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06节

  

  书读的多,当真好处多多。

  只恨自己读书读的还是少。

  大殿众人心思各异,朱厚熜望了陈以勤好一会,这突然的颂圣,真是让他意外。

  而说了这么久的陈家传承,终于让朱厚熜有了好奇,道:“陈以勤。”

  “臣在。”

  “你读过多少书?”

  “回圣上,臣没有细算过。臣生来愚鲁,三岁方识千字,五岁始读唐诗,到了七岁,才勉强熟读四书五经,臣今徒活四十八,圣者文章、先贤典籍、今人经典,想来不过寥寥万卷。”陈以勤惭愧道。

  在听到陈以勤七岁熟读四书五经的时候,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还有几分不以为然。

  在一般人看来,陈以勤这种,就是世间极少数天才的模样,但内阁几人,谁幼年还不是神童来着?

  尤其是张居正,自幼聪颖过人,幼时神童之名,声震江南。

  嘉靖十六年张居正就参加了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

  原因是他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以成大器。

  要不然,张居正十二岁就成举人了。

  即便被故意阻扰了一回,张居正在第二次乡试,十五岁时,还是顺利通过成为了举人。

  陈以勤的天才,在张居正看来不值一提。

  但陈以勤接下来的话,让张居正四人越听越不对劲,七岁读完四书五经,四十八岁读完万卷书,合着四十年里,陈以勤读完了一万卷书。

  与嘉靖朝年载正好对应。

  一年读二百五十卷书,这对张居正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一心二用天赋之下,张居正可以读的更多。

  但张家,或者说绝大多数人家,家中没有一万卷书,更别说那些文章、典籍、经典了。

  不用想,以陈家的条件,这上万卷书有一部分都得是来自圣者、先贤、今人的真迹、手书。

  汗牛充栋,在别人那可能是夸张,但在陈家,可能是真的。

  朱厚熜似乎听出了阁老们的心声,询问道:“陈家之中,到底有多少卷书?”

  陈以勤陷入了沉默。

  这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猛然去算,一时回答不上来。

  “一万卷。”

  “两万卷。”

  “……”

  沉浸入计算的陈以勤,没有注意到自己把数字吐出了口,虽然声音很小,但寂静的大殿,还是能听清的。

  当书卷以万卷进行跳动的时候,所有的人神情变得非常复杂,羡慕的心,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仰望。

  当今文渊阁作为皇家藏书楼,其藏书数量和质量是极为可观。

  内阁有总记载,文渊阁藏书总计约有伍仟伍佰种,四万三千二百余册,近百万卷。

  这些藏书中不乏宋元以来的皇家旧藏,多有珍秘之本。

  “回圣上,约在二十万卷左右。”陈以勤给出了回答。

  陈家的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及历朝实录、宝训等档案。

  族中藏书数量丰富,且质量极高,陈家起家在宋朝,所以珍贵的宋版书居大半。

  二十万卷书。

  没有文渊阁的书多,可也有两成之多。

  “当初成祖文皇帝修的永乐大典?”

  “回圣上,有部分内容取自陈家书录。”陈以勤如实答道。

  陈家与历代先皇关系都不错,永乐帝靖难登基后,要修古今第一奇书,陈家给予了大力支持。

  全书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陈家贡献了抄、刻两千两百八十七卷,一百零九册。

  可以说,因为有了陈家,永乐大典这古今第一奇书的规模才这么大。

  这时,就连朱厚熜,这位大明朝皇帝陛下,都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陈以勤主动道:“圣上若是想修《嘉靖大典》,臣家愿尽绵薄之力。”

  根据陈以勤汇说的家中藏书和提供给《永乐大典》的书卷数,就知道陈家“犹有余力”。

  再掏出两千卷、百册书,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此话一出。

  朱厚熜还在思考。

  张居正、高拱、李春芳的神色就开始不太对了,一瞬间就回想起当年还在翰林院时修订、重录《永乐大典》时的崩溃。

  古今第一奇书,可不是说说而已,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无所不包。

  光一个《永乐大典》就逼疯了永乐及以降十代大明朝学士,再修《嘉靖大典》,今学士和以后的学士还活不活?

  在阁老们紧张的神情中,朱厚熜按耐住了修书的想法,摇摇头,道:“大典,就暂时不修了,陈以勤,你有时间对一对文渊阁的藏书,陈家有的,文渊阁没有的,就抄、刻一份,送到文渊阁中去。”

  “微臣遵命!”

第242章 文化奇观,世为明臣!

  “张居正。”

  朱厚熜唤道。

  张居正连忙应声,道:“臣在。”

  “奇观误国,成祖文皇帝的《永乐大典》,不能成为文化上的奇观,与其束之高阁中,不如择其中精华,编纂实用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各成一简书,清晰明了,能为百姓所用,内阁与善者协理此事。”朱厚熜想了想道。

  《永乐大典》、《陈家书录》的庞大,的“弃置”,让朱厚熜有些心痛。

  不禁联想到了后世三大神书,《民兵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和《赤脚医生手册》。

  在那个特殊时期,为种花家培养了大批实际人才,提高了国家整体医疗水平,增强了国防安全,还促进了军转民的顺利转型。

  不同时期不同方法,大明朝不是后世,不可能照搬后世救国、强国之法。

  即便在时下,编纂出类似《民兵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的神书,也只能在军伍中流传,不能外泄。

  而似《赤脚医生手册》这般,却能为所有百姓使用。

  《天文手册》、《地志手册》、《阴阳手册》、《医卜手册》、《僧道手册》、《技艺手册》,择精炼实用之言,编纂成书,让大明朝百姓学之,不说人人成才,人人如龙。

  但也能达到类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效果。

  大明朝上亿百姓,有九千万百姓都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而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航海时代。

  五千年前,华夏是绝对霸主,五千年后,华夏一定还要是绝对霸主。

  九千万文盲,乃至于更多的文盲,必定是不行的。

  扫盲,由即将开启的社学计划负责,而如何让华夏人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灯塔,就要将这些实用之学灌输到每个人的脑子中。

  圣意降。

  张居正嘴角不受控制地抽搐起来。

  高拱、李春芳、陈以勤也好不到哪去,唯有没有进过翰林院,没有参与过修订《永乐大典》的胡宗宪暂时无动于衷。

  要从两万多卷书中,精准找到实用之言,其任务量,比再修一本《永乐大典》还重。

  编纂书籍,只用将得到了珍本、古籍、经典等书抄、刻归类即可,不必在意书中思想内容,更不必在意书中有没有夹带私货。

  所谓奇观。

  不一定有多么美丽。

  但一定要大、要壮观,让人一见,就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这不难。

  让人去往上一直堆“东西”即可。

  比如长城,比如乐山大佛,比如《永乐大典》,只要人肯花时间,肯下力气,终有一日能建成。

  但圣上要建的,是要抬高天下数以万万计百姓脚下的“阶石”。

  从上古时期,“礼不下庶人”为始,文化就与庶人无缘。

  广开社学,是圣上给了庶人获取礼仪、知识的机会,开启民智,是给了庶人一把推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庶人还要自己去找世界大门,万一门开错了,还可能会跌入万丈深渊。

  而实用之书,就是圣上为庶人选择了一扇世界大门,庶人只需把钥匙插进去即可。

  可是,圣上选择了这一扇世界大门,不是天然存在的。

  这扇世界大门,要内阁去亲手建造,内阁要对上百万卷中进行甄别,弃之糟粕,取之精华。

首节 上一节 206/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