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71节

第292章 英法孤儿,五角贸易!

  陈以勤拿着信,找到了八位族老,无不沉默。

  陈家航海图志出现在人前,原因倒也简单,族老们成为族老已经很多年了,而“人文类”的书,大多是年轻的时候,或是刚成族老时看的。

  年长日远,陈家族老早就忘了这一茬,更忘记了祖先的风流韵事。

  所以,在传信回家族,让留族族老提取宝船图、航海图部分时,就没有做多余的嘱咐,将这部分内容拿出来。

  而族中留守的族老,又是偏正经的人,想必就没看过这些图册、图志,是族长、族老们的集体决议,就让族人直接搬了出来,没有加以审阅,如此,才直呈玉熙宫,为“有心人”所利用。

  都不开口,作为陈家大族老的陈平,却不能不开口,道:“祖先之错,后人的我们不可评说,但有人故意往我陈家脸上泼墨,却是不能忍受的,我陈家注定是大明朝第一世家,声名万不可损!”

  字字铿将。

  成为世家,是所有陈氏族人的共同理想,为此,陈家上下奋斗了四十代人,整整七百年。

  太平时为民做主,不避辛苦,混乱时贩卖祖产,维持生活,贫贱时,只能以鲍鱼、燕窝为食。

  这样的日子,陈家过了四十代,七百年,族老们想想都眼含热泪。

  在御前揭陈家黑历史的,正是陈以勤的同侪,也是多年老友,陈以勤很是惭愧,道:“我这就回信斥骂子实,索回祖先图志……”

  陈以勤还没有说完,就见大族老正气凛然的摆摆手,陈平道:“小逸甫,我说了这么多,我陈家的过去,我陈家的过去,我陈家的未来,为的不是那点虚名。”

  “嗯?”陈以勤怔愣在原地。

  陈平见族长依旧不开窍的模样,恨铁不成钢道:“得加钱!”

  “啊?”陈以勤彻底懵了。

  “于世家而言,名声大过天,正所谓字画有价,名声无价。”

  陈平很是激动,恶狠狠道:“就让朝中文武百官人人写一幅字送我陈家,内阁,一人写两幅!”

  现在的朝廷,清直之臣众多,不说人人名垂千古,但少说十之五六。

  “八雅”的‘琴棋书画,诗词花茶’,琴、棋、画、诗、词、花、茶可能涉猎不多,不太擅长,但‘书’,绝对个个是上品。

  “见字如见人”,群臣在科举时都是下过苦功的,入仕后,日日政务无数,笔书不但不会落下,反而会日渐精进。

  朝廷诸衙,官吏少说也有三千人,这要是放个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哪怕陈平也算不出来能值多少钱。

  内阁是“重地”,陈家大族老陈平更是毫不客气,狮子大开口,一人两幅字。

  唯一的遗憾,是前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还乡终制了,不然,张居正内阁、高拱内阁,两代内阁同书陈家,陈家的福气还少的了?

  不过,年前在京城,陈家鉴真传国玉玺,“敲”了张居正十幅字,勉强也算是。

  于一国朝臣而言,万世太平,是心中所愿。

  于一族家老而言,百世康乐,是心中所愿。

  陈家这一代,要赚个百世康乐!

  一年卖一幅字,能卖到天荒地老!

  “啊?”

  这一声。

  来自匆匆赶来的陈于陛、陈于阶兄弟俩。

  他们怎么也没想过,德高望重的族老会拿家族名声换字(钱)。

  简直是,有辱斯……

  “啪!”

  “啪!”

  陈家六族老、七族老看着小辈心境崩坏的模样,默契地上去就是两巴掌,六族老道:“啊什么啊?

  家族不这样干,你们两个兔崽子早饿死了。”

  四十代的富贵。

  七百年的安乐。

  也不想想家族是怎么做到的。

  “大族老,族中没有给金元摇唇鼓舌……”陈于陛心里猛然一寒,问道。

  话还没有说完,脑袋又挨了一巴掌,陈家六族老显然是个暴脾气的人,骂道:“小兔崽子,我陈家就是再穷,穷到只吃鲍鱼、燕窝,也不会给蛮夷当狗。”

  “咳咳。”

  陈平以咳嗽提醒六族老注意言辞,道理是那个道理,金元之时,的确就是陈家最贫贱时,每日只能以鲍鱼、燕窝充饥,但也绝没有向金元摇尾乞怜,但说话嘛,可以委婉些。

  六族老撇了撇嘴,对族中这处处都说漂亮话的风气很不满,反手又给陈于阶脑袋来了一巴掌。

  陈于阶捂着脑袋,完全不知道这巴掌是为什么,六族老就撂下了两字,“公平”。

  亲兄弟,共患难,一人两巴掌,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陈以勤嘴角微微抽搐,从小到大,他就觉得家族风气有问题,老不老,小不小,老了可以小,小的可以装老,没个正形。

  这让他这个标准的好孩子,勤奋、刻苦、正直、善良的人总是格格不入。

  陈平望着陈以勤,两手一摊,道:“讨生计嘛,不寒颤。”

  陈家的无数珍藏,让陈家拥有着不少事情的解释权。

  正如“要断章取义”,节选自“不要断章取义”,陈家拿着那些圣贤手札、先人古籍为不少人、事“正名”。

  但绝不包括卖国求荣,为蛮夷正名的事,当初元世祖忽必烈,想替元太祖成吉思汗改个“刘邦之后”正统苗裔,给陈家许以重诺,陈家都没有答应。

  如今,是朝廷想给陈家塞个“混血子弟”,陈家有套完整以假乱真的法子,可以帮助朝廷操作一切事宜。

  开价三千多幅字,是狮子开口不假,但小开不算开。

  陈以勤无言以对,良久道:“我书信回朝,与内阁商量商量?”

  涉及内阁六部九卿大臣,陈以勤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陈家族老们纷纷点头。

  陈以勤手书回朝。

  内阁对这不要钱、不要粮,只要群臣人人一幅字的陈家索求,顿时无言以对。

  牵涉人数众多,高拱、胡宗宪、李春芳也不能做决定,于是上禀玉熙宫。

  朱笔御批,“照准”二字。

  以书为形,此乃赐字。

  在三千文武以外,圣上赐下御书,这纯属意外之喜,陈家大喜过望,年迈的陈家大族老陈平决定亲自去操办“英法孤儿”一事。

  与此同时。

  葡萄牙驻天竺总督府终于对在望厦半岛国人被尽数诛灭的事做出了反应,遣使团前来大明朝。

  广东布政使朱赓代表朝廷接受了葡萄牙使团的国书,并在葡萄牙使团抗议下,坚持对葡萄牙使团船只进行了检查,在没有发现危险性物品后,才准许葡萄牙使团北上。

  过大沽口,在天津上岸,进入了京城,葡萄牙使团被安置在四夷馆,落脚后第一时间,对大明朝在望厦半岛屠杀葡萄牙商人的事表达了抗议。

  但很可惜,在彼此四次大战保持全胜的大明朝廷对这样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抗议,根本毫不在意。

  

  被晾了三日后,逐渐明悟过来的葡萄牙使团,恢复了平和,正式向大明朝廷提出想要见到世界东方最为尊贵的皇帝陛下,但遭到拒绝。

  成为海上霸主这半个世纪,葡萄牙使团从未受到这样的屈辱和怠慢。

  但西方同样有关于“真理”“尊严”的定义,军队的失败,使节永远在谈判桌上找不回场子。

  葡萄牙使团无奈,忍气吞声之下,向大明朝廷呈递了此次出使的真正目的。

  通商!

  战争,是不可能继续战争的。

  四次海战,早已让葡萄牙认清了现实,大明朝,不是随意可以冒犯的。

  大明朝不是像天竺、第乌那样的弱国,可以以强武来进行殖民,再对殖民地上的一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掠夺。

  可是,葡萄牙又一直眼馋着世界东方的繁荣,迫切的想从中获得财富,动武不行,唯有通商。

  内阁很快便看到了葡萄牙起草的通商请求,有六条:

  一、请允许葡萄牙派遣大使驻于京师,照管葡萄牙商人对明贸易。

  二、请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及天津、广东等口岸,允许葡萄牙商船靠岸贸易。

  三、请允许葡萄牙商人在京师设立商行,收贮商货。

  四、请批准葡萄牙商人租借舟山一处小海岛居住、收存货物。

  五、请允许在广州城附近选择一处地方作为葡萄牙商人的居留地,并允许居留地的葡萄牙商人自由出入大明。

  六、请允许葡萄牙商船通过大明朝内河,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并减免关税。

  在看到葡萄牙这六条通商请求后,内阁首辅大臣高拱甚至以为是翻译翻译错了,在询问过后才得知,这是葡萄牙使团携带的翻译所书,不可能有错。

  高拱沉默了。

首节 上一节 271/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