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304节

  朱方知道,这些都还是南苑表面上的东西,而更深层次的,恐怕还有更多,但那些,都只能以后由他慢慢去找了,躬身说道:“多谢都指挥使大人赐教。”

  朱七点点头,说道:“在北镇抚司中,指挥佥事是可以单独负责一组一局的,小方佥事,你想负责几组几局?”

  

  小方佥事?

  这样的称呼,朱方是怎么都没有想到,从黄锦炮制的身份上,他是“吕芳外甥”。

  以过去的身份地位辈分论,至少也和朱七是同辈,这种明显上者对下者的称呼,或许,有着朱七潜藏心底几十年的恶趣味。

  在朱七这面无表情下,谁知道,叫的是“小方”,还是“小芳”?

  朱方笑了笑,拱手道:“但凭都指挥使大人吩咐。”

  “龙组,五局如何?”朱七显然是早有打算,适才的询问,仅仅是客气一下,不是准备让朱方真的去选择。

  但这打算,心思确实到了,龙组,负责大明朝内所有侦查,五局,负责着锦衣卫内部行政,包括人事、财政等权力。

  直管龙组、五局,能让初入锦衣卫的朱方能以最快速度了解到锦衣卫的全貌,嗯,在大明朝内的全貌。

  而国外的,暂时接触不到,但这样也够了,锦衣卫通过朱方充分展露了圣上最关心的内容。

  辅助朱方做事的人,自然不可能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的朱七,一名龙组的千户便领着朱方去熟悉北镇抚司了。

  但在朱方离开后,朱七却没有立刻去投入繁忙的事物中,在海子里消遣了会,得到了个消息。

  “是站着的。”

  朱七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常人和宦官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区别,便是站着和蹲着。

  既然是站着的,那就证明是多想了,只是长得像而已。

  凡是和当今圣上有情分的人,臣下,奴仆,也不妨把话说明白些,内阁阁老、司礼监太监,不管是前任,或是现任,陆炳给锦衣卫下过最严命令,禁止一切调查、窥视。

  所以,锦衣卫并不知道吕芳离开京城,前去金陵之后的事,更不知道吕芳娶了亲,再知道吕芳有关消息时,就是吕芳死去,外甥蒙荫。

  吕芳,大抵是真的死了…吧?

  朱七的嘴里,反复念叨着“朱方”两个字,却不敢去多想。

  在陆炳前往西洋后,锦衣卫这千钧重担就压在了他的身上,每日每时每刻,都有来自世界的线报、消息送来,许多重要的内容,还需要他亲自决断,分类,归档。

  然后,给玉熙宫送简报,给京内、京外的内阁阁老送简报,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也得亏是他身体不错,几十年的功夫没有白费,才撑得下来,不然,早累趴下了。

  陆炳,锦衣卫真正的都指挥使大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或者,能找个人替代也行。

  朱七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眼睛却是晦暗不明的底色。

  ……

  玉熙宫。

  一份密奏摆在了御案上。

  其中内容揭露了锦衣卫的部分强大。

  十万名密使的全球监控,遍及亚洲、欧洲、非洲,以及美洲,凡是人类有大规模聚集的地方,锦衣卫都将手伸了过去。

  无与伦比的行动能力,在收集线报之外,锦衣卫,尤其是国外的锦衣卫,秘密制定和进行了一系列高风险行动计划。

  包括但不限于暗杀、政变等等。

  主要在欧罗巴大陆上。

  信息传递和密码领域的开展,为了更好更安全传递线报、消息,锦衣卫第三局进行了加密。

  相比较前三项,锦衣卫内部组织严密,各部门紧密配合,包括负责收集国外情报的细作、国内反细作,以及直属的警卫军、边镇军和培训学堂,一旦暴露出去,必然有无数国人心惊肉跳。

  锦衣卫在培养“自己人”。

  锦衣卫在全世界收养孤儿,由孤儿组建下一代锦衣卫。

  陆炳为锦衣卫创造了独属于锦衣卫的特殊福利体系,使得所有成为锦衣卫的人,可以不必为任何生活琐事而烦心,只用全身心为锦衣卫做事即可。

  在北镇抚司内,陆炳因此被称为世界孤儿的父亲。

  现在,整个大明朝的养济院背后,都是锦衣卫在运营。

  所有被选中的孤儿院,将进入锦衣卫学堂,以军事化模式接受教育和专业训练,等到孤儿们从学堂毕业,就会进入锦衣卫权力范畴内的方方面面。

  这些由锦衣卫养大训练后进入锦衣卫体系的孤儿们,就是锦衣卫最大的基本盘,也是特殊福利体系下最大的既得利益团体,毫无疑问,这些人以后可以保持很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锦衣卫的行为,以任何角度来看,都超出了臣下的范畴,理当被君上所忌惮,而为之严惩。

  可陆炳偏偏让“忠诚”二字作为了所有孤儿的第一课,且忠诚的对象不是锦衣卫,而是大明朝和皇帝陛下。

  大明朝的利益、大明朝皇帝陛下的意志高于一切。

  朱厚熜拿着铜罄罄杵,在玉熙宫里踱着步,思索着,锦衣卫,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大明朝,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321章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传旨,由锦衣卫负责扫黑除恶监督事宜,线报、百姓参与结合,还大明朝以天朗水清,凡百姓举报,由地方锦衣卫受理,而后去除姓名,抄录有司衙门,凡有所举,必有所答,胆敢泄密举报者,一律革职、抄家。”

  朱厚熜在这空荡的大殿里,下达了旨意,黄锦不在,但这份旨意,仍能无误下达到有司衙门。

  这便是圣皇。

  不论怎么想,锦衣卫还是要用的。

  锦衣卫的特殊福利待遇,使得锦衣中人可以没有私念、杂念,心无旁骛的处理事宜。

  这是传统衙门官吏所不具备的。

  就比如这常态化扫黑除恶。

  如果交给地方衙门,或另设衙署受理百姓举报,要不了多久,就会没有百姓再行举报。

  究其原因,便是腐败。

  两世为人,有个很确切地形容,“塌房式腐败”。

  哪怕朱厚熜下大力气清洗了两京,清洗了诸省,且是数次,依然无法根治。

  古往今来,中原,就是个人情社会,崇尚礼尚往来,这就为腐败土壤。

  朱厚熜做不到,让天下官吏绝情绝性,即便能做到,也不能去做,那样的社会,同样很可怕。

  没有人性的官吏,主掌一方,对治下百姓是个灾难。

  锦衣卫的庞大组织,使得内部也出现了严重腐败,甚至是塌房式腐败,但那独立于朝廷,独特于世界的福利待遇,让所有密使、成员无法割舍。

  换句话说,锦衣卫的腐败,存在于锦衣卫内部,肉是烂在锅里的,而且肉很多,锦衣中人犯不着向另外的锅伸手。

  这点,从朱方进入南苑后,第一时间得到了数以万两计的“孝敬”就能看得出来。

  锦衣卫的密使太多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太多了,游走于亚、欧两座大陆的上流社会,接触到的,全是达官显贵,只要锦衣中人愿意,就能获得不菲的财富。

  而世界本质时,一个人的辛勤劳动,产出的价值,是一个人不可能花完的,甚至是几个人都花不完。

  如果不够花,那就证明有人在偷走你的大多数劳动产出。

  在锦衣卫中,几乎所有人都在辛勤工作,无数“花不完”的产出,就不断累积了起来,达到了恐怖的地步。

  锦衣卫没有像朝廷那样,每年呈上收支账册,因为,做不到。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世界的财富,都在被锦衣卫影响或撼动,哪怕真的呈上收支账册,那也一定是假的。

  想解决锦衣卫的问题,就要杀死所有锦衣中人,北镇抚司里的所有人都有问题。

  而锦衣卫,就像朱厚熜的一只臂膀,且是非常有力、好用的一只臂膀,在大明朝腾飞之际,没理由的自断一臂。

  当然,朱厚熜没有对锦衣卫听之任之,让朱方进入北镇抚司,就是要对锦衣卫种种乱象,予以拨乱反正。

  至少,大明朝内的锦衣卫乱象要解决。

  某种程度上说,吕芳也算是两世为人,有着四十年内廷老祖宗的经验,进入锦衣卫当指挥佥事,论能力,比朱七这个锦衣卫代都指挥使,以及陆炳那个真正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都要强。

  锦衣卫不会出现任何威胁大明朝廷的事,即使出现,也有能力解决。

  朱厚熜将此事暂时搁下。

  而深入推进的常态化扫黑除恶,才刚刚开始。

  举报由地方锦衣卫受理,但处理要由地方衙门完成,一旦完不成或不合格,地方衙门官吏的表现,就要记入考成之中。

  要知道,两京一十五省官吏的“年关”,分为两部分,一是吏部考评,二是锦衣卫考成法。

  而具体结果,考评、考成一致时,听吏部的,考评、考成不一致时,听锦衣卫的。

  如此一来,只要地方出现黑、恶势力,地方衙门没有能力或者不能及时解决,到年底,在锦衣卫考成中,就必将会出现“治下不稳”四个字。

  这不仅代表着仕途的终结,之后若是再被都察院那群御史(巡查钦差)盯上,被问罪伏法都有可能。

  锦衣卫、内阁先后接到圣旨。

  锦衣卫立刻着手组织人员去办,理解了圣意的锦衣卫代都指挥使朱七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立马前去内阁,欲与阁老们商讨其中细节。

  而内阁,政务堂里,两位新入阁的阁老,海瑞、朱衡,终于抵达大明中枢机要之地。

  高拱、胡宗宪、李春芳表达欢迎,一阵寒暄刚坐下,就见到了旨意。

首节 上一节 304/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