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12节

  闹中取静,或许就是如此。

  而这坐落着的,是吏部尚书,朝廷天官的府邸,取意虽好,但也注定寻常日子不会如意,来来往往的宾客如云。

  “杨府”两个苍劲浑圆的楷书大字,匾额再无其它字样,但已经够唬人了。

  因为这两个字出自当今圣上之手,御赐匾额,可见门楣。

  在朝廷中,始终隐藏着第三股势力。

  夏言、严嵩之争时,这股势力在。

  严嵩、徐阶之争时,这股势力在。

  严嵩、徐阶,张居正、高拱之争时,这股势力在。

  张居正、高拱之争时,这股势力还在。

  这便是晋党。

  就和昔日晋商一样,走的是“不显山不露水、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路线。

  杨博,是晋党党魁,杨府,也就成了晋党大本营所在。

  在晋党覆灭时,杨博做出了和王崇古相同的选择,将晋商商帮在朝廷中扶持的官员“卖”的干干净净。

  保存了自身,保存了晋党,保住了多数晋籍朝官。

  此时的杨府中,杨博在,杨博次子杨俊士也在,把持各路奏章的通政司使张四维也在。

  杨博、杨俊士无需多言。

  张四维。

  这位朝廷新的九卿。

  是晋党中的新秀,深受杨博的看重,也得到了次相高拱的重视,同时,张四维还是王崇古的外甥。

  能力、身份、地位,就注定张四维未来不同凡响,未来晋党党魁之位,非其莫属。

  在书房内。

  杨博听次子和张四维念完了王用汲在开化、德兴两县查案结果,没有觉得意外,躺在靠椅上一动不动,却看得出是在出神地想着。

  “算算日子,王用汲押解着开化、德兴两县知县回了金陵,那海瑞因妻子生产还没有启程进京,爹,不会出什么事吧。”杨俊士耐不住父亲的沉默,拿着长兄杨俊民从江南送来的消息在父亲面前直晃。

  人的名,树的影。

  海瑞,海青天之名,在江南可谓是响当当的响当当,没有不敢平的反,没有不敢杀的人。

  那天子剑,还在海瑞手上,海瑞用它砍了不知道多少官员,知县,甚至是知府,巡抚都砍过。

  杨俊士真怕长兄被海瑞拎着天子剑给砍了。

  相貌儒雅的通政司通政使张四维接言了:“那海瑞是个稳重的人,拿不到实证,是不会杀人的,再说,任命海瑞为礼部尚书的公文早就送到了海瑞手上,现在的南直隶总督是赵贞吉,即便人还没到金陵,但也快了,那是个聪明人,不会纵容海瑞胡来的。”

  “我倒是想海瑞把那逆子给砍了。”

  杨博语不惊人死不休,身体还是一动没动,但眼睛却从远处移望向二人,“在做官前,我一而再再而三告诫,不要贪,不要占,老老实实,安安生生,当不了个好官,就当个中官,以后享不完的荣华富贵,现在我就恨当初心软,没有直接打死那不成器的狗东西。”

  杨俊士、张四维本以为老爷子爱子心切,会立刻施展手段去救长子,却没有想到老爷子会这般咬牙切齿。

  长子性命攸关,老爷子竟一点也不糊涂。

  杨俊民跑去浙江,跑去衢州府当知府,其为官,两人也有所耳闻。

  上任就与地方胥吏勾搭在一起,沆瀣一气,府下两县有矿,有矿业司的太监在那常驻,杨俊民更是与之称兄道弟的。

  钱、权、色,杨俊民是来者不拒,不到一年的时间,杨俊士就听说自己多了十多个“嫂嫂”,全是秦淮河的头牌,有几位嫂嫂还有了身孕。

  虽不是昏官,但治下之事也是能平就平偏帮权贵富者。

  开化煤矿矿主、德兴铜矿矿主,都是矿业司太监给杨俊民拉的“富贵”,那几百位死去的矿民抚恤,不是没有,而是被杨俊民和矿业司太监给分了。

  宁献十万银于官,不舍一文钱于民。

  这才有了县衙、府衙抓上告矿民,引发的暴乱。

  哪怕没有长兄杨俊民的贪墨账本,也知道贪赃早过百万,更何况还有枉法之事。

  根据圣上大律,如此贪墨,起码也是个抄家灭族。

  为了拯救家族,老父亲做了不少努力,但人算不如天算,事情总在一步步超出计划。

  杨博像是没有看见他们此时的反应,徐徐说道:“只要海瑞插手开化、德兴矿难的事,就灭口销赃吧。”

  张四维精神一震,脱口而出道:“灭谁?”

  “杨俊民!”

第246章 居正之殇,窃国肥私!

  人人都羡执掌国柄之荣。

  却不知这份荣幸是起早摸黑换来的。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至少有三百日,张居正必须早起,在辰时初赶到西苑内阁值房,随时听候圣上传唤,朝局、国事,往往就在一君一臣一言一听中先意承旨了。

  现在的张居正是,以前的严嵩也是。

  多少奏疏,多少谏言,斥责内阁首辅大臣,用得最多的是八个字:“阻断言路,否隔君臣!”

  因张居正当朝,阖府上下早起晚睡,便成了相府的规矩。

  春日子时,正是府院里养的几条大黑狗狂吠的时刻。

  听着四处的犬吠声,身着相雕蟒袍的张居正,从客厅中走了出来,吩咐道:“开中门,快迎客!”

  相府奴仆立刻前去照办,但吕芳已然在院门中出现了,面色沉凝似水。

  张居正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将所有的侍从人等都打发了出去,大厅堂的四方桌边主位上坐着张居正,客座上坐着吕芳。

  吕芳其实已用过晚饭了,但张居正刚从内阁理完政务,不吃点夜宵,晚上空着肚子可睡不着,也就陪着坐了下来。

  相府厨房十二个时辰都有厨子当值,无论正席珍馐,还是随意小吃皆叱咄可办。

  转眼间桌上又摆好了精致的四荤四素冷热菜肴,三屉重叠的小蒸笼正冒着热气,从第一屉上可以看见形状花色各不同的六个小笼包。

  白的是精面、黑的是细荞、黄的是糯黍,细粮粗粮,荤馅素馅,杂食珍摄,可见养生之道。

  两人面前各一双象牙箸,一个元朝官窑的蓝釉酒杯,一个南宋官窑的青釉碟子。

  尽管预感不好,但张居正还是招呼吕芳先吃东西,拿起笼屉里的小笼包,不管是荤是素都直接往嘴里塞。

  吕芳浅尝辄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张居正略感不好意思,道:“当上内阁首辅大臣后,食量越来越大了,多有怠慢,吕公公莫怪。”

  吕芳摇摇头,道:“国事繁忙,若食少事烦,那才不是长久之道,阁老这般,足见心胸,哪会有怪罪的道理。”

  张居正与其他内阁阁老,朝中重臣不同,素来与内廷宦官亲近。

  嘉靖四十年以前,张居正只是徐阶门生,在内阁中居末席,就与司礼监秉笔太监黄锦交好。

  在张居正成为当朝首辅后,也主动与吕芳交好。

  首辅前后,没有前恭后倨之举,没有鄙夷不耻宦官,吕芳、黄锦父子对张居正的观感是很不错的。

  有忙的话,也愿意搭把手,就和当年对待严嵩那样,有什么就说什么。

  但有些事,正因为交情不错,反而更难开口了。

  张居正为吕芳斟了杯酒,敬声道:“近来朝中发生了不少事情,全赖吕公公帮衬,多谢了。”

  说到这里,张居正一饮而尽。

  作为内阁首辅大臣。

  张居正主管的六部衙门,目前只有吏部,掌管天下官员升贬谪迁,人事之权为第一权,按理说也就够了。

  但到底是为官年少,在朝根基浅薄,张居正门生旧友,并没有合适担任吏部尚书之位的,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择一位老成持重的朝臣来暂管。

  而杨博,便是张居正的选择。

  晋党党魁。

  德才兼备。

  张居正甚至给出了杨博许诺,日后杨博愿意入阁拜相,也能助其一臂之力。

  没有想到的是,一直在朝是骑墙派代表的杨博,在新年来临后,突然选择了站队。

  而且,站队的不是他这位内阁首辅大臣,竟是“死对头”的内阁次辅大臣高拱。

  吏部隐隐超出了张居正的控制,在高拱明里暗里的手段下,张居正这段时间过得非常难受。

  张居正之前安插到关键位置的门生故吏,也被排挤出去,被高拱、杨博给安插了人。

  权力的攻防,我增你就减,你增我就减。

  张居正的权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要不是胡宗宪、李春芳、陈以勤对高拱进行了“提醒”,朝廷局势已经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变化也不会太久了,正月十六,也就是明日,陈以勤便会再次离开京城,去完成未尽的“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国策。

  张居正原来还盼望着陈以勤快点走,可人真要走了,才知道珍惜。

首节 上一节 212/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