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71节

  当看到圣上朱笔御批的‘准’字后,张居正内阁齐齐地松了口气,方敢继续遴选两位皇贵妃。

  皇后人选,是由张居正提议的,两位皇贵妃人选,就该轮到次相高拱提议。

  “立王妃、萧妃为皇贵妃,如何?”高拱思索良久,缓声道。

  王妃,不是亲王妃,那个‘王’字,指的是姓,但贵女、凡女中各有一位‘王妃’,这指的是哪一位?

  高拱连忙补充道:“王妃亦菡!”

  晋商的出身,总督的家族,掩盖不了王崇古对大明朝的贡献。

  晋商的覆灭,王家是掘墓人,鞑靼的互市,王崇古一手主导,作为王家族女,王亦菡是踩着太祖高皇帝祖训的底线立为皇贵妃的。

  此举,颇有些政治意味,军政分离后,圣上、朝廷都需要一个人来彻底控制军方,保证藩镇割据不再重现。

  此刻,张居正、胡宗宪、李春芳都看出高拱这是准备日后提议王崇古为大明朝军方最高统帅了。

  北方尚未安静,圣上、朝廷都要安安军将们的心,鼓励军将们视死如归为国尽忠。

  立王亦菡为皇贵妃,蕴含着太多考量了。

  不过,内廷和沈皇贵妃对王亦菡的评价是,没有传统贵女的娇气,是个对事不对人的贵女。

  既有美貌,又有能力的存在,封疆王家,家族或是她的负担。

  至于萧妃暮雪,那没有什么说的,地方大族的嫡女,立为皇贵妃,是为了平衡后宫。

  “附议。”张居正没有反驳,颔首道。

  “附议!”

  “附议!”

  胡宗宪、李春芳先后附议,次相心眼不大,不必在这事上得罪。

  自此。

  所有名选落定。

  皇后:林芷溪。

  皇贵妃:王亦菡、萧暮雪。

  贵妃:陈淑言、张南乔、李海棠、王琉婉、方颜陌。

  余者四十二位妃嫔。

  张居正再次拟了道呈文,交由刘台送去玉熙宫,当‘准奏’二字一出,这场全国选妃总算落下帷幕。

  经礼部、钦天监择日,腊月二十三,即是良辰吉日。

  圣上大婚的消息,瞬间压过一切,传向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

第209章 北征开启,开疆开疆!

  在举国欢腾之中。

  草原大汗打来孙长子图们秘密进京,正式向大明朝呈交投降国书。

  玉熙宫中。

  朱厚熜亲自接见了图们,在张居正内阁见证下,接受了鞑靼投降国书。

  说一千道一万,打来孙仍是草原共主,虽说草原右翼不认,但这时候,俺答认或不认,不重要。

  只要大明朝认同即可。

  鞑靼国书中明确,从唐朝时,草原就是华夏疆土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是自古以来的,鞑靼人中,如果有任何人反对,视为对中原、草原的背叛,天地共鉴,以戮之。

  图们带着虎喇哈赤五个儿子兀把赛、速巴亥、炒花、兀班、答补及众东虏使者跪伏于大殿内。

  直到此刻,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才对大明朝的强大有了崭新的概念。

  从今日起,大明朝人站起来了。

  作为大明朝皇帝陛下,朱厚熜内心难免激荡,他的文治武功,将在这时重开一页,稳声道:“从汝父开始,汝父及汝应该成为明朝的封疆大吏,草原左翼的人、马,朕不会去动摇。”

  投降之初。

  就动摇打来孙父子的地位,抢走打来孙父子的地盘,不免让人心寒,容易让事情平生波澜。

  在接纳鞑靼国书那一刻,系统对大明朝的疆土范围,草原位置就从灰色转为了亮色。

  也就是说,在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外,草原已经成为系统所承认的疆土范围,系统里的天罡三十六神通,可以在草原展露神迹了。

  从草原左翼到草原右翼,万里瀚海之地,尽成明土。

  朱厚熜不怕打来孙父子降而后叛,神通之下,那是打来孙父子的取死之道。

  所以,既是为了彰显信任,也是为了彰显慷慨,朱厚熜许诺打来孙父子还是草原之主,哪怕大明朝平定了草原右翼,以明人之身统一草原,在草原设省立府,打来孙父子都是当代、下一代的巡抚、省府知府。

  “罪臣叩谢大皇帝陛下!”

  图们代父亲重重地叩首于地,对大明朝廷的信任深表感激,却又道:“罪臣无礼,请大皇帝陛下若有可能,准我草原牧民迁徙入中原内地。”

  古往今来,中原的诗词中,常对塞外风光有诸多赞扬,但谁住在那里,才知道那里的日子有多么苦。

  ‘逐水草而居’,听着是多么优美的话,但透着草原牧民无数血泪。

  草有不长之时,水有枯竭之日,居无定所的草原牧民,追逐水草的路上,死去了无数族人。

  尤其是小冰河时期到来后,不到十月,就能泼水成冰,无食可食,无衣可穿,还要照顾牛羊不被草原上的猛兽偷袭,那些草原狼饿极了,甚至会以人为食。

  每一场暴风雪过后,草原上就会多出无数的‘僵尸’,有人的,有牛的,有羊的,有马的,还有些草原兽类。

  不必大祭司提醒,图们及众多族人也能感受到,草原是一年比一年冷了,没有草原族人会再想过一觉睡去,就再也醒不过来的生活。

  春夏有猛兽毒虫,秋冬有雪地冰天。

  活着,对所有草原人来说,都是困难的。

  于是乎,在来之前,打来孙、虎喇哈赤和众草原左翼部落首领就表达了,放弃草原,迁徙到中原定居的想法。

  不然,投降大明朝前要过‘朝不保夕’的生活,投降大明朝后还要过‘朝不保夕’的生活,那草原左翼不是白投降了吗?

  草原不似中原,没有传统礼教的权力观念,对所谓的草原之主,未来大明朝巡抚、知府的兴趣,远在自身性命之下。

  而且,让图们完全失去权力想法的是,是在踏上大明朝土地后,具体来说,是在进入长城防御范围内。

  从宣府镇到京城,这一路走来,全程气候温和,偶尔会有雪花飘落,但那也是为人助兴的,冬风过身,却丝毫没有彻骨的感觉。

  最让图们和草原左翼使者们震惊的是,在这数九寒天,他们竟然在京城看到了群花齐放。

  要知道,他们之前听大祭司说,草原冷,中原也冷,草原只比中原冷一点,草原人饿肚子,中原人也饿肚子,草原人只比中原人更饿一点。

  可在他们进入大明朝后,亲身体会到了大明朝天气的温和,也知道到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全国丰收,才意识到,大祭司给草原人编织了个庞大骗局。

  在路上,图们和族人们一边破口大骂着大祭司是骗子,一边给打来孙、虎喇哈赤等草原左翼重要部落首领‘纪实’所书。

  大明朝的天,是温暖的天,大明朝的‘气’,是香甜的‘气’,大明朝,就是长生天所说的‘长生之地’。

  打来孙、虎喇哈赤接到儿子的‘大儒辩经’后,立刻就动心了,要不是为了部落,防备草原右翼,就要亲入大明朝土地体会了。

  出于对儿子们的信任,打来孙、虎喇哈赤和众草原部落首领纷纷传书给图们,要图们在呈交投降国书时,请让草原左翼的人迁入长城之内,融入到中原大家庭中。

  这烂怂草原,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张、高、胡、李四位阁老闻听图们的请求,会心一笑。

  往年的大明朝,也是越来越冷的,京城作为首善之地,年年也要冻死好多人,所有的改变,都源自圣上的改变为始。

  图们和许多草原部落首领没来过中原,或者南下打草谷时也没太注意这方面的事,就感觉中原比草原暖和,才有了这美妙的误会。

  当然,大明朝的阁老们对这样的误会是乐见其成的,愿意主动融入中原的草原人,肯定要比顽强抵抗中原的草原人,是更好的草原人。

  “如今,我们是一国,也是两族,上百年的仇恨,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化解的,迁徙的事,急不得。”

  朱厚熜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两族融合的事慢慢来,朕可以准许草原十岁及以下的孩提先行融入大明朝,分散于诸省、府、县中,随着我中原孩提成长,来日可期,如何?”

  草原左、右两翼,有两百多万人,单独的草原左翼,也有差不多百万人,贸然接纳所有草原牧民,两族间必会在仇恨影响下,滋生出诸多事端。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点点做,先接纳那些年幼无知的草原孩提,与中原孩提一同成长,施之以中原教育,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些孩提,等这些孩提成长起来,两族仇恨缓解,再对大明朝有了认同感,慢慢就可以大融合了。

  达成部分目的,图们和其他部落使者很满足了,再叩首道:“多谢大皇帝陛下!”

  朱厚熜示意平身,颇有深意道:“说不定,以后的草原,不会那么冷了呢?”

  此话一出。

  图们、草原右翼部落使者们,甚而是张居正内阁,都猛地抬起头,体会着其中的深意,想象不受控制地宏大了些。

  特别是深信长生天不疑的草原人,仰望着朱厚熜,似是看到了‘神光’。

  难不成,大皇帝陛下是长生天的化身……

  朱厚熜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觉得征服草原的机会到了,在所有的人热切目光中,道:“草原左翼恢复我华夏衣裳的心,朕已经感受到了,但草原中,仍有不臣之人。

  中原、草原皆为华夏,因此,朕才在草原左翼危难时刻,给予平价粮草、棉物,以让我同命而不同运的子民过冬。

  然草原右翼,我大明朝顺义王俺答一脉,奸邪作祟,西抢粮草,东结女真抢棉,欲逼死同命运的子民,实为大恶。

  朕欲发兵草原之西,擒顺义王入京述职,诛西族奸佞,卿等以为如何?”

  

  北征!北征!

首节 上一节 171/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