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83节
但被聂豹拉着,徐阶再不情愿也得走。
“我的爱孙啊,今日一别,此生怕是再没有机会相见,多多保重身体。”聂豹虎目泛红,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竟先对张居正说了保重。
成化十二年生人,聂豹身过四朝,成化、弘治、正德,及至这嘉靖,今年正好七十三岁。
古稀之年,身子骨是一日不如一日,再能活多久皆要看天意,而张居正久在京城,无暇分身他处,这一别,将是永别。
“师祖保重才是,您老是个长寿之人,至少还能活二十年,我立誓执掌国柄二十年,到时乞骨还乡,我去常州府看您,等着我。”张居正动容道。
这份祖孙情,他认。
想让聂豹再活二十年,也是发自真心。
聂豹点点头,又摇摇头,笑骂道:“傻孩子。”
说完这句话,便放下了车帘,隔绝了视线,剩下的时间,留给徐阶、张居正这对不算体面的师徒。
相顾无言,张居正仁至义尽,徐阶无话可说。
良久,张居正一躬到地,主动开口道:“恩师,保重。”
徐阶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叹息道:“保重!”
感谢的话,到底没有说出口。
徐阶今年也五十七了,这一生,尤重性命,再重脸面,向门生说谢谢的话,拉不下这个脸。
即便这一辈子带着谢字入土,也做不到。
张居正没有怪罪,在徐阶上车时还搭了把手,马鞭打马,车轮又一次转动了起来。
张居正躬身拱手,礼送马车渐行渐远,直至彻底消失,方才起身,与马夫走着往城门而去。
等张居正走回城门时,天逐渐放了亮,见到元辅沐雪而回,守将连忙从城墙奔下来,询问情况。
听到元辅说,城外雪深,不甚翻了车,便让人牵马过来,送元辅回去了。
与此同时。
南郊。
皇家猎场附近。
平日里这就没有什么人烟,这雪一下,人烟就更少了,远瞧着一辆马车缓缓驶来,等候已久的一行马队,立刻便动了起来。
虽然这支马队装得很像,身上衣物破破烂烂的,发髻胡须故意弄得乱糟糟的,但那挺直的脊梁,一眼就能令人瞧出端倪。
这绝不是普通的山贼土匪。
聂豹驾着车,却没有躲避,直直地迎了上来。
马车、车队,默契地在合适的距离停止。
只一眼。
聂豹就认出这马队领头的,是昔日军伍中的一员骁骑校,内心瞬间五味杂陈。
他是正德十二年进士,初授华亭知县。
嘉靖四年,召为御史,劾奏宦官及权臣,有能谏名。
出为苏州知府。后家居十年,经邢如默、贾准等人推荐,任平阳知府。
因修关练卒有功,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后因为辅臣夏言所厌恶,被罢免。
不久又被逮下诏狱,一年后在严嵩等人的帮助下出狱。
嘉靖二十九年,因徐阶为他讼冤,召拜右佥都御史,未赴,又擢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官至兵部尚书,以边功加至太子少傅。
后因反对“开海滨互市禁”,忤旨罢归。
聂豹有卓越的军事才华,在平阳时领军打退蒙古俺答军来犯。
巡按顺天稽查马政时,首创了养马承包责任制。
兵部时,指挥击败了侵犯蓟州的蒙古外虏。
他与其他官员一道上疏建言请筑北京外城墙,并日夜在工地上指挥监督修建了京城城墙。
他推行屯田之法,解决了宣府、大同军粮运输的难题。
还冒死上奏据实核查严嵩之孙严效忠冒领军功案。
江南倭寇猖獗时,调兵遣将,由于用兵计策得当,苏州、松江固若磐石,倭寇不敢妄动。
他举荐与自己兵法一致的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诸军,重用负责剿灭倭寇,取得了“王江泾大捷”。
同时还平息了苗民作乱,惩处了江西德安盗贼。
聂豹没有想到,过去的老部下,现在调到了五城兵马司任职,会在今日,送他最后一程。
“拿去我的人头去换功劳吧。”聂豹坦然笑道。
人之将死,聂豹对世间万物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对皇权,亦有了感悟。
听说张元功的女儿,被选为了大明朝的贵妃娘娘,依照着太祖高皇帝祖制,依照着当今圣上的权谋手段,荣升国丈爷的张元功,这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的官职,想来是当到头了。
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之位,是个品小权大的官位,京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兵马司指挥使都会去争夺,没有猜错的话,张元功选中了眼前人。
马队领头人没有想到,都过去这么多年,老部堂还会记得自己,更没想到老部堂说话还是那样直接,那样让人…难堪。
可是,军令如山,该做的事还是要做,打了个手势,马队的人顿时围住了马车,彼此对视后,便不约而同地将长戟插入了马车车厢的各个连接处,一起使力,马车车厢为之破碎。
少了个人!
领头人目光如电,望着淡笑的聂豹,老部堂,终究是老部堂,在大明朝军力软弱的时候,都能让草原俺答、江南倭寇吃瘪的存在。
徐阶,提前下了车!
雪还在下。
人的足迹能轻易覆盖掉,就是想要去追踪都很难做到,这次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领头人上前,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请老部堂赴死!”
长剑入胸,疼痛感袭来,聂豹眉头微皱,随后便舒展开来,永远合上了眼睛……
第225章 北虏投降,传国玉玺!
前兵部尚书聂豹在京城城外遇山贼而亡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京畿之地。
圣上为之震怒,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张元功遭遇问责,就地罢官去职,由中城兵马司指挥使楼楠接任都指挥使之职,配合锦衣卫、顺天府衙联合清剿京畿山贼匪类。
为表哀悼,圣上特旨聂豹官复原职,赐祭九坛,赐谥号“贞襄”,追赠少保,准入豫章理学祠、吉安鹭洲忠节和青原五贤之一。
极尽哀荣。
赐祭九坛是大明朝对去世大臣最高荣誉的丧葬礼遇,只赐予那些对大明朝有重大贡献或地位极为显赫的官员。
如此礼遇,完美体现了圣上对聂豹生前功绩的认可。
朝野为之哗然。
只是,聂豹见不到了。
遗骸、赐祭运送回乡,让无数人奇怪的是,与聂豹一同进京的徐阶,却自始至终没有露面。
京中儒学门人撒出人手去寻找。
但位高权重的人儿,多多少少知道徐阶是失踪了。
没有人去寻找,就连张居正也没有去寻找,所有的人都知道,失踪反而是好事,真要找到,恐怕找到也会是具尸体。
身为内阁首辅,张居正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坚强,在送师祖遗骸出京后,就返回了内阁理政,似乎没有受到影响。
可这逃不过同堂办公的阁老们的眼睛,元辅天赋异禀,能一心二用,但是今天,却连一心一意都做不到,军国大事,随意批了过去。
胡宗宪忍不住拿过了那道奏疏,重新摆在了元辅面前,提醒道:“元辅,这是北虏投降国书。”
北虏。
就是草原右翼,鞑靼俺答部,大明朝册封的顺义王部落。
王崇古统领十万大军进入草原,原东虏之主,现大明朝顺安王打来孙,整合了草原左翼三万精骑充当了马前卒。
十万明军,三万草原精骑,朝着北虏扑了过去,预计新年之日,就能抵达曾经的汉奸聚集地板升。
东虏的突然投明,打了北虏一个措手不及,更让俺答恐惧的是,大明朝的直接开战。
眼下草原风雪满天,北虏备战需要些时日,于是,在大明朝培养的汉奸沈惟敬建议下,俺答正式朝大明朝呈上投降国书。
但和东虏诚心诚意投降,请求内附中原不同,北虏俺答玩的是缓兵之计,以投降国书请大明朝停止进攻草原右翼,暗地里,却在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可惜,计谋太过粗浅,不需要锦衣卫的线报,就能一眼看穿。
所以,这份投降国书,圣上连召集内阁商议接纳北虏投降与否都没有,让司礼监转给了内阁看看,知道知道情况。
再就是,给北虏拟一道国书回文,既然俺答在玩缓兵之计,那大明朝就玩一手稳兵之计。
一边表示接受北虏投降,一边命令王崇古、戚继光、俞大猷和打来孙精骑加快行军,攻入草原之西。
而国书回文,是要内阁首辅大臣来亲笔书写的,可不能搁置起来。
张居正回了神,这才又拿起了北虏投降国书,凝神定睛看了起来,逐字逐句记在心中后,挥笔写了道国书回文,唤来内阁中书舍人刘台送去玉熙宫加盖玺印,再遣使者送去北虏。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