫勾结,以景王之死掀开新的起义。

  这要是真的,永乐十八年“唐赛儿起义”后,又一场声势更加浩大的白莲教叛乱就在眼前了。

  王敏心头一紧。

  “王千户,我津沽三卫军指挥使下达最后一次敬告锦衣卫,请交出北码头控制!”

  津沽三卫派来军士,对锦衣卫下达了最后通牒。

  王敏手中的绣春刀握的更紧了,决然道:“准备接战!”

第87章 景王失踪,怀疑锦衣!

  锦衣卫、津沽三卫,大战一触即发。

  数百名锦衣卫停止搜救,聚集在千户王敏的身边,全部抽出了绣春刀,但面对数以千计的津沽三卫,颇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味。

  津沽三卫军指挥使是真不想得罪如日中天的锦衣卫,甚至在王敏传消息来,言三卫军中可能存在反贼,三军指挥使都表示会在事后进行筛查,绝不会包庇。

  但锦衣卫依然拒绝津沽三卫接管北码头,参与到搜救景王之中,透露出极强的不信任。

  三位军指挥使自觉已经很克制了,容许锦衣卫的不信任,容许锦衣卫先行搜救。

  可在得知锦衣卫找到个神秘的死人后,满头雾水的军指挥使再也忍不住了,不由得猜想那死人是景王殿下。

  如果景王殿下已死,锦衣卫还封锁着北码头,不让任何人靠近,在三卫军指挥使看来,锦衣卫或许在试图破坏罪证。

  再加上锦衣卫拒绝透露神秘的死人身份,只说是个普通的船夫,就更让人怀疑了。

  三军指挥使下意识地想到,反贼可能就是锦衣卫,锦衣卫在贼喊捉贼!

  军将,不可能掌控战场的一切,但一定要善于抓住每一条战机。

  所以,哪怕再不愿意,津沽三卫军指挥使却同时觉得,不能再让锦衣卫这样下去了。

  “以擒拿为主,若是不成,当自行其是!”

  三卫军令下达。

  自行其是,在军中便是格杀勿论的意思。

  津沽三卫近万名军将动了起来,准备拿下津沽锦衣卫。

  而就在这时。

  一骑赤色大氅的锦衣在官道上驰聘狂奔,身后跟着数十骑锦衣,如此大的动静,过往行人远远听到,就纷纷避让。

  北镇抚司的人终于到了,且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亲自率队而来。

  陆炳跑得汗流浃背,却丝毫不敢有片刻停顿,用鞭子抽着胯下的千里马,催动着马儿不停地奔,都快赶上飞了。

  陆炳共得了三个消息。

  第一个津沽千户所消息,是景王宝船爆炸,生死不知,陆炳命令指挥同知暂代北镇抚司事务,然后就骑马而来。

  在走到一半的时候,又得知反贼中出现津沽三卫军汉身影,津沽三卫或已反叛,陆炳就更急了,一边让人传消息回京,请皇上命京师三大营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一边马不停歇地再次加快速度,朝着津沽而来。

  出于对现在锦衣卫线报的能力信任,陆炳不相信津沽三卫反叛,锦衣卫会得不到一丁点消息。

  津沽三卫军中有反贼是真的,但津沽三卫军反叛的可能不大。

  快到北码头时,陆炳得到了第三个消息,刺王杀驾与白莲教有关!

  陆炳在马背上险些背过气去,这些日子,光顾着发展势力,收拾朝中的硕鼠、蛀虫,却忘了民间阴暗角落里还藏着群老鼠。

  让这群老鼠搞出这么大爆炸,锦衣卫事先却全然不知,根本不用想,等消息传入京城中,早就看不惯锦衣卫的文武百官必然连本参劾。

  至于王敏猜想的,白莲教、津沽三卫勾结,谋杀亲王,意图反叛,陆炳都觉得津沽三卫反叛不可能,就更加觉得这种勾结不可能了。

  陆炳焦急地赶来,原因只有一个,避免锦衣卫、津沽三卫真发生战斗。

  一旦开战,锦衣卫、津沽三卫都将被朝廷列为无法完全相信的存在,到时候,延伸出的事情,可能不会比亲王遭遇刺杀要小。

  陆炳纵马直接出现在津沽锦衣卫、津沽三卫中间,那件鲜红的大氅飘飞,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停下来!”

  “全都停下来!”

  都指挥使命令下,不等千户命令,津沽锦衣卫立刻停止了战斗姿势,站直了躯体。

  津沽三卫军士却在继续向前,他们服从的,唯有军令!

  很快。

  津沽三卫军指挥使的军令分下到三军中,大军行进戛然而止。

  津沽锦衣卫可能反叛,但皇上的一奶兄弟,锦衣卫都指挥使,是不可能反叛的。

  大战危机解除,陆炳松了口气,道:“请三卫军指挥使率军归营,等待东厂来人的甄别。”

  不论如何。

  津沽三卫军中出了反贼,又与锦衣卫展开对峙,还差一点就要攻杀锦衣卫,虽然没到完全不被信任的程度,但要有外部力量甄别三卫军指挥使,帮助肃军。

  这事,本该锦衣卫来做,但锦衣卫也是参与方和怀疑方,那就只会是东厂来人。

  相信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陈洪会马上就到。

  

  三军指挥使知道津沽三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在听到陆炳的安排后,犹豫再三,选择了归营收兵戈。

  津沽三卫退场。

首节 上一节 68/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