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68节
虽然模样不甚美观,但因为解决了防虫的大问题,很快就大行于世。
到了东晋权臣桓玄篡位时,直接下旨: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也就是说,直到一百六十多年后,东晋完蛋之时,纸张才对竹简和缣帛产生了绝对优势,朝廷公文全用纸张。而且,那时候用的纸张,还是并不怎么美观的“黄麻纸”。
姜耀对能工巧匠特别重视,给了他们极高的待遇。
这些工匠众多任务中的一项,就是研究新的造纸技术。
好吧,姜耀只是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其实对造纸技术没多少了解,不知道葛洪发明“黄麻纸”的那番过往。
这些工匠水平也比较一般,远比不上在后世都传成神仙的了葛洪。
不过,姜耀受过现代系统教育,有着基本的科学素养。
不就是解决虫驻的问题吗?
无非就是用酸碱杀虫。
古代最常用的酸是醋,那玩意儿颜色太深,肯定不对。碱呢?古代无非是两样,一个是石灰水,碱性强一些。一个是草木灰水,碱性弱一些。
就用这两样东西试试呗。
对了,为什么造纸一定要用麻,或者树皮破渔网呢?这些东西的本质,就是木质纤维。竹子难道就不能用吗?
关中之地有很多竹林,甚至以盛产“竹箭”著称。(这个时代比二十一世纪的气温略高)
被西凉军祸祸了好几年,土地无人耕种,关中地区的竹子都泛滥成灾了。
为什么不将这些竹子废物利用呢?
姜耀不知道的是,他这番改进,已经跟后来比较成熟的造纸工艺差不多了。
这么简单的提点,就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工匠们很快,就用竹子造出了新纸。他们甚至有了小小的改进,在打浆之前,加了一道清洗的工序。
最后造的出来的这批新纸,正如那唐瑁所言“不但洁白似雪光华如镜,而且不生蛀虫。”
而且,因为是将关中几乎取之不尽的竹子废物利用做原料,成本极低。
以至于姜耀都懒得提价。
另外,如今天下大乱,纸张价格打着跟头往上翻。以现在的价钱卖就是暴利了。再提价,姜耀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管怎么说吧,这批新纸一上市,就受到了士人们的追捧。当听说,这批新纸的发明者,是公认的莽夫,毫无廉耻强娶主母的姜耀时,不知多少士人瞠目结舌。
但话再说回来,姜耀就是傻了,也不会相信,士人们会因此对他们多么感恩戴德。
这唐瑁的道贺,应该也不是诚心实意。
这厮没说实话!
“哦?是吗?”姜耀有些不悦,道:“天下士人,无不感念本帅的恩德?那可未必。实话告诉你,本帅的这批新纸,造价极低。即便不用奴隶制造,只卖当前价格的三成都是暴利。”
“那不是更好?姜大帅若降价七成,天下士人,就更佩服姜大帅了。”
“哼,那也未必。”
顿了顿,姜耀微微偏头,向身后道:“司书。”
“在。”
姜耀身后侍立着四名十五六岁、面容姣好的侍女:司书、司寝、司衣、司膳。
这司书既是姜耀给她起的名字,又是她的职责,负责姜耀的书房以及整理姜耀的各种文书。
姜耀道:“你去书房,拿两本雕版因的《论语》,再拿一个雕版来。”
“是。”
功夫不大,司书就将姜耀要的东西取来了。在姜耀的示意下,拿给唐瑁看。
“所以,这些书,就……就像是盖印章一样,用雕版盖……盖上去的?”
雕版印刷有什么技术难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印章存在了。雕版印刷和盖印章,技术原理完全是一样的。
但是,正因为太简单了,只在刹那间,唐瑁就心神剧震,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冷汗。
其一,这么简单的技术,为什么从战国到现在,近千年来,别人都没发明,而就姜耀发明了?
发明精巧复杂的东西,不过是聪明人而已。那些精巧复杂的东西,不容易推广不说,还很容易失传,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发明像双腿马镫、雕版印刷术,似乎本来就该如此,却一直没有如此的人,就着实让人钦佩之至了。这些发明,都能够改变一个时代。
其二,雕版印刷术,太牛逼了。
这个时代的书籍,大部分还是用刀刻在竹简上。
读书人身份高贵、不缺钱花,让他们非常耗费精力地,在竹简上刻字,得给多少钱?很多时候,即便愿意出足够多的钱,都没读书人愿意干。
所以,书籍极其稀少,而且被世家大族控制。
世家,垄断了知识。
垄断了知识,也就垄断了官位。
这是世家赖以生存的根基。
姜耀的纸张价格,能做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姜耀还有雕版印刷术,方便印刷书籍!
那过个几十年上百年,世家还怎么垄断知识,把持官位?
这些世家不对姜耀恨之如骨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对他感恩戴德?
唐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道:“想不到,姜大帅对在下如此信任。初次见面,就将如此重大之事,对我言讲。在下真是幸何如之。您放心,在下一定守口如瓶,保守这个秘密。”
姜耀却微微摇头,道:“那倒也不必。其实,这雕版印刷术泄露出去,也没什么。事实上,我不仅准备,在天下各地直接售卖这些雕版印刷术的书籍。而且,收养了三千多名孤儿。建立学校,选饱学之士,用雕版印刷的书籍,对这些孤儿进行培养。”
“培养什么?”
姜耀面上露出颇为玩味的笑容,道:“当然会不可避免地会传授一些圣人之言。但是,主要是教授他们治国理政之道。”
“姜大帅,你……你……你……”
噗通!
唐瑁直接跪倒在了姜耀的面前!
没办法,原来他以为,姜耀即便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即便最乐观的情况下,也要经过至少五六十年,才能将世家大族压制。
而姜耀,远比他想象的要狠辣、果决、不留余地。
他直接建立学校!
建立学校也就罢了,还教授治国理政之道!
要知道,即便世家大族,对大部分子弟的教育,也是毫无实际作用只能用来装逼的“经文”。少部分特别杰出的世家子弟,才会被传授实际的治国理政、沙场争雄的本事。
姜耀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要将世家大族的虚伪,全部揭穿1!
这是是要将世家大族,全部抛弃!
当世之人无不认为,世家大族掌握了知识,谁取了天下,都得用世家效力。世家大族的地位,稳如泰山。
然而,姜耀另辟蹊径。
将领?他本人就是最牛逼的将领,麾下也大都是强硬收复的“降将”,不服就杀,杀了换下一个,毫无掣肘。
文人?姜耀准备用学校,培养属于他自己的文人。
文武全有,姜耀还要世家大族干什么?
很显然,以后那些世家大族人若是全力配合姜耀,还可能安稳度日。
如果不配合姜耀,姜耀就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举起屠刀。怎么?异族杀得,他们就杀不得吗?
天啊!
姜耀是究竟是什么人?
不但武功赫赫,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就打下了近两州之地。
还有如此恐怖的、釜底抽薪对付世家大族的手段!
要知道,当初英明如光武帝刘秀,都对那些世家大族无可奈何。
虽然唐瑁早就看好姜耀,认为姜耀很可能是日后一统天下的人物。虽然,他早就知道,姜耀非常厉害。但是,万没想到,姜耀会这么厉害。
想到刚才,一直对此等人物动心眼,唐瑁顷刻间汗透重衫!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
他跪倒在地,道:“实不相瞒,在下今日来见姜大帅,其实不是为了向您道贺。”
姜耀道:“那你所为何事呢?”
“是这样的。在下知道,小女唐瑛落入了姜大帅手中。如今姜大帅武功赫赫,有近两州之地,前途无量。既然有了这层关系,在下就想,何不来镇东军治下求个一官半职的呢?一来,在下可以一展所长。二来,可以有父女重逢的机会。三来,也……也能为姜大帅如此英雄效力。”
“原来是求官啊!”姜耀这才恍然大悟,道:“如今,本帅的麾下,还真是有不少官位空缺。比如靠近草原的朔方郡、雁门郡、云中郡、五原郡,只有朔方军、五原郡任命了太守,云中郡、雁门郡的太守之职依旧空缺。你可愿意,就任云中郡或者雁门郡的太守之职?”
唐瑁毫不犹豫地道:“多谢姜大帅栽培,在下愿意。”
“云中郡、雁门郡靠近草原,很可能有鲜卑人入侵。这两郡的太守,是要组织当地的府兵,和鲜卑人开兵见仗的,危险不小,甚至有性命之忧。另外,雁门郡之东,就是袁绍的冀州了。和袁绍军对抗的可能,也是有的。”
上一篇:大秦:开局献上狗符咒!
下一篇:返回列表