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74节

  嗖嗖嗖~~

  所谓井阑,就是移动箭塔,底下安上滑轮,高达五丈,比壶关城墙还高,可以居高临下对壶关上的守军射出弓箭或者弩箭。

  “去死吧!”

  “高刺史说了,这玩意叫井阑,看似厉害,但最怕火攻,兄弟们放火箭!”

  “放火箭!一着火,这玩意儿就塌了!”

  “姜耀的雕虫小计,在高刺史面前何足挂齿?”

  “烧!烧死他们啊!”

  ……

  壶关守军得了高干的吩咐,士气非常高昂,疯狂呐喊着,先是向井阑泼油,然后放出火箭。

  轰!

  油被引燃,井阑处于烈火之中。

  “好!好啊!”

  “小小井阑,有何可怕?”

  “我家刺史足智多谋,早就知井阑利弊!这回,天策军白费了半天力气!”

  “天策军,不过如此!哈哈!”

  ……

  壶关士卒们响起了阵阵欢呼之声。

  不过,那欢呼声刚开始还很大,但是,渐渐地,就不那么大了。后来,越来越小,并且迅速地消失不见。

  到了后来,竟变成一片哀嚎。

  “没用的!完全没用的!”

  “井阑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高刺史的主意完全不灵啊!”

  “敌军居高临下,完全射得咱们抬不起头来!”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因为——

  嗖嗖嗖~~~

  井阑是要高于城墙的,燃烧的井阑,只是井阑下面的一部分而已。上面依旧箭如雨下,压制着城墙上的守军。

  这也就罢了。

  关键是,都烧了这么久了,井阑都没有要轰然倒塌的迹象。

  而且,眼瞅着,那火势越来越小!

  这特么是对付井阑的妙计?是白白浪费珍贵的食油好不好?

  壶关城墙上的守军,已经完全懵逼。

  “我明白了。”高干升起一股明悟,涩然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井阑,非常粗糙,很多关键位置是用草绳、麻绳捆绑,最怕火攻。而现在,天策军完全可以用铁丝铁链捆绑。仓促间,哪里烧得断?”

  邓升苦笑道:“我看清楚了,那井阑外面,天策军还涂了一层黄泥。别说什么铁丝了,就是木材,恐怕咱们都烧不了。”

  事实正是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发明的井阑,虽然看起来威风凛凛,其实并不堪用。

  但是,到了三国时期,就不一样了。

  生产力的发展,让井阑成为了真正的攻城利器之一。

  那么,是谁重新让井阑大发异彩,回到战场上的呢?

  好吧,还是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破陈仓,从故纸堆里面,把井阑重新拿了出来,加以改进,进攻郝昭驻守的陈仓城。

  可惜,郝昭乃天下名将,即便诸葛亮出了井阑,也徒劳无功。

  不过,话说回来,高干远比不上郝昭。

  姜耀也不是诸葛亮。

  诸葛亮有个毛啊?到了他用井阑时,已经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而姜耀呢?

  “高顺!”

  “在!”

  “城上的守军,已被我军的井阑压制。你有没有信心,率麾下五千羽林卫,破了壶关城?”

  “有!”

  “很好!什么加官进爵的话,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本上将军,给你个额外的恩典,城破之后,左羽林卫,正式更名为陷阵卫。千秋万代,都将有陷阵卫的美名!”

  “愿为上将军效死!”

  ……

  ……

  事到如今,高干已经完全懵逼。

  那井阑也就罢了,仔细想想,姜耀发明过双腿马镫,又从故纸堆中拿出过抛石车,似乎如今改进了井阑,也并不算多么奇怪的事。

  但是,这进攻壶关的大军算怎么回事?

  他们借助着井阑的压制,迅速将云梯靠上城墙,然后拿着大盾,蹂身而上。

  虽然也有不少人,在守军的打击下,跌下云梯。

  但是,绝大部分人,面上没有任何惊慌之色、步伐稳定而又快捷地向上攀登。好像他们攀登的不是敌军重兵把守的城墙,而仅仅是攀登本身而已。这是怎样的心理素质?

  还有更关键的!

  待到他们快到城墙上时——

  嗖嗖嗖!

  他们竟然扔掉大盾,转而从背后,抽出一支特制的短匕,奋力往上一掷!

  眨眼间,五六成向下阻击的守军,面门中刀,发出一声惨嚎。就算没中刀的,也满面骇然,向后躲避。

  很显然,这些军人经过特殊的训练,准头相当不错,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

  就在守军或者中刀或者震骇的一刹那,他们已经有五十六人登上了城墙。

  然后,迅速将城墙上的守军驱散。

  整个过程,恰似狂风怒卷,又好像一群猛虎在驱赶一群羔羊。

  轻而易举!

  毫无破绽!

  行云流水!

  军容严整,配合出色!

  “天下竟有如此强军?夺城摧军,简直如吃饭喝水那么简单?!天啊……我到底,招惹了一个怎样的敌人?到底是敌军太强,还是我高干太弱?我果然就真的一日丢了壶关?我确实是个废物中的废物,而不是天下仲姓最优秀的子侄?啊……不!不!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啊!”

  高干既羞且愤,绝望之际,大喊一声,从壶关城墙上一跃而下。

  一个时辰后,壶关城守府内。

  “什么?高干主动自尽了?”

  “是的。”高顺微微躬身,道:“请上将军恕罪。兄弟们本来准备抓俘虏的,但是,这厮眼看着城破在即,直接跳城墙自尽了。”

  “无妨,高干要死,谁能拦得住?”

  顿了顿,姜耀道:“高干的脸还能看清不?”

  “看得清。”

  “那就好,割了高干的首级,派个俘虏,送到太原去。”姜耀微微一笑,道:“当那俘虏到了太原的时候,袁绍也该到了吧?希望他,真的喜欢吾给他的这份大礼。”

第67章 曹操能处,有事儿真上

  三日后。

  当袁绍率领的大军,到达太原城外二十里的时候,夏昭已经率领太原主要官员候迎多时了。

  “什么?元才(高干的字)没有在太原城,而是去了壶关?”

  “是的。”

  夏昭恭恭敬敬地禀报,道:“启禀主公,高刺史得知姜耀率四万大军,攻打壶关之时,心急如焚,赶紧去壶关组织防御,务必不让姜耀越壶关一步。高刺史说了,主公将并州交给他治理,是何等的信任?他丢了西河郡,已经是罪莫大焉了。若是连壶关都丢了,哪还有面目再见主公呢?”

  “哎,这个元才啊,就是心思太重!”

首节 上一节 74/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开局献上狗符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