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75节
胡宗宪内心沉重,道:“微臣遵旨。”
与高拱、朱七一同出了玉熙宫,什么话也没说,一道道命令下达。
大明朝、葡萄牙的第五次海战,也是嘉靖朝第一次远离大明朝本土的海战,即将打响!
……
圣命之下。
内阁、朝廷、地方,十万水师兵卒迅速集结于广东。
大丰之年,诸省皆丰,仅广东一地,便可筹措充足军饷、粮饷。
兵卒战船、后勤锱重,如数完毕,随时可以开始西征。
但作为西征主将的熊文灿,却迟迟没有下达起锚开拔的命令。
哪怕广东布政使朱赓一遍遍催促,熊文灿一直不为所动,就这样耽搁了数日。
南海,海幢寺。
此地本为南汉千秋寺的遗址,后废为民居,为郭氏族人在此建了花园,后郭家族长心有孽障,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之意,建了座佛堂,并取名为海幢寺。
虽为民间募缘所建,但寺内却有奇景。
“古寺参云、珠江夜月、飞泉卓石、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花田春晓”。
八大奇景,响彻广城。
年初儒释道于京城大辩,佛门以全败而终,僧人几乎全部还俗,佛藏也大多付之一炬。
海幢寺也不例外,除此地主持道独禅师以外,就止有一名扫地僧。
朝廷虽禁三教修行,却未禁三教信徒,道独禅师名声在外,在这“末法时代”,海幢寺因此香火依旧。
道独禅师就出生在南海,六岁丧父,随母近寺而居,自小立定出世之志。
稍长后,得《六祖坛经》,虽初不识字,但礼请大德诵读后竟能成诵。
十六岁时,礼十方佛后自行执刀剃发。归隐龙山,结庐而居,侍母尽孝十余年。
二十九岁,往谒博山无异元来,受具足戒而得法。
出住庐山,其后历主广州罗浮山、福州长庆、闽之雁湖、南台山之西禅寺、粤(广西)之芥庵等诸刹,而随朝制终落于海幢。
一行兵丁来到了海幢寺,赶走了寺内上香的香客,并封锁了寺庙山门,严禁任何人进入。
熊文灿是个武将,出行时却喜于坐轿,显得虚伪浮夸,不等轿子落定,便跳将出来,更显得躁狂。
长驱直入大雄宝殿,不见扫地僧,独见道独禅师在佛前点着香烛。
“禅师!”熊文灿声如洪钟,一声呼唤都使得大殿钟鸣回响。
道独禅师没有回应,将香烛都点燃后,方才转过身,向着熊文灿施了个佛礼,道:“阿弥陀佛,居士无恙。”
一僧一将是旧相识。
道独禅师的游历,皆没有离开东南这块地界,而熊文灿又是“虔诚”的佛信徒,凡有名僧,必不辞辛苦前去拜谒,不惜千金与之交谈。
道独禅师每到一寺,熊文灿便会追见一次,这些年来,见面交谈少说也有十回了。
即便道独禅师无心世俗,但也对这喜于“大撒金银”的居士留有深刻印象。
“禅师,我想求一签。”熊文灿开门见山道,身后的兵丁抬着盛满金银的箱子就走了进来。
道独禅师却没有看那为大雄宝殿增色三分的金银,而问道:“居士何故求签?”
“圣上命我率军西征,我想问吉凶。”
“问战果,还是问自己?”
“禅师,那有何区别。”
“问战果,不必问佛,圣意不可违,吉,你要出征,如果不吉,你就不出征了吗?”
道独禅师踱步到佛前香案,挥袖将签筒甩入插满香火的香鼎中,道:“问自己,不必问佛,十万条人命在你手上,大明的国运在你手上,人命在,国运在,你命或许就在,人命不在,国运不在,你命就必然不在,摇几根破木头又有何用?”
熊文灿望着散落在香鼎中的挂签,“……”。
合着禅师的意思,今儿就不该来。
熊文灿沉默了。
此次出征,海战马六甲,倒不是他怕了,而是察觉到了怪异的地方。
内阁,准确地说,从内阁次辅大臣,当初东南水师的部堂大人胡宗宪亲下的命令,可谓是点齐了东南水师的“精锐”。
上万名东南水师的将校,竟全在这出征的十万人中,原是百夫长的人,在出征军中,只能当个十夫长。
除了主将、副将、参将职位没有变化外,游击、都司、守备、操守、千总、把总、提调、备御这些将校都相当于降了一级。
葡萄牙就一百多万人口,真正的海军人数,也就十万左右,而殖民地又遍及世界,这使得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海军,驻天竺总督府的海军,满打满算也才三四万人。
此次出征,老部堂准备了倍于葡萄牙海军还多的兵力,还出动了东南水师全部的将校,这份谨慎的程度,比之当初应对倭寇、倭奴有过之而无不及。
副将丁启睿、参将杨鹤、陈奇瑜都说,这是在京葡萄牙使团的无礼通商请求,激怒了圣上,才使得内阁要尽全力夺取马六甲海峡,夺取葡萄牙在天竺的港口。
但熊文灿却不这样认为,锦衣卫对火器、火药的改良,早就传遍了大明朝军方,并在半岛战场、倭岛战场有了广泛的使用。
不说别的,李成梁携军反叛大明朝时,就携带了很多瓷蒺藜等新式火药,这才能速胜高丽王李峘十五万大军。
但这次,锦衣卫竟然没有丝毫表示,即使是他向锦衣卫进行询问,锦衣卫给予的回复,是瓷蒺藜不适合海战,和新式火器基本不适合海战这样相当敷衍的理由,拒绝了给西征军提供帮助。
可以说,当年打倭寇什么样,现在西征军的配置还什么样。
熊文灿是贪庸躁怯,但也独领过东南三十多万水师,自不是蠢笨之人,嗅到了异样,再加上冥冥中,让他有种如临刀山,如赴火海的感觉,让他迟迟不愿起锚开拔。
道独禅师望了眼守在大雄宝殿外的“亲卫”,双目闭合,双手合起,再宣了声佛号,道:“超绝生死,必须见性!”
当今圣上,是大智慧的人,对于朝臣,与杀与夺,毫不留情,对于武将,或有顾忌,但生死之事,仍攥于手心……
第296章 血战狮城,海峡归明!
熊文灿或自愿、或不自愿,又拖了十数日,拖到了圣旨、王命旗牌的到来。
再不西征,就会被立斩当场。
熊文灿只能下达了起锚开拔的命令,站在甲板上,回望着渐行渐远的陆地,他知道,这辈子,怕是活着回不来了。
内阁特派的亲卫统领上前来,正声道:“将军,海上风大,请回舱中休息。”
熊文灿转过身,望着刚正不阿的亲卫统领,和其身后数十位亲兵,露出了凄凉一笑。
看来,是要死在这些亲卫手中了。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这亲卫统领手中,其长子熊曰绘和诸子,以及整个熊家,都掌握在朝廷手中。
如果无法完成夺取马六甲海峡,葡萄牙驻天竺总督府港口的圣命,身死、族灭,必将成为现实。
熊文灿不是李成梁,作为佛门居士,向善之心或许不多,但总会有点,做不到舍弃妻儿老小,携军叛逆的事。
况且,朝廷汲取了李成梁、辽东军的教训,这群亲卫,就是悬在所有军方将校头上的利剑。
敢有叛逆,杀无赦!
至于收买亲卫?
内阁,特别是制定此制、军方出身的胡宗宪、王崇古早就想到了。
大明朝所有将校的亲兵,全部是良家子,将校级别越高,亲兵对大明朝、对圣上的忠诚度越高。
朝廷给予了将校亲兵丰厚的待遇,包括亲兵家眷也有优厚,可以确保亲兵在退役后,一家衣食无忧。
即使是当上亲兵的第一天,发现所护佑的将校叛逆国朝,立斩将校,随后退役。
就当了一天亲兵,都能保证一生富足,谁会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将国中老小的性命放弃,跟着一个将校背叛国朝。
不是没可能,但也可能不大。
副将丁启睿、参将杨鹤、陈奇瑜也登上了甲板,相顾无言,四支亲卫层层叠叠,如壁垒,也如南墙。
回不了头,只有前进。
西征军从万安滩出发,据马六甲海峡仅仅两千多里。
天公作美,天晴、无风,水有波而无浪,十数日的光景,水师兵卒站在甲板上,便能眺望到那又宽又狭的海峡口。
距离海峡第一城,狮城,已然不远矣。
以大明历,正德六年,葡萄牙舰队在老阿方索的带领下,以其先进的火炮技术,对马六甲城进行了猛烈攻击,最终成功占领该城,后又拿下狮城。
在占领马六甲海峡后,葡萄牙人迅速建立了一套贸易体系。
以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贸易路线,征收关税,垄断东西方香料、丝绸等商品的贸易。
精明的葡萄牙商人还在马六甲设立商站和仓库,储存和转运货物,通过贸易获取巨额利润。
由于葡萄牙兵力短缺,马六甲海峡又距葡萄牙在天竺港口较近,就归了葡萄牙驻天竺总督府管理。
靠着坚船利炮,葡萄牙一次次镇压了马六甲土著的反击,并以在马六甲诸城上建立教堂、学堂的方式,来影响、操纵土著的思想和行为。
可以说,葡萄牙人是通过军事征服、经济控制、政治统治和信仰传播四大手段,成功控制了马六甲,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但是,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大明朝的领土。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